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一生的創作既有“菩薩慈眉”,也有“金剛怒目”。他的詩歌受印度古典文學、西方詩歌和孟加拉民間抒情詩歌的影響,多為不押韻、不雕琢的自由詩和散文詩;他的小說受西方小說的影響,又有創新,特別是把詩情畫意融入其中,形成獨特風格。

泰戈爾不僅是一位造詣很深的作家、詩人,還是一位頗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畫家。他一生共創作了2000餘首激動人心、優美動聽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創作的不少熱情洋溢的愛國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義統治進行鬥爭的有力武器。泰戈爾70高齡時學習作畫,繪製的1500幅畫,曾作為藝術珍品在世界許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無產階級文學代表高爾基

瑪克西姆·高爾基(makism gorky,1868—1936),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列寧說他是“無產階級文學最傑出代表”。為了紀念他,他出生時所在的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哥羅德城被命名為高爾基城。

1868年,高爾基出生於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他出身貧苦,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和母親相依為命。11歲就不得不為了生計在社會上奔波,他當過裝卸工、麵包房工人,各種粗活累活他都做過,也正因此,貧民窟和碼頭就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他從小就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曆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這對他以後革命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雖然高爾基生活得很艱苦,但他一直堅持刻苦地自學文化知識,他和母親住在一棟兩層的簡陋房子裏,而那間狹窄的上層閣樓就是他學習的天堂。也就是在這裏,高爾基寫出了《海燕》、《鷹之歌》等一係列著名的作品,指引著蘇聯人民走向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高爾基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2點在工作室從事創作。工作時,他不希望任何人來打擾他。他在這間工作室裏創作了長篇小說《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劇本《葉戈爾·布雷切夫和其他》、《多斯季加耶夫和其他》,以及一係列政論性文章。午飯後,高爾基稍事休息,在花園裏幹點體力勞動。下午5點他再次進入工作室,編輯稿件、寫回信。他同時擔任13個刊物的編輯,隻要稿件上有他的簽名,那麼他一定從頭到尾仔細閱讀過。高爾基每天收到世界各國各行各業人士的來信,他一般都要親自回信。他總共寫了近2萬封信,其中8500封保存在高爾基檔案館裏。他給青年作者退稿或寄書時,往往也親自動手包紮好,寫好地址,再請別人送到郵局去。在工作室的櫥櫃裏,陳列著高爾基當年用過的剪刀、繩子、膠水等。

高爾基的一生非常坎坷,他熱愛文學,熱愛創作,可是在當時的社會,對言論控製得非常嚴格,他的文章因為大都反映的是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貧苦生活,所以總是不能發表。可是高爾基仍然抓住一切機會向周圍的人宣傳他的思想,號召大家進行革命,推翻殘酷的資產階級統治,碼頭、街口、教堂到處都留下了他日夜奔走的足跡,回蕩著他慷慨激昂的聲音。

直到1892年,高爾基發表了處女作——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小說反映了吉卜賽人的生活,情節生動曲折,人物性格鮮明。從此,高爾基才真正地登上了文壇。

高爾基的早期作品雜存著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風格,這裏可能有為了避免和統治階級直接衝突的原因,同時,這也是他無產階級世界觀形成前必然經曆的階段。他創作的浪漫主義作品有《伊則吉爾老婆子》、《鷹之歌》等,讚美了熱愛自由、向往光明與英雄業績的堅強個性,表現了渴望戰鬥的激情;現實主義作品如《契爾卡什》、《淪落的人們》、《柯諾瓦洛夫》等,描寫了人民的苦難生活及他們的崇高品德,表達了他們的激憤與抗爭。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義並充滿激烈內心衝突的人物。高爾基作品語言詼諧幽默,通俗易懂,深受人們的歡迎。

1901年,高爾基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風擊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預告革命風暴即將到來,鼓舞人們去迎接偉大的戰鬥。這是一篇無產階級革命戰鬥的頌歌,也預示著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即將開始,因此受到列寧的熱情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