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既能不過多地介入上司的私生活,又能留下一點空間給你的上司立足,這就是與人的相處藝術,也是不斷被上司重用從而走向成功的捷徑。
一句箴言:上下級之間的確可以建立友誼,但友誼過頭,就會惹火上身。
上級給的黑鍋,背還是不背
有時,從上麵下來的是鮮花和掌聲;有時,從上麵下來的是黑鍋和板磚。
現代職場風雲變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時候你被老板讚揚,千萬不要得意忘形;有時候你被老板冤枉,也千萬不要頹廢沮喪。古語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又怎知這其中有多少是禍,又有多少是福呢?
勇和傑同時進入一家公司上班,都經常為主管背黑鍋,可是勇越背越受重用,而傑越背越被主管和同事排斥。傑越來越沮喪,就找主管詢問原因,主管告訴他,因為他背黑鍋後喜歡四處吐苦水,讓同事都感染上不良的情緒,大大影響了工作。傑聽後馬上改正,也漸漸受到了主管的重用。
背黑鍋是一種學問,不是該不該背、適不適合背,背就一定好或者就一定不好,而是看清楚這其中隱藏著多大的利害關係。
背黑鍋要看自己在什麼職位和層級。低層、資曆淺的員工沒有背黑鍋的籌碼。如果必要的話,應盡量避免挺身而出攬責任。如果被迫背黑鍋,也隻
有啞巴吃黃連了。如果你自認為不是低層,也並非資曆淺,那麼就要認真分析一下,自己是否有被利用的價值。如果沒有,那說明老板在找借口排斥你。
通常被指定背黑鍋的原因有兩種,卻分別顯示你在職場中兩極化的處境。一種是你有被利用的價值,被老板欽點背黑鍋,就是把你當心腹,放心讓你承擔。隻要你承擔下來,他就會很器重你。如果是這種情況,代表你成功地獲得了老板的信任,你的前途也會很光明。
另一種情形恰恰相反,如果你被指派背黑鍋,卻沒有被信任的感覺,表示老板把你排斥在外,你早晚都得離開公司。
如果是後一種情形,你應該多跟老板溝通,盡力挽回自己所處的被動局麵。而不應該這樣想:反正得不到老板的信任,背了也白背,然後就瀟灑地離開。當然,如果通過溝通之後,老板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你背黑鍋,可能你和老板之間的嫌隙已經太深,這時再換工作也不遲。
如果隻是偶有發生的話,還是盡量依照老板的想法,努力充當老板的左右手。不然未來你不會被重用,也不會得到晉升的機會。
中層主管比較接近消費者和員工,被賦予目標和命令時,明明認為方向有錯或者會受到反擊,卻不得不勉強為之,為高層主管或者老板背黑鍋。
當中層主管執行任務時,如果發現決策不可行,一定要把真實的狀況和意見向老板講清。如果老板仍固執己見,最好是從團隊精神,表達完自己的意願後,按照老板的意思去做。因為每個人的層級不同,掌握的信息也就不一樣,老板考慮的是全盤利益,在一方麵可能吃點小虧,但在另一方麵可能大大獲利。下麵的人執行“笨蛋的指令”時,常會有背黑鍋的感覺,卻忽略了總體上對公司是有益的。
高層主管常得背黑鍋。例如裁員,攻擊和箭靶總是會朝向下令裁員的人。當董事會不願出麵時,總經理、副總經理就得背黑鍋。
但是,高層主管應該讓自己背黑鍋的機會少一些。因為高層主管是決定公司方向的掌舵者,領導著非常多的人,大權在握。如果高層主管經常為董事長背黑鍋,那麼在下屬的心中,就會覺得這位領導經常犯錯,這樣他的形象、魄力和領導力都會大打折扣。
不論是中層主管還是高層主管,在不得不背黑鍋時,都可以推脫責任讓自己的下級承擔,也就是讓第三者做“替罪羊”,那麼最好找你所信任的人,然後對他加以重用。
短期而言,背黑鍋是職場生涯的阻力。但長期來講 ,在名譽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畢竟日久見人心。或許你不背黑鍋的膽識,反而會讓人對你青睞有加,這樣一來未嚐不是件好事。
一句箴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別同領導身邊的“紅人”爭道
那些與領導關係非常密切的人,對領導的決策、用人及其他問題的看法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有些人認為,在公司裏隻要盡心盡力,取得業績,贏得老板的賞識和歡心,加薪提升便指日可待了。因此把那些老板身邊的心腹不放在心上,他們認為這些人的職位不怎麼高,權力也不怎麼大,跟自己沒什麼直接關係,沒必要認真地重視他們,隻要不得罪就行了,殊不知,這樣一來,讓自己走了不少彎路。下麵有一個聰明人的例子,以供辦公室人士學習、借鑒。
