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提升之道
人力資本理論:提升自己的硬實力
【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就是指通過教育、培訓等方式和手段,在人身上積澱的具有稀缺性的,能夠投入生產中並能產生價值增值的知識、技能、經驗和健康等質量因素之和。
【提出者】美國經濟學家、現代人力資本理論的奠基人舒爾茨
隨著競爭的加劇,人力資本所表現出來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經濟學家舒爾茨曾說,人的知識、能力、健康等人力資本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遠比物質、勞動力數量的增加重要得多。
在美國想要找一份好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你教育水平與經曆的影響。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個人經曆與閱曆越豐富,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你就會比別人更容易獲得一份好工作。比如,普通員工沒有職業律師收入高,主要是因為兩者在人力資本投資上的極大差別所致。培養一名律師需要五至十年的專業學習時間,而培養一名普通員工最多隻要一兩個月就夠了。用於學習手藝或受培訓的時間及貨幣財富共同構成了人們為進行人力資本投資而支付的全部機會成本。正是由於這種投資,人們在單位時間的生產率才會得到提高,而正是這種生產率的提高使雇主願意起用他,並為他付出較高的報酬。
全美最受尊敬的通用公司前CEO傑克·韋爾奇自1981年入主通用,在短短的20年時間裏,通過實施一係列人力資本管理與競爭變革,使通用這個百年老企業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跨國公司之一。
唐駿在加入盛大後,帶領其國際化的團隊幫助盛大加速登陸納斯達克。他竭盡全力在華爾街與投資者溝通,讓投資者理解並接受CSP模式,最終力挽狂瀾,讓盛大的股價在震蕩中得以保全。2005年底,盛大率先施行了免費遊戲模式,並從此走上了收益和利潤連續增長的道路。如今的盛大,已經超越了靠一兩款遊戲生存的初始階段,發展為同時運營20多款遊戲的公司。
人力資本投資對職業生涯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現代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進行人力資本的投資就是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資源,讓自己具備更廣闊的升值空間。
年輕、健康、智慧……這些人力資本的重要構成部分是金錢換不來的,這些資本的存在,足可以幫助一個人成就他自己。
一個人擁有的資本不一定是他的長處,有時候也許並不是他希望擁有的東西,但無論如何,它們都是他特有的資本。
對於一個人而言,要成功就一定要好好利用自己的資本,不斷地發掘自己的內在潛力,並努力使這些潛力發揮出更大的能量,從而使自己的職業生涯更加輝煌。
木桶定律:補齊自身的“短板”
【木桶定律】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都取決於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
【適用場景】企業管理者——協調企業的研發、銷售、服務等方麵,HR——協調用人問題,個人——讓自己各方麵能力均衡發展
經濟學家經常使用“木桶定律”來說明在經濟活動中,往往是最薄弱的環節影響整體的績效,甚至會導致全麵潰敗。所以在資源配置的過程中,要實現配置的最優化,往往要在薄弱環節上下功夫。
其實任何一個企業或集體,總是由多名員工所組成,這尤如一隻木桶是由若幹塊木板所組成的一樣。組成木桶的木板有長有短,組成團隊的員工也有“長”有“短”。也就是說,構成企業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短木板與木桶是個體與團隊的關係,作為企業管理者隻有一個選擇,提升原有短木板的長度,在保證木桶原有裝水量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容積。
某班組有一個員工,技術能力處於班組的中上水平,但工作績效一直提不上去,因為他總是沒有工作激情。剛巧,兄弟班組需要從該班組借調一名技術人員。於是,班組長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派這位員工去。這位員工很高興,覺得有了一個施展自己拳腳的機會。去之前,班組長隻對那位員工簡單交待了幾句:“出去工作,既代表我們班組,也代表你個人。怎樣做,不用我教。如果覺得頂不住了,打個電話回來。”
一個月後,兄弟班組長對該班組長說:“你派出的兵還真棒!”“我還有更好的呢!”班組長在不忘推銷本班組的同時,著實鬆了一口氣。這位員工回來後,班組成員都對他另眼相看,他自己也增添了自信。
