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創作方麵不斷取得成果,川端康成在戰後獲得了多種榮譽頭銜和獎金獎章。1968年10月,瑞典決定將當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他,表彰他以卓越的感受和高超的技巧,表現了日本人內心的精髓。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他的工室裏用煤氣自殺,沒有人知道原因。

川端康成的作品同其筆下的人物(主要是年輕婦女)一樣,具有很強的魅力,這又同他的唯美主義傾向和執著地追求所謂“日本的美”有著難以割裂的聯係。本來,一個作家,既然生活在現實社會,即便是唯美主義的美的追求,也不可能是世外的夢囈。這就是說,有時他們也會在現實社會發現比較接近真正的美的東西,如川端筆下的“伊豆舞女”同高中學生之間的純潔的感情。然而,很多時候,由於世界觀和思想感情的變化,他們又會以醜為美。《雪國》擺脫那個萬馬齊喑的黑暗時代的現實,美化封建主義遺留下來的賣淫製度——雪國溫泉旅館“五等藝妓”同嫖客之間的廝混,這就不能令讀者感到滿意。即使日本帝國主義——由於《雪國》所表現的那種令人陶醉的男女關係會消磨所謂“國民的戰鬥意誌”——對之也不表示歡迎。

但如果拋棄政治去審視川端康成的作品,那種深刻的日式物哀之美,以及他在東西方文學調試上所作的貢獻是極其巨大的,在探索美的漫長道路上,川端康成是無愧的先驅與大師。

勇敢女孩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1968),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安妮·莎利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完成了她的一係列著作,並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勳章”等獎項。

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正當這個可愛的小生命睜圓了眼睛開始觀察奇妙的世界、咿呀學語時,不幸被一場高燒奪去了寶貴的視覺和聽覺。從此,幼小的海倫就在黑暗與寂寞中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童年。

家庭的愛憐和嬌慣,養成了海倫暴躁任性的性格。她常常毀壞東西,稍不如意就躺在地上哭嚎。為了教育海倫,她的父母從波士頓的柏金斯盲童學校聘請了一位家庭教師——安妮·莎利文。21歲的安妮非常同情小海倫,她決心通過教育打開海倫閉塞的心靈之窗,把她引向新的生活。

春天,風和日麗,百花吐豔,安妮帶著海倫在草坪上玩耍,到樹林裏散步。無論走到哪裏,安妮都用手指在海倫的一隻手上寫字。起初,海倫並不明白這是在學習文字,她隻是出於好奇而模仿著安妮寫字。海倫非常聰明,沒有多久她就學會用這種辦法表達簡單的要求了。餓了她能寫“蛋糕”,渴了她會拚“牛奶”。但這時的海倫還並不懂得用手指寫字的真正意義。

一天,安妮拉著海倫在壓水機旁喝水。當海倫的手觸到清涼的水時,安妮就馬上在她的一隻手上寫上“水”。水,水……海倫反複寫著,突然她呆住了,接著臉上便浮現出一種從未有過的興奮表情。她頓時明白了:水,就是自己的手正觸到的清涼東西的名稱。噢,原來……

海倫靈機一動,轉過身指指安妮,安妮正激動地注視著發生在海倫身上的這一切變化,她趕緊俯身在海倫的手上寫出“老師”,海倫默寫了幾遍,笑著點點頭。然後她又指著自己,安妮明白她的意思,慢慢拚寫“海倫·凱勒”。海倫激動地跳著,這是她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呀!這,是海倫一生的轉折點。是水把海倫的生命從寂寞中喚醒,賜予她新生;是安妮把海倫的靈魂從愚昧中救出,賜予她智慧。

海倫8歲時進入柏金斯盲童學校。隻用手指寫字的交際方式已使海倫感到太受束縛了,她強烈地向往著一個美好的目標——學會講話。在海倫的多次要求下,校長派來了專門的老師。

在課堂上,海倫把手輕輕放在老師臉上,體會老師的口形和發聲時的氣流,模仿老師發音。課下,安妮輔導她練習。這是何等艱苦的學習啊!每發準一個音,都要經過千百次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