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作為作曲家已經深為大家所熟悉,最有利的證明就是肖邦創造性的藝術成就在不斷地為更多的世界聽眾所接受和傳播。他是一位非凡的作曲家,他用非凡的藝術天賦創造了非凡的藝術成就。他也是唯一一位專注於一件樂器創作的作曲家。盡管華沙的音樂團體都建議他可以創作一些歌劇和管弦樂作品,但肖邦認為在如此年輕的時候,隻有通過鋼琴才能真正達到他所追求的藝術目標。他通過不同的音樂形式來表達他的音樂思想,包括波羅乃茲、瑪祖卡、華爾茲、夜曲、奏鳴曲、前奏曲、敘事曲、鋼琴協奏曲、回旋曲和變奏曲等。他是那個時代具有獨立風格和詩歌精神的偉大作曲家。1848年在英格蘭舉行音樂會後,倫敦的《每日新聞》這樣寫道:“肖邦的作品顯示了他傑出的創作才能和他對作品的表現能力。他的音樂風格之獨特,是以前任何一位大師都不可能達到的。我們從沒有聽到過如此美妙、如此激動人心的音樂。”
西方音樂之父巴赫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是18世紀上半葉歐洲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也是巴洛克音樂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由於他一生傑出的創作活動和對音樂藝術的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在世界音樂史上,巴赫素有“音樂之父”的美稱。他的作品是曆代著名作曲家崇拜和學習的榜樣。
巴赫於1685年3月21日出生於德國的埃森納赫城的一個音樂世家。生活在這個小城鎮的人們非常熱愛音樂,據說在它的古代城門上刻寫著“音樂常在我們的市鎮上回響”幾個字。
大約從16世紀開始,巴赫家族就已經出現了一些著名的音樂家。在這個家族所出的二十多代音樂家中,以巴赫的成就最高。
巴赫的父親是一名中提琴手,哥哥是風琴師。他早年喪父後,便在哥哥的指導下學習音樂。幼年的巴赫對音樂興趣濃厚,學起音樂來異常刻苦,很快便掌握了風琴、小提琴等樂器的演奏方法,同時也開始在作曲方麵暫露鋒芒。
7歲那年,巴赫入當地一所教堂附屬的拉丁語學校上學,在學校他是個成績超群的學生。他還參加由學生組成的聖歌隊,在各種節日演出中、在婚喪大事的儀式上唱宗教歌曲,掙一些錢交學費。
據說他哥哥藏有當時最著名的德國音樂大師韓羅伯蓋爾、凱爾多人作品的手抄譜。巴赫好幾次想看這些譜子,都遭到了他哥哥的拒絕。但巴赫在強烈的求知欲驅使下,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都會悄悄起來,從書櫃裏拿出這些譜子,借著月光抄起來。就這樣抄啊,讀啊,半年過去了,終於被他抄完了。頑強的性格、不屈不撓的精神、刻苦勤奮的自學,是他後來取得成功的原因。
1702年,巴赫從神學校畢業了。巴赫的學業是優良的,他完全可以上大學深造,但為了生活,不得不自謀職業了。這一年,他在呂奈堡小鎮謀得管風琴手職務。1704年,他又謀到阿恩什塔特新教堂管風琴師的職位。這個教堂有一架性能很好的管風琴,就是這架管風琴強烈地吸引了年輕的巴赫。在這裏,他全麵充分地掌握了管風琴和古鋼琴演奏的技藝,開始享有演奏名家的聲譽,同時,他多年辛勤鑽研藝術的首次成果成熟了。他這時創作的耶穌複活節大合唱《你不要把我的靈魂拋棄在地獄裏》,就具有宗教音樂所少見的戲劇性,曲中的苦難形象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樂隊中對現實主義的描寫手法的運用作了大膽的嚐試。
這時他還作有一首流傳至今的古鋼琴作品《為敬愛的哥哥遠行而作的隨想曲》,是為其兄雅各赴瑞典任宮廷樂師而作。從這些早期的作品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巴赫的創作思想是在音樂中探求如何表達普通市民的生活和普通人的感情。
但是,年輕的巴赫在教堂彈奏管風琴時,往往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和創造性的熱情。這就破壞了宗教音樂慣有的規範,引起了上司的不滿,時有衝突發生。1705年秋,巴赫利用一個月的假期,到呂白克去聽德國著名音樂家狄特裏赫·布克斯特朗德的音樂會,由於沒有錢坐馬車,隻得步行去。
當時在漢堡的亨德爾也曾到這裏來聽布克斯特胡德的音樂會。布氏的創作和高超的演奏技藝使巴赫讚歎不已,壯麗的管風琴曲和大合唱使他神往。4個月的時間轉眼即過,已大大超過了假期。當巴赫回到阿恩什塔特的時候,上司暴跳如雷,竟對他進行正式審判。
也是在這次,巴赫結識了許多藝術界人士,其中有不少德國的傑出人物。當大管風琴家萊因肯聽了巴赫的演奏後,非常興奮地說:“我原來以為這種藝術要泯滅了,但我在你的創作中,看出它獲得了新生。”
巴赫22歲時與其表妹瑪利亞·芭芭拉結婚,共生下了7個孩子。瑪利亞去世後,巴赫同女歌唱家安娜·瑪德蓮娜結婚,又生下13個孩子。巴赫的子女共有9人長大成人,其中有3個孩子繼承父業,成為很有影響的音樂家。他的次子卡爾·菲力普·巴赫長期居住於漢堡,被稱為“漢堡巴赫”;第三個兒子約翰·克裏斯蒂安·巴赫長期居住於倫敦,被稱為“倫敦巴赫”。他們在音樂史上都很有地位,對海頓、貝多芬等都有直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