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口才致勝:口吐蓮花妙語成金(1)(2 / 2)

(3)連貫一致

開場白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到所講內容的展開,不能一開口就“噌”地冒出一句讓人摸不著邊際的話;多層意思之間過渡要靈活自然;結尾要進行歸納,簡明扼要地突出主題,加深聽話者的印象。

(4)要言不煩

那種與主題無關的廢話,言之無物的空話,裝腔作勢的假話,聽眾都極為厭煩。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有一次他去聽一位牧師傳教,開始很有好感,準備捐獻身上所有的錢。過了一小時,他聽得厭煩,決定留下整錢,隻捐些零錢。又過了半小時,他決定分文不給。等到牧師說完了,他不僅不給,還從捐款的盤子中拿出兩元錢作為時間的補償。

這是對說話冗長者的絕妙諷刺。所以說話中應當注意在句式變化的同時,多用短句,少用長句。長句能夠表達縝密的思想,委婉的感情,能夠造成一定的說話氣勢,但是其結構比較複雜,如果停頓等處理不好,不但說話者覺得吃力,就是聽話者聽起來也不易理解。而短句的表達效果簡潔、明快、活潑、有力。由於活潑明快,就可以幹脆地敘述事情;由於簡潔有力,就可以表達緊張、激動的情緒,堅定的意誌和肯定的語氣。因此在運用上,易說易聽的短句更適合在交談、辯論、演講等重要場合的說話中使用。

抓住重點,理清思路,這是說話的基本要求,也是說好話的前提,男人不可不知,不應不會。

3精心遣詞,悉心表達思想

馬克·吐溫說:“恰當地用字極具威力,每當我們用對了字眼……我們的精神和肉體都會有很大的轉變,就在電光石火之間。”

同樣一句話,良言妙語能叫人笑,能治人心病,能帶給人希望;然而若是汙言穢語則會使人哭,會刺傷人的心,會帶給人失望。個中差別在於話中的字眼用得對還是錯。同樣的,每句話中所用的“字眼”可以讓別人了解講話人的心跡和願望。

曆史上許多偉大人物就是因為善於運用字眼的力量,大大地激勵了人們,並喚起民眾全心跟隨,從而塑造出今天的世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振臂一呼,應者集”的效果。的確,用對了字眼不僅能打動人心,同時更能帶動行動,而行動的結果便展現出另一種人生。

當帕特裏克·亨利站在十三州代表之前,慷慨激昂地說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麼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寧死。”這句極具感召力的話,激發了幾代美國人的決心,使他們誓要推翻長久以來壓在他們頭上的苛政,結果造成燎原之火,美利堅合眾國由此誕生。

美國一位偉人演講道:“當我們今天得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時,不要忘了《獨立宣言》,雖然那沒有幾句話,卻是二百多年來所給予我們每個人的保障。同樣的,當我們這些年致力於種族平等時,不要忘了那也是因為某些字眼的組合而激發出來的行動所致,請問誰能忘記美國金博士打動人心的那一次演講,他說道:‘我有一個夢,期望有一天這個國家能真正站立起來,信守它立國的原則和精神……’。”

當然,遣詞準確的話語其影響力並不隻限於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民心渙散,經濟蕭條。這時,有一個人的話激起了英國全民抵抗納粹的決心,結果他們以無比的勇氣挺過了最艱苦的時期,打破了希特勒軍隊所向無敵的神話。那個人就是已故英國政治家、前首相丘吉爾。

許多人都知道人類的曆史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話所寫成的,然而卻鮮有人知道那些偉人所擁有的語言力量卻也能夠在我們的身上找到,它能改變我們的情緒,振奮意誌,乃至於有膽量麵對一切的挑戰,使人生過得豐豐富富。

生活中時時選擇使用積極性的字眼,最能振奮我們的情緒;反之,若是選擇使用了消極的字眼,就必然很快使我們自暴自棄。遺憾的是我們經常不留意所用的字眼,以致錯失唾手可得的大好機會。因此我們務必重視使用字眼的重要性,這做起來並不難,隻要能聰明而用心地選擇便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