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與上司的親密關係不一定會成為自己的保護傘,雖然,與上司親密會讓我們覺得前途一片光明,但如果處理不好,相反,有時會給我們帶來負麵影響,就像張敏一樣,不分場合,一味地讓上司與自己“親密無間”,最後卻因此離開自己心愛的工作。想必這是張敏在當初走近曉萍時所沒有意料到的。

業務部的楊菁是個很能幹的女孩子,去年還成了全公司的銷售狀元,由此深受經理陳小姐的賞識。楊菁活潑大方,性格外向,所以陳小姐和她很談得來,經常在工作上幫助楊菁,楊菁本來人就很聰明,受高人指點,這下業務能力大有提高。第二年年底,楊菁被陳小姐任命做銷售部主管。做了主管後,由於要花一些精力管理,楊菁的銷售業績有所下降,公司的風言風語就多了起來。一天她和陳小姐一起吃飯,隔壁房間傳出幾個同事熟悉的聲音:“看,楊菁現在賣不出東西了吧!這都怪陳小姐用人不當。”“楊菁本來就有管理能力嘛,也許是陳小姐看在她天天陪吃飯逛街的份上,給了她這麼個安慰獎。”“喲,是嗎?真不要Face……”楊菁和陳小姐麵麵相覷,兩人再無半點食欲。

升職,加薪,盡管這些都是靠你實實在在的努力和人所共睹的業績來的,但是,因為你和上司不一般的關係,就會被別人說“一切皆靠拍馬屁得來”,你說窩火不窩火?就像楊小姐這樣明明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卻要被別人說成是拍馬屁的結果,這都是因為與上司距離太近,才遭到別人的非議。

無論是在單位還是公司,一個優秀的員工都應該懂得自己與上司或老板之間的差別,盡管可能有時你很受上司的賞識,是上司手下的熱門人物,但別忘了上司畢竟跟你不是一個級別的同事,你們的關係是領導與被領導。你可以與上司關係和諧,但不必太過親近。這裏麵有“度”

的問題,一旦越過上下級進入私密的領導層,那麼就要小心你的前程與位子了。

一句箴言:時刻記住與老板的差別,保證自己像一個員工那樣行事。

讓上司高你一籌

愚蠢一點,笨拙一點,在上司麵前才會沒有危險。適當的時候讓上司高你一籌,勝過你完成艱難的任務。

一般來說,偉大的人都喜歡有點愚鈍的人,記住這一點是不會錯的。任何上司都有獲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下屬在能力上超過並取代自己,因此,在人事調動時,如果某個優秀、有實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手下,上司就會憂心忡忡,因為他擔心某一天對方會搶了自己的權位。相反,若是派一位平庸無奇的人到自己手下,他便高枕無憂了。

因而,聰明的人總會想方設法掩飾自己的實力,以假裝的愚笨來反襯上司的高明,力圖以此獲得上司的青睞與賞識。當上司闡述某種觀點後,他會裝出恍然大悟的樣子,說自己太笨沒有上司反應快,並且帶頭叫好;當他對某項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辦法後,不是直接闡發意見,而是在私下裏或用暗示等辦法及時告知上司,同時,再拋出與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見。久而久之,盡管在同事中形象不佳,有點“弱智”,但上司卻倍加欣賞,對其情有獨鍾。

在更多的時候,上司更願意並提拔那些忠誠可靠但表現可能並不是那麼出眾的下屬,因為他認為這更有利於他的事業。同樣的道理,如果上司使用了不忠誠的下屬,這位下屬總是同自己對著幹,或者“身在曹營心在漢”,那麼這位下屬的能力發揮得越充分,可能對上司的利益

損害越大。

隻有傻子才願意引狼入室,也隻有傻子才願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小王在某鋼廠宣傳處工作,有一天處長突然叫他整理一個勞動模範的先進事跡。據知

情人士透露,其實這是一次考試,這將關係到小王是否還能繼續在機關待下去。本來對這樣簡

單的材料,他並不感到為難,但因為關係到前途所以反而有了無形的壓力,便不得不格外用心。他花了一個通宵,寫好後反複推敲,又抄得工工整整。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它送到了處長

的桌子上。

處長當然高興,快嘛,字又寫得遒勁、悅目,而且在內容、結構上也沒有什麼可挑剔的。可是,處長越看到最後,笑容越收緊了。末了,他把文稿退回,讓小凡再認真修改,滿臉的嚴肅,真叫人搞不清什麼地方出了差錯。小王思忖半天,轉身剛要走,處長像突然想起了什麼似

的說:“對了,對了,那個‘副廠長’的‘副’字不能寫成‘付’,改過來,改過來就行了。

”處長臉上馬上緩和了下來。

這麼簡單!處長又恢複了先前高興的樣子,一個勁地誇道:“來得快,不錯。”考試自然過關,還是優秀哩!

