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搭便車理論——不勞而獲
搭便車理論:小豬不參與競爭,而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吃東西。
經典詮釋:搭便車的精髓就是借,借別人的名氣讓自己出名,借別人的廣告推銷自己的產品。
豬圈裏,有一大一小兩頭豬。在豬圈的一頭,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豬圈遠離踏板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
現在,分別讓兩頭豬去踩動踏板。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一點殘羹。
那麼,兩隻豬各會采取什麼策略?是讓大豬踩踏板,還是讓小豬踩踏板?
答案是,大豬踩踏板,小豬選擇等待。
為什麼?
根據上麵給出的條件,對於小豬來說,選擇去踩踏板將一無所獲,相反,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而對於大豬而言,無論誰踩踏板,它都能吃上食物。問題是當小豬不幹的時候,它隻能選擇自己親力親為,畢竟踩踏板總比不踩強。這就是有名的智豬博弈。
大小兩隻豬的智鬥,體現了以豬圈為背景的小社會中的博弈。故事中,小豬不參與競爭,而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吃東西;大豬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看起來,十分不公平,卻反映了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即搭便車現象。
在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第二版中對“搭便車”的現象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美國一個小鎮的居民喜歡在7月4日這天看煙火。設想這個小鎮的企業家艾倫決定舉行一場煙火表演,可以肯定艾倫會在賣門票時遇到麻煩。因為所有潛在的顧客都能想到,他們即使不買票也能看煙火。煙火沒有排他性,人人都可以看。實際上,人人都可以搭便車,即得到看煙火的機會而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盡管私人不能提供小鎮居民需要的煙火表演,但解決小鎮問題的方法是顯而易見的:當地政府可以讚助7月4日的慶祝活動。鎮委員會可以向每個人增加2美元的稅收,並用這種收入雇用艾倫提供煙火表演。
在生活中,很多企業都存在搭便車現象。例如,一些精明的小企業經營者會等待一些大企業首先開發市場,然後自己緊隨其後,迅速占領市場。不過,最明顯的搭便車現象,莫過於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盜版現象。以仿冒的名牌皮包為例,一般當大企業花了數額巨大的投資和創意將皮包推向市場時,很快,一些小的廠商就會將其買回,然後拆分,第二天就能做出一批盜版產品。在市麵上,真的名牌皮包價格平均在幾百元左右,甚至有的達到上萬元,可是等盜版產品卻隻有幾十元的成本。盜版商家以假亂真,從而獲得暴利。
在市場經濟中,獲取市場上的信息必須付出時間和精力,而中小企業者想得到相同的利益卻不願意付出這些成本。像有的皮包是著名的品牌,它擁有自己富有宣傳性的名稱和樣式,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這一切,必然是建立在對品牌形象及產品質量的大量投入之上的。那些中小企業者因為對產品的生產、營銷等信息獲得並不多,也無法獨立負擔龐大的生產營銷費用,所以更願意以直接仿冒產品的形式進入市場,可以不費力,隻要等著別人開發出了現品,自己直接享有他人努力的成果即可。
大商店旁邊的小賣部生意好
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著搭便車行為。例如,一些精明的小商店經營者會將店鋪開在大商場旁邊,大商場的人氣也為小商店帶來了生意。
彼陽犛牛在電視、報紙媒體上進行密集性廣告轟炸,而這恰恰給神奇犛牛窺見了行銷機會。神奇犛牛悄悄滲透終端,采用終端跟進策略,爭取哪裏有彼陽犛牛鋪貨,哪裏就有神奇犛牛守陣,因而也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業績。神奇犛牛的包裝色調與彼陽犛牛幾乎雷同,包裝盒麵積比彼陽犛牛要大,但價格稍低,其產品展示形象比彼陽犛牛更顯牛氣。
廠家經常采用搭便車策略,一些弱勢產品跟進強勢產品,借力“鋪貨”,最大限度地減少新產品進入市場的阻力,使新產品快速抵達渠道的終端,從而盡快與消費者見麵。對沒有強大實力的弱勢產品而言,搭強勢品牌的“廣告便車”是一條切實可行的策略。
日本魅力公司的老板高原慶一郎原是一家特殊紙製品公司的普通職員,有一次,他注意到百貨店裏婦女專用的衛生紙需求量非常大,其中一個牌子叫做“安妮”的係列衛生用品十分暢銷,於是他覺得這一行業很有發展前途。
“安妮”衛生用品是實力雄厚的三美電機公司營銷的產品,經過聲勢浩大的廣告宣傳,“安妮”衛生用品大受女性的青睞,不僅占領了大部分日本市場,還在世界婦女衛生用品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