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路徑依賴理論——慣性的力量(1 / 3)

第36章 路徑依賴理論——慣性的力量

路徑依賴理論:個體的全部行為幾乎都受到路徑依賴的影響,一旦人們做了選擇,就會一條路一直走下去。

經典詮釋:好的路徑依賴能帶來正麵作用,提高行為的效率並進入良性循環;壞的路徑依賴則讓行為一直處於低效率的狀態。

美國的鐵路據傳是由英國工程師設計建造的,電車的軌道標準為4.85英尺,這一標準最初又是來源於馬車的輪寬。問題是馬車為什麼要用這個輪距標準呢?因為如果馬車用任何其他數值,馬車的輪子就會在英國的老路上被撞壞,而這些路上的轍跡寬度就是4.85英尺。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個答案就得追溯到古羅馬時期了,羅馬戰車的寬度正好是4.85英尺,而這個寬度,恰恰是兩匹拉戰車的馬的屁股的寬度。

故事到此還沒有結束,美國航天飛機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後要用火車運送,路上又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隻比火車軌道寬一點,因此火箭推進器的寬度是由鐵軌的寬度所決定的。所以,最後的結論是:路徑依賴導致了美國航天飛機火箭推進器的寬度竟然在2000年前便由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決定了。

道格拉斯·諾斯是第一個明確將其引入了管理的領域,建立了路徑依賴理論,從而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路徑依賴理論說明,在日常生活中,某項事物的一次選擇,或許是曆史的偶然,像古羅馬戰車的寬度,但在這次之後,使用者就會覺得繼續這樣做是有效率的,於是,過去的選擇影響了現在以及未來的選擇。路徑依賴的理論很快得到了證實,甚至實驗者們發現,個體的全部行為幾乎都受到路徑依賴的影響。

在路徑依賴的作用下,好的路徑效應能帶來正麵作用,提高行為的效率而進入良性循環,甚至形成規模效應;壞的路徑效應則讓行為一直處於低效率的狀態。

路徑依賴又譯為路徑依賴性,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製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有一天,城市青年小董到鄉下的親戚家做客,他在田間看到一位老農把一頭大水牛拴在一個小木樁上,就走上前,對老農說:“大伯,它會跑掉的。”老農嗬嗬一笑,語氣十分肯定地說:“它不會跑掉的,從來都是這樣的。”這位城市青年有些迷惑地問:“為什麼會這樣呢?這麼一個小小的木樁,牛隻要稍稍用點兒力,不就拔出來了嗎?”老農靠近他說:“小夥子,我告訴你,當這頭牛還是小牛的時候,就被拴在這個木樁上了。剛開始,它不是那麼老實,常想從木樁上掙脫。但是,那時它的力氣小,折騰了一陣子還是在原地打轉,見沒法了,它就蔫了。後來,它長大了,就再也沒有心思跟這個木樁鬥了。有一次,我拿著草料來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會掙脫木樁去吃草。可是,它沒有,隻是叫了兩聲,就站在原地望著草料了。”聽完這個故事,小董恍然大悟。原來,束縛這頭牛的並不是那個小小的木樁,而是它的思維定式。

如果水牛試著去掙脫一下木樁,它就會獲得自己想要的自由;如果老農拿著鞭子用力抽它兩下,它也會試著掙脫木樁的束縛。假設會有很多,但事實已成定局,如果沒有外在的危險,成年後的水牛已經不會再去掙脫木樁。

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經驗,同時又會從別人那裏看到很多經驗。對於經驗,必須辯證地看待,靈活地運用。因為經驗是一個既有用又無用、既有利又有害的東西,用得好可以使我們獲得成功,用得不好則會讓我們一敗塗地。

要知道,經驗並不是真理,不要讓以往的經驗束縛了自己。舊觀念不一定對,新想法不一定錯,隻要你敢於突破思維定式,相信你也會獲得成功。

在規則之下,人們往往容易形成思維定式,如果能打破這種思維定式,不按規則出牌,就會占得上風。

當路徑依賴侵入人的思維領域時,人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循規蹈矩,越來越懶於思考,此種狀況,對人有百害而無一利。

拆掉思維裏的牆

池塘幹涸了,水蛇將要搬家,有條小蛇對大蛇說:“如果你在前頭行走,而我在後頭跟著,人們看見以為不過是普通的水蛇爬行罷了,必定會有人砸死你;倒不如咱們互相銜著,你背著我走,這樣,人們看見就會把我當做神蛇,會避開我們。”於是它們互相銜著,大蛇背著小蛇,大搖大擺地爬過大路。人們看見,果然都躲開它們,說道:“這是神蛇呀!”

這則“涸澤之蛇”的寓言故事意在說明隻有出奇製勝,才能順利達到自己的目標。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屬性,若想在競爭中獲得最終的勝利,就要出奇製勝。

每個人做事,不僅要選擇那些適合自己的事業,而且需要獨具慧眼,敢於打破常規,敢於衝破世俗觀念,這更有利於發展自己的長處,更有益於使自己獲得成功。

麥克與迪克兩兄弟是快餐業的開創者。

1937年,他們在美國洛杉磯東部巴沙地帶開了美國第一間汽車餐廳。到1940年,出現了不少競爭者,為了生意興隆,他在經營特色上做了創新,又開了一間更大的汽車餐館。這間餐館的建築形狀呈八角形,前麵是一個落地的大窗,目的是將它的廚房暴露出來。餐館裏沒有桌子,隻有幾個凳子。這座造型十分奇特的建築和開放式的廚房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幾年後,這裏成了當地人,特別是年輕人最愛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