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後的幾年裏,為了維持生活,羅丹曾從事過多種手工技藝,像做金銀首飾、塑製模型、燒製陶瓷、當裝飾工人,還有木匠、泥水匠,還給雕刻家當過助手。他說:“我就是這樣學會了我職業中的一切本領。”
後來,他拜巴史為師,在劇院作裝飾雕刻,為盧浮宮的長廊做裝飾浮雕。此間,他和一個叫貝莉的年輕漂亮的縫紉女工相愛了,從此她忠實地為羅丹做著他需要的一切。
正如羅丹的父親與老師勒考克甚至他本人所預料的那樣,羅丹選擇雕塑為自己的畢生事業後,的確是不停地和偏見、政府、美術館作鬥爭。他的每一件大型作品像《青銅時代》、《塌鼻子的人》、《施禮者約翰》、《思想者》、《地獄之門》、《雨果紀念像》、《巴爾紮克紀念碑》等的展覽都會引起軒然大波,譏諷、嘲笑、猜測、抨擊如潮水一樣襲來,令羅丹苦惱不堪。
他的《青銅時代》因為太像真人而被人懷疑是用人體澆鑄而成的,流言不脛而走,後經報界渲染被廣泛傳播開來,直到羅丹在幾位權威評審委員們麵前當眾雕塑《行走的人》,流言才被粉碎,羅丹才告別默默無聞,走向成功之道。他的《塌鼻子的人》曾因為造型太醜而遭受嘲笑;有人曾站在《雨果紀念像》前痛罵羅丹,因為他不能容忍偉大的文學家雨果竟被雕成裸體像;後來聞名於世的《思想者》慘遭攻擊,被評論家斥責為“怪物”、“人猿”;《巴爾紮克紀念碑》被藝術界說成是個“雪人”、“大麻袋”、“醜八怪”、“神經錯亂之作”,而且他刻畫的巴爾紮克連手都沒有,使觀眾不能接受。於是,巴黎市議會通過決議:禁止將《巴爾紮克紀念碑》立在市內的任何地方。他的朋友奔走呼籲,抗議這尊塑像所受的不公平待遇,並且組成專門的籌款委員會,由著名畫家、作家、作曲家以及雕刻家聯合簽名,準備籌借3萬法郎,買下《巴爾紮克紀念碑》,羅丹為朋友的義舉深深感動,但他謝絕了朋友的好意,默默地將雕塑安置到自己牟峒的花園裏。
因為羅丹的作品太過坦率真誠,毫不矯飾,因此常常得不到別人的認可而遭到訂作人的拒絕。即使有時給友人造像,也常因過於直率而引起友人的不快。一直到羅丹聲名遠播,成為塑造大師,他的作品成了收藏品,成了許多人爭購之物,貧窮才離開他。
羅丹一生忙於雕塑,無暇顧及父母,是貝莉像女兒一樣無微不致地照顧著羅丹的父母,以至於他的父親感動得在彌留之際對羅丹說:“你一定要娶貝莉為妻,她像我的女兒一樣待我。”羅丹卻在雕塑《地獄之門》時愛上了自己的秘書兼學生、美麗的卡密爾,兩人曾一起墜入熱戀,羅丹還曾以卡密爾為模特雕塑了《清晨》、《思》、《吻》、《虹之女神》,且都聞名於世。但卡密爾最終明白,羅丹不可能離開共患難的貝莉,隻好一個人絕望地悄悄走開了,並拒絕接受羅丹提供的任何幫助,最後,卡密爾因傷心失望及精神不好而變瘋了,再沒有清醒過來。羅丹知道後百感交集,卻無以表達,隻說了一句:“法國已經失去了一個優秀的藝術家。”
1917年1月29日,在兒子奧古斯特50歲時,羅丹與貝莉才在地方長官主持下結婚,兒子充當證婚人。結婚僅兩周,妻子貝莉便因病去世。病體虛弱的羅丹受不住這一沉重打擊,也在不久與世長辭。
羅丹的一生是被人攻擊和嘲諷,同時亦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終以一種偉大的人格正確地麵對這一切。羅丹一生攀登,並終於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一高峰。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以此而論,羅丹是最傑出的浪漫主義雕刻大師。然而,他的偉大還在於他的深刻思想:他沒有浪漫派中容易見到的那些弊病,如膚淺的熱情、空洞的誇張、虛假的內涵。他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動人之情,又啟人之思,使人們得以神遊於心靈的波濤、生命的奧義、宇宙的玄遠、創造的神奇。由此觀之,羅丹又超越了浪漫主義,超越了門戶派別,超越了時代和區域,成為曆史星河中一顆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層勞動人民,熱愛自己的祖國,將其畢生投入到對藝術執著追求和人生種種痛苦的苦苦思索中。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創作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他的作品所體現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以深沉的美,啟迪著人們不停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