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總愛不由自主地以張揚的個性示人,這樣做,很可能會傷害到自己。記住:永遠不要太張揚,否則,意圖性太強,你的觀點、主張、決策便很容易被對方掌握,那麼,玩弄你於股掌之上就是很簡單的事。你所要做的是為自己塗抹一層“保護色”,低調、謹慎地做事,在暗中修煉自己,等待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別人尚未察覺你的真實意圖,而你卻早已對對方了如指掌。
低頭的策略
當背叛與顛覆成為人們標新立異的表征時,當個性的張揚成為這個社會所呼喚的精神時,有一些古老的法則仍然是你不得不遵循的厚黑潛規則。登山敬樹,進廟拜佛,這些潛在的規則也許會束縛你的手腳,卻是你生存的必備智慧。一個人需要叛逆張揚,這樣他才能在精神的世界中自由翱翔,而一旦回到現實中,則更多地需要服從和追隨。所以,你要懂得適時將自己的棱角收起來,以免傷到那些能影響你生活軌跡的人。
隱藏鋒芒不是消極被動,隻為伺機而動
老子雲:“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於做生意的商人,總是隱藏其最珍貴的貨品,不會讓人輕易見到;而品德高尚的君子,從表麵上看卻顯得愚笨。這無疑蘊含著一種處世智慧。鋒芒畢露毫無益處可言,自我炫耀者隻會招致他人的反感,乃至小人的陷害。30歲前的年輕人要學會隱藏鋒芒,低調做人,才能讓自己不會過早地被風雨侵蝕,順利地長成參天大樹。
隱藏鋒芒不是消極被動的處世態度,很多人會把它與放棄、逃避、怯懦等詞聯係在一起,然而它卻是一個積聚能量的過程,在自我隱藏中才會有快速生長的可能。之所以隱藏鋒芒,完全是因為時機尚未成熟,如果強行出頭,不僅達不到一鳴驚人的效果,還有可能惹人恥笑,自毀前程。可一旦時機來臨,就要反應迅速,在第一時間挺身而出,一擊即中。
在隱藏鋒芒、隱忍不進的過程中,為了降低對手對我們的懷疑,自損自己的聲譽也是一個技巧。從人的正常心態來講,嫉妒對方才能、猜疑別人會威脅到自己的利益等負麵情緒,往往都是發泄在我們自認為和自己處於同等地位,或是高於我們地位的人身上,而對於那些我們自覺不屑與之相提並論的人,自覺水平沒有我們高的人,一般情況下,就會相對降低對其的防範和擔憂。同理,當我們發現別人對自己有猜忌時,我們最好能夠表現出自己弱勢的一麵,將一些“缺陷”刻意地顯露出來,以避免對方對自己產生不必要的猜忌,作出不必要的防範,從而阻礙自己走向成功。
戰國末年秦王政準備吞並楚國,繼續他的統一大業,他召集大臣和將領們商議此事。秦王先是問大將李信,攻滅楚國需要多少軍隊。李信不假思索地說:“有大王的英明決策,挾秦軍勝利之師的雄威,滅楚20萬軍隊足矣。”
秦王政聽了,暗暗稱讚李信果然是個少年英雄,他又問老將王翦:“王將軍,你的意見呢?”王翦說:“因為楚國很有實力,至少要派60萬兵。”
秦王政聽了,不屑一顧,命李信攻打楚國。
王翦料定李信必敗。果然,李信帶領20萬秦軍攻打楚國,被楚軍連破兩陣,李信率殘部狼狽逃回秦國。
秦王政盛怒之下,把李信革職查辦。然後親自去王翦的家鄉,請王翦複出,帶兵攻楚。秦王政見到王翦,恭恭敬敬地向王翦賠罪,請王翦帶兵出征,王翦自然答應。出兵之日,秦王政親率文武百官到灞上為王翦擺酒送行。
飲了餞行酒後,王翦裝出一副惶恐的樣子說:“請大王恩賜些良田、美宅與園林給臣下。”秦王政聽了有些好笑,說:“王將軍是寡人的肱股之臣,日下國家對將軍依賴甚重,寡人富有四海,將軍還擔心貧窮嗎?”
王翦卻又分辯了幾句:“大王廢除三代的裂土分封製度,臣等身為大王的將領,功勞再大,也不能封侯,所指望的隻有大王的賞賜了。臣下已年老,不得不為子孫著想,所以希望大王能恩賜一些,作為子孫日後衣食的保障。”秦王政哈哈大笑,滿口答應:“好說,好說,這是件很容易的事,王將軍就為此出征吧。”
自大軍出發至秦國東部邊境為止,王翦先後派回五批使者,向秦王政請求多多賞賜些良田給他的兒孫後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