張健才剛滿24歲,就已經是部門主管了,而且很有發展前途。一到各部門主管開會的時候,他總是先聽,然後才發表自己的意見,既中要害,又顯得謙虛,令人歎服。
公司裏的老板對他十分欣賞,對他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十分重視。可是他對老板十分恭敬之外,對老板的得力助手——分管人事的副總卻出人意料地親近。逢年過節,必然登門拜訪,且總要拎一點家鄉的土特產。
大家很奇怪,老板明明是一個很難得的有魄力、知人善任的人,而那副總明明是一個本事不大,心眼卻不少的人,他為什麼一個勁地對後者好呢?於是有親密的朋友去問他,他說,副總雖然沒多少業務方麵的本事,但他的心眼都用在為人處事上,他不一定能起什麼好作用,但如果在背後給你起點消極作用,你也吃不消呀。我之所以和他那麼好,就是希望他不要在背後給我做手腳,那就謝天謝地了。
那分管人事的副總對這個小夥子也很好,他經常向這位小夥子通報一些情況。兩個人處得還真不錯。
生活中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種心理定式:那就是什麼人受人尊重,有能力,有學問,有頭腦,有良好的品德,我們跟他比較親近。而如果什麼人專門鬥心眼,一心鑽營,我們往往躲著他們,疏遠他們,結果是自己給自己設置絆腳石,隻好磕磕絆絆地走在艱難的謀職路上。
這個小夥子做得對,很多老板身邊的“紅人”,如上級的副手,親人,太太等,都是 “紅人”。雖然他們沒有決策權 ,但卻十分知情,對老板有很大的影響力。在工作中,我們固然要認真
做好本職工作,同時也要給“紅人”讓道,別讓自己不明不白地倒下。
“紅人”古今都有,三國時的曹丕是曹操的大兒子,他和自己的弟弟曹植爭奪太子的寶座。曹植自恃文才過人,父親又重才勝過一切,便不拘小節,違背曹操的意願。曹丕自知文才不如曹植,便極力拉攏曹操身邊的紅人,為自己出謀劃策。這些謀臣也多為曹丕美言不已。
曹丕尊敬一切父親身邊的人,順利地走上了從政之路,據史書記載,他還是一個很有政績的帝王。
現在看來,曹植過於誇大父親的作用。他以為父親是說一不二的一國之主,隻要父親喜愛自己,就不必顧及其他人了,因此失掉一展抱負的機會。曹丕就比較聰明,他調動了父親方方
麵麵的“親信”為自己說話,終於登上了皇位。
老板身邊的“紅人”出於其地位上的原因,比老板更需要尊重和理解,他們雖然不能說一句頂一句,但有自己的圈子和能量,千萬不要低估,更不能回避,否則容易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如果他本身並沒有多少值得敬重的地方,就更要敬他三分了,免得牽動他敏感的神經。
一句箴言:“紅人”能紅自然有他的道理,與他們處好關係,自然少不了你的好處。
做個“拾遺補缺”的下屬
上司不是完人,難免出錯。看準時機,替上司承擔錯誤,會讓你更受重視。
“這是我的錯”,這句話其實並不難,關鍵看你怎樣去說。
公司裏新招了一批職員,老板抽時間與大家見個麵。
“黃曄(huá)”。
全場一片寂靜,沒有應答。
老板又念了一遍。
一個員工站了起來,怯生生地說:“我叫黃曄(yè),不叫黃曄(huá)。”
人群中發出一陣低低的笑聲。有些人在竊竊私語。
老板的臉色有些不自然。
“報告經理,文稿是我們打印的。對不起,是我把字打錯了。”一個精幹的小夥子站了起來,說道
。
“太馬虎了,下次注意。”老板揮了揮手,繼續念了下去。
這位打字員真是個“補台能手”,相信他以後一定仕途亨通,任誰也擋不住。因為他會看準機會,適時承擔上司的錯。
果然,一周之後,他被升為公關部經理。
從個人感情上講,每個上司都喜歡有一個為自己工作上 “拾遺補缺”的下屬。如果你能夠與上司結為知己,在適當的時候,為上司填補一些工作上的漏洞,維護上司的威信,相信一定能對你的事業及前程大有好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上司也是如此,工作千頭萬緒,用人管人千難萬難,疏忽和漏洞在所難免。這時候,作為下屬就應該挺身而出,幫助上司更改差錯,往自己身上攬些責任!無論哪個上司都喜歡為自己承擔一些錯誤的人。如果你在關鍵時刻給上司來個“落井下石”,那麼你就要小心你的前程了。
