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經營與管理
艾奇布恩定理:不要把攤子鋪得過大
【艾奇布恩定理】如果你遇見員工而不認得或忘了他的名字,那你的公司就太大了點。攤子一旦鋪得過大,就很難把它照顧周全。
【適用場景】規模成本——攤子太大就會守不住,規模與效益不總是成正比
經營管理企業,小有小的好處,大有大的難處。企業在做大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管理瓶頸。艾奇布恩定理正是反映了這一問題。艾奇布恩定理是指,如果你遇見員工而不認得或忘了他的名字,那你的公司就太大了點。攤子一旦鋪得過大,就很難把它照顧周全。
有“打工皇帝”之稱的唐駿在微軟用7年時間從普通技術人員做到中國區總裁,並以終身榮譽總裁之職退休。後來轉戰盛大的他,以價值數億元的股票期權、數十萬的日薪,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微軟期間,唐駿能記住微軟公司1000多位員工每個人的名字,會讓公司阿姨幫員工代繳水電費,工作日公司負責去機場和車站接每位員工的家屬……
或許我們沒有記住1000多個名字的好記性,但我們要成為成功的管理者,就需要懂得控製自己能掌控的規模。
如果讓經濟學家來看待這個問題,他們會引入一個經濟學上更通俗的名詞:規模不經濟。按我們一般的理解,企業當然都希望規模越大越好,然而,經濟學卻認為,規模並不是越大越好。
雖然規模的擴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成本,優化資源配置,使企業的長期費用呈下降趨勢。但規模的盲目擴張卻也麵臨著規模不經濟的風險。
我國調味品行業中某知名民營企業老總是一個思維敏捷、做事練達的企業家,短短幾年時間,公司就由一個小作坊發展到千餘人的中型企業。麵對大好形勢,當地領導和專家都建議他抓住機會,擴大規模,取得規模優勢。於是他經過近一年的投資拚搏,使企業規模幾乎翻了一番,但公司的經濟效益卻有所下降,公司老板感到困惑:不是說規模經濟嗎?為什麼到我這裏就顯示不出規模效益,反而出現規模不經濟了呢?
實際上,這不是一個人的困惑,許多人都麵臨同樣的困惑。規模的擴大,可能讓公司生產成本抬頭,如必須新增大量人工成本、增加營銷管理費用來支撐更大的銷售規模,由於需求走高使原材料供給出現緊張導致采購價格上漲,信息傳遞費用增加等,從而使企業走向規模不經濟的厄運。
一個企業的生產規模可以在短時間內擴大,但管理卻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有較大的飛躍。管理學家弗蘭克·奈克有一句經典論述:在處理和管理複雜事物中,企業家的能力顯然是有極限的。這種解釋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大企業必定比小企業複雜,企業規模的擴大,導致經營管理上的極限。也就是說,企業規模的擴大,必然伴隨組織規模的擴大,組織規模的擴大,必然伴隨企業人員的增加,人員的增加又必須伴隨管理層次的增加,此時,如果企業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沒有跟上,仍然沿隨過去的經驗和方法,那麼,企業管理的效率就會下降,給企業帶來管理成本的上升,致使企業管理的總成本增加,產生規模不經濟。
有很多企業,成本降不下來,效率上不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沒有實現適度規模。亞倫·艾奇布恩提出的“艾奇布恩定理”,就是為了提醒人們注意規模。顯然,他衡量一個公司是否超過應有規模的標準,就是你是否能夠記得每一名員工的名字。這或許更多的是一種西方式幽默,然而,艾奇布恩提出的定理卻一直在提醒每一位成功的管理者:把自己的攤子照顧周全,否則,就不要鋪得過大。
誠信法則:人無信不立
【誠信法則】隨著商品與貨幣經濟的發展,兩方學者提出一種互利互惠的契約倫理。人們通過訂立契約,並履行已訂立的契約。因此,守約即是誠信,是一種承諾、履約的經濟和道德法則。
【適用場景】商業交往——講究誠信,人際交往——注重誠信
經濟學非常注重誠信,“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隱瞞欺詐、反對偽劣假冒、反對弄虛作假。誠信雖然歸屬於道德範疇,但同時也是市場經濟得以運行的基石。晉商成功靠得就是“誠信”兩個字。八國聯軍進北京後,晉商在北京的票號被毀,賬本庫存全無,但票號對持有存單的人全部照付,不惜血本保信用。古人雲:“無誠則有失,無信則招禍。”如果廠商失去誠信,不僅坑害消費者,最終也會為自己招致禍端。那些踐踏誠信的人也許能得利於一時,但終將作繭自縛,自食其果;那些製假售假者,或專靠欺蒙詐騙者,則往往在得手一兩次後,便會陷入絕境,導致人財兩空。
誠信在幾千年前就被我們的祖先提出。在今天,它依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要知道,所有的商業聲譽都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今天,由於信息傳輸更快、更難以捕捉,聲譽也就更容易喪失。誠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假”可謂是一個比較時髦的字眼。官員造假數字,商人造假產品,學校賣假文憑,誠信問題更加突出。恢複誠信,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已成為市場經濟成敗的關鍵。市場經濟歸根結底是以誠信為基礎的。西方有句諺語說,你能永遠騙少數人,也能暫時騙所有人,但你不能永遠騙所有人。