這個例子表明,注意對“短木板”的激勵,可以使“短木板”慢慢變長,從而提高企業的總體實力。管理不能局限於個體的能力和水平,更應把所有的人融合在團隊裏,科學配置。因此,要建立一個優秀的團隊,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作為企業管理者來說,就必須分清自己所領導的這支團隊中的“長板”和“短板”,然後采取科學的方法,把“短板”變成“長板”,從而使團隊這個“木桶”的“存水量”達到最大值。
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木桶效應”的原理照樣適用。通常大多數人認為,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他的優勢,他的專長。比如,一個歌唱家的成功,取決於他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一個畫家的成功,取決於他對造型和色彩的敏感,一個作家的成功,取決於他對生活的洞察力和對文字的感受力;一個企業家的成功,取決於他有過人的才智和膽略……這無可厚非,但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就像木桶盛水的多少一樣,往往不是取決於他的長處有多長,而是取決於他的短處有多短,他的短處則往往決定他在這方麵成就的大小。有一副好嗓子而且想成為歌唱家的人很多,可為什麼許多人卻成不了呢?就是已經成了歌唱家的人,為什麼成就與名氣的大小也不一樣呢?這就是由於受到了自身“短板”的製約。
一項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基本能力多項選擇的要求依次為:環境適應能力占92.9%,實踐應用能力占88.1%,接納新知識、學習能力占76.2%,邏輯判斷、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占73.8%,人際交往能力占66.7%,組織管理能力占42.9%。引人注目的是,環境適應能力被排在了第一位。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麵臨的是個新環境,如何盡快適應環境將自身投入到工作中是用人單位最關注的素質。我們所處的環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適應力已經成為最重要的非專業素質之一。在人格多項選擇中,用人單位的要求依次為:道德品質(如誠信、社會公德)占92.9%,奉獻和敬業精神占83.3%,心態、心理素質和身心健康程度占81%,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占66.7%,創新和創造力占47.6%,意誌和毅力占42.8%。可見,用人單位最看重的還是員工的綜合素質。
在資源配置的過程中,由於時間、資源、外部環境等的變化,“木桶”上的“長板”和“短板”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工作初期,決定一個人工作業績大小的“短板”是他的努力程度。但是到了一定程度,無論他如何努力,業績也提高不上去了。這時候,學習便成為他新的“短板”,他工作業績提高的程度,決定於他學習新知識的多少。有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後,便以為天下第一,驕傲自大,這時傲氣便成為他的“短板”。也有人因鋒芒初露後,目前的環境已施展不開他的才能,所以環境便成為他的“短板”。
一個人要有所作為,不光要看自己的長處,更要正視自己的短處。“木桶效應”告訴我們,隻有把自身的“短板”補齊了,“長板”的作用才能得到發揮,我們人生的“木桶”才能盈滿甘泉。
杜根定律:勝利屬於自信者
【杜根定律】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遲早都屬於有信心的人。
【提出者】美國職業橄欖球聯會前主席D·杜根
有一個人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座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裏尚餘若幹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卻人滿為患。
與那位滿懷信心且堅持不懈地尋找座位的人相比,大多數乘客都缺乏信心與毅力。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他們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他們會覺得不值。甚至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
“不一定強者是勝利者,但勝利遲早都屬於有信心的人。”這是美國職業橄欖球聯會前主席D·杜根的一句名言,也就是著名的“杜根定律”。對事業懷有信心,相信自己,乃是獲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提。安於現狀,遇事退縮不前,麵對問題時,總是顯得手忙腳亂,這些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現。相反,懷有信念的人,他們遇事不畏縮,也不恐懼,就是稍感不安,但最後都能自我超越,並全力以赴地邁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