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寓於不懈的努力之中。幾年後的一天,海倫終於說出了第一句話,第一句別人聽懂了的話:“天氣很熱。”盡管話還隻是由斷斷續續的單音連成,但它畢竟是人類的語言呀!這就足以使海倫欣喜若狂了。後來海倫又進一步學會了把手放在別人嘴上“聽”話。

理想的風帆在海倫胸中升起,她那顆年輕的心向往著一個更美好的目標——上大學。她在大作家馬克·吐溫的熱情資助下,16歲時進了大學的預科班。這是海倫生平第一次與健全人一道聽課,困難之多可以想見。但是,遠大的理想在向她召喚,她下決心要同眼明耳靈的同學們競賽。

第一學年終,海倫參加了大學初試,八門功課全部及格,其中英語和德文成績優良,受到了獎勵。海倫的好成績不僅使老師和同學們驚歎,更使她增添了信心。

1899年,海倫通過最後一次考試,實現了她幾年來為之奮鬥的願望。她被錄取到拉德克利夫學院。拉德克利夫——哈佛大學附屬女子學院,它的盛名有哪一位女孩子不仰慕?可又有多少姑娘最終能榮幸地成為那裏的學生呢?

海倫證明了自己是個出色的學者——1904年,她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她有驚人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同時她還具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毅力。上大學時她就寫了《我的生命》。這使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而有能力為自己購買一套住房。

她周遊全國,不斷地舉行講座。她的事跡讓許多人為她著書立說,而且還上演了關於她的生平的戲劇和電影。一時間,她聲名顯赫,應邀出國並受到外國大學和國王授予的榮譽。1932年,她成為英國皇家國立盲人學院的副校長。

海倫的奇跡早已被各國傳為佳話。1936年,日本政府為創辦盲、聾兒童學校,特邀海倫前去幫助。自此,海倫的生活又揭開了新的一頁。她的身影出現在一個又一個國家的講壇上,她的足跡遍布歐、亞、非、澳四大洲。

海倫掌握了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盲、聾卻能掌握五門語言,海倫的成功被稱為“教育史上最偉大的成就”。

她除了嗜書如命,還喜歡騎馬、遊泳、劃船,酷愛戲劇表演藝術。她喜歡信馬由韁地徜徉在森林中,也喜歡月夜泛舟,靠水草、睡蓮散發出的芬芳來辨別方向。她還喜歡騎著雙人自行車兜風,在飛馳中體會力量和速度,並像男孩子一樣喜歡在國際象棋的較量中鬥智鬥勇……她還愛大自然,站在尼亞加拉大瀑布前雖看不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的人間勝景,聽不到那震耳欲聾的轟鳴,卻可以從空氣的震顫中領略到世界最宏大的瀑布的雄奇壯觀。

在博物館和藝術品商店裏,海倫就像用手指去“觀察”寫在人們臉上的喜怒哀樂一樣,可以用靈巧的十指去感受古希臘雕塑之美,從那些變幻的線條中“看到”月亮女神狄安娜的清新和維納斯的秀美。1937年,海倫訪問日本時受到特殊禮遇,被允許用手撫摸皇室的藝術珍藏和被視為日本國寶的中國鑒真和尚塑像。

海倫畢生勤奮寫作,用自己盛開的智慧之花裝點了美國的文學花壇。她的主要作品有自傳《我生活的故事》、安妮·莎利文的傳記《老師》及數篇講演稿、信件。海倫為盲、聾人作出的傑出貢獻先後贏得了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聯合國也曾於1959年5月以海倫的名字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資助各國的盲、聾兒童。

海倫的著作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樂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其中《我的生活故事》是她的處女作,作品一發表,立即在美國引起了轟動,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出版的版本超過百餘種,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著名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則是她的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誌堅的柔弱好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當珍惜生命、熱愛生命。

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與世長辭了。她一生不以缺陷自棄,不向困難折服,勤奮學習、頑強奮鬥的精神和她為盲、聾人造福的業績,永遠為後人所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