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是一個從不繳械的英雄,一個真的猛士,他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這一切,正是我們要學的。
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羅曼蒂克式幻想的苦難;唯有克服苦難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當起命運的磨難。遭受坎坷命運的人所具備的自強不息和從容豁達,讓我們在並非一帆風順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勇,做命運真正的主宰者。在苦難中,我們不斷磨煉自己的意誌,我們的心靈才能漸漸成熟。
趁著人生的舞台尚未落幕之時,你願意讓上帝來編織人生的夢想嗎?用你強有力的雙手,“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吧”!
音樂神童莫紮特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紮特(wolfgam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的音樂家喻戶曉,撥動著億萬人的心弦,樂評家們評價為“清麗而富有詩意,具有天籟般的魅力”。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音樂的傑出大師,更是人類曆史上極為罕見的音樂天才,有“音樂神童”的美譽。他短暫的一生為世人留下了極其寶貴和豐富的音樂遺產。
莫紮特於1756年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附近一個叫薩爾茨堡的小城,父親奧波德是薩爾茨堡大主教樂隊的小提琴手。幼年的莫紮特就顯露出超人才華被譽為世界上少有的音樂“神童”。
據說莫紮特3歲時便能在父親教姐姐彈琴時在旁邊指指點點,表現出了對音樂的濃厚興趣。4歲的小莫紮特開始跟父親學鋼琴,還經常向家人或來客主動地表演彈奏一曲,他甚至還不會念信寫信的時候,就已經能讀寫作曲了。莫紮特5歲時就彈得一手好鋼琴了,他能操一把小提琴與父親及朋友一起,憑直接視譜,將6支三重奏曲演奏下來。此時剛學一年鋼琴的莫紮特便會自己創作各種小曲子了,薩爾茨堡這個小城市裏人們都知道奧波德家有一個音樂小天才。他6歲以後的音樂作品就已獨具一格,人們隻需根據開頭幾個小節,就可以斷定是莫紮特的作品,而不是其他人的。優美高雅、信心十足、生氣勃勃、結構嚴謹、豪邁奔放,是這位音樂神童作品的獨特藝術風格。
莫紮特的父親發現兒子的確在音樂方麵具有才華,為了讓莫紮特開闊眼界,便帶著6歲的莫紮特和他姐姐周遊德、奧、法、英、意等各國,開始了長達10年的旅行演出。他們所到之處都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尤其是莫紮特的表演常常讓觀眾聽得入迷。“太美了,簡直是太美了!”“再來一曲,再來一曲!”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莫紮特常常要加演好多曲子,觀眾仍然不肯離去。8歲的莫紮特在英國演奏時,遇到了音樂大師巴赫,巴赫非常喜歡這位音樂天才,於是親自指導他演奏和作曲。這一年,莫紮特寫了三首交響樂和幾首奏鳴曲。
據說莫紮特在羅馬教皇的音樂廳裏聽到《聖經》裏的一首聖歌《主啊,憐憫我們吧》,這是一首非常珍貴的樂譜,是一首從不外傳的珍藏品,違者開除教籍。但是,莫紮特聽了一遍以後,便能把這首曲子演奏下來了,他甚至憑著記憶將曲子完整地寫了下來,而且隻錯了3個音符。從此,這首“絕密的聖歌”再也沒有什麼神秘性了。教皇知道此事後,被他的才華所折服,不但沒有責怪他,還賜給他一個“金距輪”獎章。
莫紮特的父親花費10年的時間帶著莫紮特在各國遊曆演出,有他自己的用意,那就是:一方麵希望通過巡回演奏展示莫紮特驚人的天賦,以便獲得皇家的賞識,賜予莫紮特一官半職;另一方麵也希望通過周遊列國,讓莫紮特廣泛接觸各國作曲家和演奏家,從他們身上及他們的作品中,吸收新的作曲風格和各種音樂形式。這10年的旅行演奏,雖然讓莫紮特聞名遐邇,並在作曲上日臻成熟,但並沒有為他帶來實質性的功名利祿,也並未改善莫紮特一家原本不富裕的經濟狀況,在旅行途中還曾遭遇一些挫折與阻撓。縱然一切不如人意,成年之前的莫紮特在父親的全權安排和庇護下,在他父親的恩主史拉頓巴赫大主教寬厚的支持下,生活可以說是無憂無慮,絢爛多彩,充滿著對新奇事物的刺激與求知成長的快樂。在這期間,莫紮特將各國的音樂風格消化吸收,加以整合,逐漸形成自己個人的風格。
在鮮花、掌聲和歡呼的背後,是艱苦的勞動、苛刻的條件和可怕的考驗。為了金錢與榮譽,列奧波爾德要求小莫紮特無論旅途多麼勞累,都必須隨時可以當眾演。為了宣揚兒子的天才,他讓莫紮特必須滿足聽眾突如奇來、異想天開的種種刁難性提議,如:當場視奏從未接觸過的技巧艱深的樂曲;按照聽眾臨時設想的幾個低音即興作曲,並根據指定的調性當即演奏;用多條手帕將鍵盤全部蒙住而不影響彈琴;在一場音樂會上從頭至尾全部演奏自己的作品,等等。並且,這樣的演出幾乎每每長達四五個小時之久。
1772年,16歲的莫紮特終於結束了長達10年之久的漫遊生活,回到自己的家鄉薩爾斯堡,在大主教的宮廷樂隊裏擔任首席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