領導願做大事,不願做小事。領導的主要職責是“管”而不是“幹”,是過問“大”事而不拘泥於小事。實際工作中,大多數小事由下屬承擔。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領導因為手中有較大的權力、較高的職位,麵子感和權威感較強,做小事在他看來顯然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有損上級領導的形象,這些事情隻能由下級分擔了。
領導願做“好人”而不願做“壞人”。工作中出現矛盾和衝突都是不可避免的,領導一般都喜歡
由自己充當“好人”,而不想充當得罪別人或有失麵子的“壞人”。
願當好人,不願演配角的心理是一種很普遍的領導心理。這時候,領導最需要自己的下級挺身而出,充當馬前卒,和自己演好這場“雙簧”。當然,這是一種較艱難而且出力不討好的任務,一般情況下領導也難以啟齒向下級明說,隻有靠一些心腹揣測上級的意思,然後再去硬著頭皮做。領導心裏有數,雖不會公開表揚你,但過後一定會給你相應的好處;如果下級因為粗心或不看領導的暗示而把他弄得很尷尬,領導肯定會在事後發火。
領導願意領賞,不願受過。聞過則喜的上司固然好,但那樣高素質的人卻寥寥無幾。大多數領導是聞“功”則喜,聞“獎”則喜,鮮有聞過而喜者。在評功論賞時,領導總是喜歡聽掌聲,抱鮮花;而犯了錯誤或有了過失之後,許多領導都不願聞惡言,踏荊棘。此時,領導亟待下級出來保駕,代領導受過。
實際上,除了那些原則性或特別嚴重的錯誤外,代領導受過無可非議。下級把過失攬到自己身上,有利於維護領導的權威和尊嚴,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從而不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結果,因為你替領導分憂解難,贏得了他的信任和感激,以後領導一定會回報你,給你開個“小灶”。
一句箴言: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不喜歡為自己認點小錯的人。
別讓老板靠邊站
上司在作決策時,往往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此當他做出決策後,很需要別人特別是下屬的認可和尊重。
作為一個下屬,如果希望獲得上司的欣賞,那麼,學會尊重上司的決定就是第一要訣。不管你職位有多
高,你都不能忘記一點:你的工作是協助上司完成經營決策,而不是製定決策。因此,上司的決定,即使不盡如人意,甚至和你的意見完全相悖時,你也得認真完成並順從。
大多數上司都希望自己的下屬充滿活力與衝勁,而不會希望自己的下屬暮氣沉沉,像個機器人。執行上司的決策,並不表示你是一個毫無主見的下屬,也不表示你將失去工作中的活力。但你應該知道,表現在工作上的活力與衝勁,一定要符合上司的理想與要求。否則上司會認為你有其他的企圖,甚至會危及他的位子。
“糟了!糟了!”王經理放下電話,就叫了起來:“那家便宜的東西,根本不合規格,還是原來林老板的好。”接著,王經理狠狠捶了一下桌子:“可是,我怎麼那麼糊塗,竟寫信把他臭罵一頓,還罵他是騙子,這下麻煩了!”
“是啊!”秘書張小姐轉身站起來:“我那時候不是說嗎?要您先冷靜冷靜,再寫信,可您不聽啊!”
“但是我沒有發那封信。”張小姐接著說。
“沒發?”
“是啊!我猜到您會後悔,所以壓下了。”張小姐轉過身,歪著頭笑笑。
“壓了三個禮拜?”
“對!您沒想到吧?”
“我是沒想到。可是,我叫你發,你怎麼能壓?那麼最近發往美國的那幾封信,你也壓了?”
“我沒壓。”張小姐臉上更得意了:“我知道什麼該發,什麼不該發……”
“你做主,還是我做主?”沒想到王經理居然霍地站起來。沉聲問。
張小姐呆住了,眼眶一下濕了,兩行淚水滾落,顫抖著、哭著喊:“我,我做錯了嗎?”
“你做錯了!”王經理斬釘截鐵地說。
張小姐被記了一個小過,是偷偷記的,公司裏沒有人知道。
張小姐跑去孫經理的辦公室訴苦,希望調到孫經理的部門 。“不急!不急!”孫經理笑笑:“我
會處理。”隔兩天,果然做了處理,張小姐一大早就接到一份解雇通知。
假使一個秘書,可以不聽命令,自作主張地把經理要她立刻發的信,壓下三個禮拜不發,“她”豈不成了經理?如果有這樣的“黑箱作業”,以後交代她做事,誰能放心?