—對夫妻開了家燒酒店。丈夫是個老實人,為人真誠、熱情,燒製的酒也好,人稱“小茅台”。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傳十,十傳百,酒店生意興隆,常常供不應求。為了擴大生產規模,丈夫決定外出購買設備。臨行前,他把酒店的事都交給了妻子。幾天後,丈夫歸來,妻子說:“我知道了做生意的秘訣。這幾天我賺的錢比過去一個月賺得還多。秘訣就是,我在酒裏兌了水。”丈夫給了妻子一記重重的耳光,他知道妻子這種坑害顧客的行為將他們苦心經營的酒店的牌子砸了。“酒裏兌水”的事情被顧客發現後,酒店的生意日漸冷清,最後不得不關門停業了。
如今,誠信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看重。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是人與人相互信任的基礎。誠實守信作為職業道德,對於一個行業來說,其基本作用是樹立良好的信譽,樹立起值得他人信賴的行業形象。它體現了社會承認一個行業在以往職業活動中的價值,從而影響到該行業在未來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現代經濟社會,即使一個企業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和現代化的機器設備,有譽滿全球的品牌優勢,建立了很好的采購和銷售網絡,並且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和高學曆的管理者隊伍,但如果它在財務報表、商品和服務上做假,欺騙投資者和商品客戶,丟掉了信用資本,就沒有銀行願意給他貸款,企業的股票、債券和商品就沒有人買。合作者和客戶沒有了,所有物力資本和人力資本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企業必然會陷入困境,並最終在市場中消失。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震驚全國,從層層剝開的事實來看,令人震驚的是一些企業職業道德的淪喪。
河北三鹿集團生產的嬰幼兒奶粉價格低廉,是廣大處於中低層經濟水平家庭的育嬰首選產品。但是,為了節約成本、牟取暴利,三鹿集團選擇了添加大量廉價“大豆蛋白粉”的奶源,而這些所謂的“大豆蛋白粉”實為偽造蛋白質的化學原料三聚氰胺。實驗表明,三聚氰胺主要影響人體泌尿係統,可能導致泌尿係統結石。
很多嬰兒就是食用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得了結石。據新華網報道,三鹿集團從2008年3月份開始就陸續接到一些患有泌尿係統結石病的投訴,卻置眾多嬰幼兒的生命健康於不顧,而隻是敷衍一下、草草了事,直至同年9月份被大規模曝光。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5.3萬兒童因食用添加三聚氰胺的奶製品中毒,其中4人死亡,1200多人住院觀察。
通覽“三鹿奶粉”事件中一些企業的表現,他們有見利忘義的衝動,有明知故犯的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就是沒有起碼的道德良知約束。這種行為重創了奶製品行業,更重創了社會的誠信機製。
誠信是社會契約的前提,道德是商業文明的基石。作為人們共同的行為準則和規範,道德是構成社會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維係和諧人際關係、良好社會秩序的基本條件。如果誠信缺失、道德敗壞、是非不分、榮辱顛倒,文明底線失守,再好的製度也無法生效,再快的發展也會出問題。
任何經濟行為如果忽視其道德價值,任由各利益主體隻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惜損害他人的利益,那就不僅會引發質量危機、責任危機、信用危機,更有可能導致經濟生活的全麵混亂,禍害整個社會。
如今我們的經濟體製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市場經濟雖然趨向競爭,但它必須公平。公平就要求人們相互尊重、以誠信為本,爾虞我詐不符合這樣的道德要求。市場經濟價值取向雖然有別於計劃經濟,它要求人們具有開拓進取精神,但這種精神必須通過正當的經濟活動實現人生價值,每個企業都要以誠信作為前提。
酒與汙水定律:一匙汙水壞一桶美酒
【酒與汙水定律】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得到的是一桶汙水;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裏,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
【適用場景】管理者——管理“問題員工”,員工——找準適當的崗位上,變劣勢為優勢
幾乎在任何組織裏,都存在幾個“爛蘋果”式的人物。他們到處搬弄是非、傳播流言、破壞組織內部的和諧。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裏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使果箱裏其他蘋果也爛掉,“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即使杜拉拉是一個正直能幹、清正廉潔的人,進入一個混亂、腐化的部門也可能會被吞沒。
俗話說:“一粒老鼠屎,打壞一鍋湯”,“酒與汙水定律”警戒我們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中,這桶酒也成了一桶汙水。組織係統往往是脆弱的,它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如果你的組織裏有這樣的“汙水成員”,已經完全影響了組織的效率,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