正文 “轉型升級”主抓六大任務(2)(1)(1 / 1)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曆史任務,也是增加供給、擴大內需和推動經濟發展的最大潛力。據測算,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直接消費可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每增加1個城鎮人口,可帶動10萬元的建設投資。

權威人士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引擎,是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主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促進社會全麵進步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因勢利導、趨利避害,把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作為穩增長、調結構和促改革的重要抓手,發揮它對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作用。”

針對目前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他強調,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不能誤解成僅僅是圈地蓋樓、建新城、搞擴張。當前,要抓緊做好兩方麵工作。

一方麵,讓進城務工的2億多農民工變成城裏人,享受與城裏人一樣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目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2.6%,按公安部門登記的城鎮戶籍人口算,則是35%.要讓那些想留在城市的打工者變成城裏人,可以大幅提高完全城鎮化率。

另一方麵,搞好城市的棚戶區改造,這是破解城市內部二元結構的關鍵舉措。目前全國城市裏麵還有4000多萬戶、1億多人口居住在棚戶區。

“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棚戶連片,這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因此棚改是城鎮化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在他看來,應把城鎮化的過程,變成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的過程,“這樣的城鎮化,老百姓才支持、擁護,效果才會更好,也才能最終為轉型升級作出更大貢獻。”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近幾年,世界上20個創新型國家的科技創新對GDP的貢獻率高達70%以上,美國、德國甚至高達80%,而我國隻有40%左右。科技創新可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巨大動力,更是搶占發展先機的秘密武器。

中國如何奮起直追?權威人士認為,最主要的就是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支持產業集群創新,把增強創新能力與完善現代產業體係結合起來,增強科技支持經濟轉型升級的能力。應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係,著力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

其次,要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應用,切實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護企業和個人技術創新的合法收益。盡管我國成了專利申請第一大國,但由於質量的原因和客觀的條件,很多專利隻能束之高閣,造成了較大的浪費。

再者,要造就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製、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我國由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培養大批具有創新思維、創業勇氣的新型人才。

在這方麵,聯想和華為成為了激勵其他企業的榜樣。這兩家企業正是憑借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衝破了國外計算機和通信設備巨頭的壟斷,在國際市場為中國贏得了榮譽。“如果我們有更多像它們這樣勇於創新的企業,經濟轉型升級的春天就會早點到來。”權威人士對此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