顯然,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處理上司交辦的事情,一定要盡可能地爭取時間快速完成,而不要過分糾纏於辦事的細節和技巧。因為如果你把事情處理得過於圓滿而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的話,那就顯示不出上司比你高明的地方。否則,當上司的就會感到有“功高蓋主”的危險。所以,善於處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顯的地方留一點瑕疵,讓人一眼就看見他“連這麼簡單的都搞錯了”。這樣一來,盡管你出人頭地,木秀於林,別人也不會對你敬而遠之,因為他一旦發現“原來你也有錯”的時候,反而會縮短與你之間的距離。

其實,適當地把自己安置得低一點兒,就等於把別人抬高了許多。當被人抬舉的時候,誰還有放置不下的敵意呢?就像那位處長,當發現自己屬下的一個錯別字的時候,他不是立即又多雲轉晴了嗎?要知道,隻有當他對別人諄諄以教的時候,他的自尊與威信才能很恰當地表現出來,這個時候,他的虛榮心才能得到滿足。而那時,你的位子和前途才有保證。

上司交辦一件事,你辦得無可挑剔,似乎顯得比上司還高明。你的上司可能就會感到自身的地

位岌岌可危,你的同事們可能會認為你愛表現、逞能。置身於這樣的氛圍,你會覺得輕鬆嗎?

如果換一種做法,對於上司交辦的事,你三下五除二就處理完畢,你的上司會首先對你旺盛的精力感到吃驚,效率高嘛。而因為快,你雖然完成了任務但不一定完美,這時上司會指點一二,從而顯示他到底高你一籌。這就好比把主席台的中心位置給上司留著,單等著他來作“最高指示”。你完成工作,他贏得高興,何樂而不為呢?

一句箴言:把自己安置得低一點,等於抬高了別人。

站在競爭派別的中間

無論是向左還是向右,你都會失掉一邊。因此,聰明的做法是站在競爭派別的中間。



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基辛格給尼克鬆的競選團隊打了一個電話,十分明確地表示他可以向尼克鬆陣營提供寶貴的內部情報,尼克鬆團隊當即高興地采納了他的提議。在這次競選中,洛克菲勒也是其中的競選人之一,但他失敗了,而基辛格一直都是洛克菲勒的盟友。

與此同時,基辛格也向民主黨的提名人韓福瑞表示了他的這種意願,韓福瑞要求他提供基辛格那邊的內部消息,以便能夠與尼克鬆抗衡。基辛格就把尼克鬆的一切也全盤托出了。

也許人們會認為基辛格是個兩麵三刀的政客,其實基辛格的目的就是獲得內閣這個位子,一切的手段都著眼於此。而尼克鬆和韓福瑞都答應了給他這個位子,因此不管誰獲勝,基辛格都將從中獲利,得到他想要的位子。

最終勝利者是尼克鬆,基辛格自然也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國務卿,但他仍然小心翼翼地與尼克鬆保持著一定距離。因此當福特上台時,原來與尼克鬆非常親密的人都被迫下台時,惟獨基辛格又繼續成了福特的官員。他正是因為先前與尼克鬆保持了適當的距離才幸免於難,繼續在動蕩的年代裏叱吒風雲。

人們往往容易尊重那些保留自己獨立立場的人,因為他讓別人無法掌握。

站在競爭派別當中,審時度勢更容易贏得權力並加強自身的影響力,關注你的人越多,你的價值就提升得越快,影響力也就越大。別人的關注如同放在桌子上的籌碼增加了,想要的東西也就越容易得到了。

《史記》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說。容易支配的東西總是不被珍惜,因此,不要輕易地投入自己的感情。要知道距離才能產生美,隻有保持適當距離,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給予希望,但又永遠不讓別人滿足,這才是進退規則的上上之策。

實施這套策略,必須保持內心的自由,把周圍的人和事都視為自己攀登頂峰的台階,而不是為別人搖旗呐喊。記住自己心中的目標,這樣才會認清勢力派別。

基辛格在擔任美國國務卿的時候,想在談判桌上和前蘇聯達成和解。他非但沒有讓步,反而和

他們一向遏製的中國交往密切。前蘇聯感到不安了,如果美國和中國走在一起,前蘇聯將會被進

一步孤立。基辛格訪華促進了美蘇關係的改善,對世界和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所以,千萬不要與人過於親近,或者讓他人過分親近你。天上的星星從來不與我們接近,所以才能那樣神秘莫測 。最常用的東西往往得不到愛惜,因為接觸得越多,缺點就越明顯,因此最好讓別人看不透你。