再進一步說,自己部門的事,跑去跟別的部門經理抱怨,對自己的工作的忠誠又在哪裏?如果孫經理收了她,能不跟王經理“對上”?而且那位經理能不想:“今天她背著經理,來向
我告狀,改天她會不會倒戈,又跟別人告我一狀?”這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張小姐不但錯了,而且錯大了,她非但錯在不懂人情,更錯在不懂工作倫理。他畢竟還是
你的老板,也畢竟還是他做主。出了錯,他最先承擔。有麵子,也該由他來賣。不管你實際上比上司強多少倍,你必須知道,上司永遠是向著上司,就算在工作上對立,在立場上卻是一致。
另外,一個不忠於自己上司的職員,很難得到別的上司欣賞。雖然你賣麵子,表示自己有辦法
,偷偷把自己公司的消息告訴別人,即使對方得了好處,也不會尊重你,並且隻可能竊笑說:
“這人最沒城府,以後找他下手。”
辦公室是一個團體,作為領導,一定有其管理原則和他的經營目的。下屬的責任,就是要在這一管理原則下,讓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這樣才能協助上司完成經營目標。
如果每個人都認為聽從上司的話,順著上司的意思去工作,就是逢迎、拍馬屁,而且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麼這個辦公室將會成什麼樣子?沒有統一的經營觀念,沒有製度的約束,做什麼事情都是各人隨心所欲,不用想也知道,用不了多長時間這個公司就會垮掉。
下屬一定要把這個問題搞清楚,這樣你才能跟上司和諧相處。
一句箴言:讓老板靠邊站的結果就是老板會讓你靠邊站。
與上司關係再好,也要保持距離
與上司的距離不要超過單位裏的行政設置,如果與上司關係過密,那麼會招來同事
的非議和領導的不信任。
身為職場中人,盡量與上司搞好關係是絕對應該的,但要想成為一名受歡迎的員工,你在和上
司打交道的時候,無論如何都要記住:
幾乎每個人都希望能給上司留下好的印象,有很多人認為隻要和上司像朋友一樣親密相處,自會於無聲處柳暗花明,然而,這其實是個誤區。雖然讓上司全麵地了解自己,是員工升職計劃成功的關鍵。但是,無論什麼時候,上司就是上司,即使上司和下屬的關係很不一般,也
不表示上司和下屬之間沒有距離。畢竟你與上司在公司中的地位是不同的,這一點一定要心裏
有數。不要使關係過度私密,以致卷入他的私生活之中。過分親密的關係,容易使他感到互相平等,這是非常冒險的舉動。因為不同尋常的關係,會使上司過分地要求你,也會導致同事們的妒忌,可能還有人暗中與你作對。
所以不論什麼時候,上司就是上司,即使你們的關係很不一般,也不意味著你對他可以沒有敬畏和恭維。然而,我們卻往往因為和上司走得很近,就忽視了這一點,從而影響了自己的職業發展。
張敏和她的女上司王曉萍非常合得來,不光在工作上珠聯璧合,就是個人愛好也驚人相似。比如她們都喜歡用某個品牌的化妝品,喜歡寶姿的套裝,喜歡到星巴克喝咖啡,喜歡聽蔡琴的歌……為此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也就多一些。有一次兩人不約而同地穿了一件不同款式卻絕對風情萬種的春衫,她們在更衣室相遇,嬉笑著互罵彼此是妖精,於是張敏私下裏就稱曉萍“老妖精”(曉萍比張敏大兩歲),曉萍也樂得回一句“小妖精”。辦公室本是多事之地,她們的親密自然招致了別人的非議。曉萍從此也就留了心,她有意無意地慢慢疏遠張敏,可是張敏卻沒有意識到這點。
一天,曉萍在自己的辦公室裏接待一位客戶,張敏敲門後進來,以為沒有別人,就衝著曉萍問
:“嗨,老妖精,今天晚上去看電影怎麼樣?我搞到了兩張票。”曉萍的臉色立即很不自然,看都沒看張敏,隻說了一句:“你風風火火的像什麼樣子?這是在辦公室。”張敏愣了一下,這才發現在那張寬大的黑色沙發裏,坐著一個穿黑風衣的瘦小的老者。不久,張敏被調到市場部做統計,離開了這份自己十分喜歡的人事勞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