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勞斯從小愛好音樂,小的時候,父親指揮的樂隊經常在家裏排練,由於平時耳濡目染,他在7歲時就寫出了第一首圓舞曲。可是父親極力反對兒子學音樂,因為他不願意看到孩子跟自己一樣疲於奔命。老約翰·施特勞斯常為應付演出而搞得筋疲力盡,這種永不得閑的日子使他心情焦躁,終生不得安寧。因此,施特勞斯幼年時未能學習音樂,而被送去學商業,16歲後他曾在家裏學習當銀行家的課程。但是,他依然酷愛著音樂,並得到了母親的支持,他母親暗中請老約翰·施特勞斯樂隊領班教他拉小提琴,後來還請到教會裏當樂長的約瑟夫·德列克斯勒教他作曲。

施特勞斯18歲時,因為父親不要他學音樂,甚至告到法院,結果施特勞斯勝訴。這一年,他嚐試寫宗教音樂,但是他感到與自己的個性格格不入。他一直喜愛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輕音樂,尤其是奧地利人民喜聞樂見的維也納圓舞曲,以至於後來他的才華在此得到極大發揮。

1844年,19歲的施特勞斯經過幾番周折,終於取得市當局的許可,組織了一個樂隊,在當時第一流的舞蹈場所舉行了第一次演奏。在這場演奏會上,他正式登台指揮。演出的作品有他創作的《寓意短詩圓舞曲》及其他的三首圓舞曲,而《寓意短詩圓舞曲》在聽眾“再來一遍”的強烈要求下,竟連續重奏了19遍。可以說,這次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第二天,維也納一家報紙寫道:“好好休息吧,蘭納。晚上好,老施特勞斯。早上好,年輕的施特勞斯。”這足以表明年輕的施特勞斯時代到來了。

施特勞斯的音樂活動得到了維也納市民的支持,他組織的樂隊開始與父親的樂隊分庭抗禮,甚至他們也能到外地巡回演出了。1846年,他表麵上已和父親和解,但他拒絕加入父親的樂隊,依然率領著自己的樂隊進行演出活動。

1848年爆發歐洲革命時,年輕的施特勞斯懷著真摯而激動的心情加入了革命隊伍,他身穿國民自衛軍製服,用琴弓指揮《馬賽曲》。同年,他第一次出國巡回演出到羅馬尼亞,他代表奧地利人民向奧地利領事說:“人民要求民主和自由,不需要你這樣的官吏。”

從19世紀60年代初開始,施特勞斯開始著手創作規模較大的演奏會用的舞曲體裁,他的許多優秀的維也納圓舞曲是在這以後創作出來的。19世紀70年代是他創作輕歌劇以及大型舞曲的時期。他之所以要創作輕歌劇,主要是受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和奧地利作曲家索貝的影響。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藝術家的生活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和《安娜波爾卡》等120餘首維也納圓舞曲著稱於世,施特勞斯被後人冠以“圓舞曲之王”的頭銜。他曾帶領樂隊訪問歐洲各國,使維也納圓舞曲風靡全歐洲。他的圓舞曲獨具特色,旋律酣暢,柔美動聽,節奏自由,生機盎然,是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主要曲目。他還作有《雷鳴電閃波爾卡》等120多首源自捷克的波爾卡舞曲及幾十首其他舞曲。

在19世紀7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施特勞斯一共創作了36部輕歌劇,包括《羅馬狂歡節》、《阿裏巴巴與四十大盜》等,對於歐洲輕歌劇的發展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其中《蝙蝠》和《吉卜賽男爵》已成為維也納輕歌劇的代表作。他隻用了42天就完成了《蝙蝠》這部作品,《吉卜賽男爵》在他60歲生日前夕上演,連續演了84天。1873年奧地利維也納世博會上,施特勞斯演奏了風靡全球的《藍色多瑙河》。直至今天,這名曲作仍在世界各地的大劇院裏演出。

施特勞斯是個多產作曲家,他的作品號碼編到479號。他的輕歌劇歡快熱情、幽默而格外富於韻律性,以明朗、舒展的旋律著稱的約翰·施特勞斯的維也納圓舞曲,對其他體裁的專業音樂創作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施特勞斯的一生完全在創作和演出中度過,他的指揮和演奏光彩煥發,能使聽眾為之心曠神怡;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也贏得了許多作曲家如柏遼茲、李斯特、勃拉姆斯、封·彪羅和瓦格納的高度評價,封·彪羅曾稱他為“絕妙的魔術家”,並說,“他親自指揮演奏自己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使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音樂享受。”

約翰·施特勞斯於1899年6月3日在維也納逝世,時年74歲。維也納人民為他舉行了有10多萬人參加的盛大葬禮。

直到100多年後的今天,施特勞斯那富於生活氣息的優美動聽的、反映人民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的作品,仍然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

現代雕塑的開拓者羅丹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現代雕塑的開拓者,聞名世界的偉大雕塑家,他的《思想者》、《青銅時代》、《吻》、《巴爾紮克紀念碑》、《雨果紀念碑》等都是後世公認的傳神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