一句箴言:站在競爭派別當中,審時度勢更容易贏得權力並加強自身的影響力。

任何時候都要有備用方案

“備用方案”能讓我們麵對突發事情時,不會驚慌失措,會更加自信地處理各種事務。

做人做事必須要有“備用方案”——為自己多考慮幾條安全通道。但我們時常可以發現,有些人

一般不會找“平衡點”,但事實說明,你要想在人與人之間不偏不倚又遊刃有餘,沒有一定的平衡技巧是行不通的。因此,在怎樣對待比較複雜的人際關係問題上,多準備幾手,適度中立,方能有備無患。

人在職場會遇到很多種情況,擁有“備用方案”會讓你遊刃有餘。下麵是美國職員克多爾講的

關於自己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您好,”我對老總說:“昨天我交給您的文件簽了嗎?”老總轉動眼睛想了想,然後裝模作樣翻箱倒櫃地在辦公室裏折騰了一番,最後他聳了聳肩,攤開兩手無奈地說:“對不起,我找過了,我從未見過你的文件。”如果是剛從學校畢業的我,我會義正詞嚴地說:“我看著您的秘書將文件擺在桌子上,怎麼會找不到呢?您可能將它卷進廢紙簍了!”可我現在才不會這樣說呢。既然老總能睜眼說瞎話,我又何必與他計較呢?我要的是他的簽字。於是我平靜地說:“那好吧,我回去找找那份文件。”於是,我下樓回到自己辦公室,把電腦中的文件重新調出再次打印,當我再把文件放到傑克先生麵前時,他連看都沒看就簽了字,其實他比我更清楚文件原稿的去向。但我卻一點都不生氣。

是的,用自己的“備用方案”,在關鍵時刻解決問題讓自己從困境中走出來,這就是我們在與上司發生衝突時的解決方式。不要在衝突發生以後一走了之,因為在新環境裏還會出現老問題,到那時你又怎樣呢?也不要為了爭口氣大鬧一場,因為吵鬧不能解決問題,反倒有可能斷送了前途,還是實際些吧!說到實際,誰是誰非並不重要,即便你對了上司錯了,你也要開動腦筋為上司尋找一個下台的台階,無論如何解決衝突的前提是合作!

主動言和,你可以當作是好漢不吃眼前虧,但它還包括更深的層麵;適時運用“備用方案”,主動言和是運用智慧尋找衝突的最佳解決方案,使問題最終得以處理;主動言和更需要團隊精神,發揮團隊精神可以使合作得以延續。在處理衝突的問題上應該冷靜,絕不能像個孩子一樣在衝突中放任自己,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團隊精神與上司及同事盡量合作,讓他們發現你其實是個理想的合作夥伴,這樣做的同時也就給自己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工作空間。

真正善於做人者都明白“放棄也是一種成功”的道理。有些事情,假如你非要辯解清楚,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會讓自己傷筋動骨。

擁有“備用方案”能讓你在關鍵時刻擺脫困境,從而避免那些無謂的爭論。世上最大的空耗之一就是與人反複爭論。正如卡耐基所說:“爭論的結果使雙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絕對正確。要是輸了,當然你就輸了,如果贏了,你還是輸了,因為爭論贏不了他的心。”因此,做人應當避開反複爭論的空耗。

是的,想想吧,沒有先期的計劃和應對方案,就會讓你手足無措,引發那些無謂的爭論。如果在爭論中你輸了,自然是輸了自己的觀點,無話可說;即使是你贏得了爭論,可是對方卻會因此而認為你這個人性格太張揚,不易接近和相處,以後會因此而疏遠你,更嚴重的還可能覺得你讓他丟了麵子,輸了自尊,甚至挫傷了別人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因此會怨恨你,對你產生抵觸情緒,也許還想著總有一天要伺機報複回來。看,你到底贏得了什麼呢?用備用方案,在關鍵時刻會讓你從容應對並贏得先機。

一句箴言:凡事多想一步,多預備應急方案。

被上司誤解怎麼辦

往往不經意間得罪了某個領導,而你自己卻渾然不知,等到弄明白是某個領導誤解

了你的時候已經為時晚矣。

人們常說:“做人難!”其實,做別人的下屬更難!

5年前小韓還是基層車間的一名鉗工。後來廠宣傳部調來了一個姓方的部長,他見小韓文筆不錯,便頂著眾人壓力將小韓調進了宣傳部當了宣傳幹事。從此,小韓對方部長的知遇之恩一直銘記在心。兩年後,小韓在廠辦當了秘書,成了廠辦王主任的部下,精明的小韓很快就得到了王主任的喜歡。

沒過多久,小韓忽然感到方部長和他漸漸疏遠了。仔細一了解,才知現在的領導王主任和從前的領導方部長之間有私人恩怨,因而,方部長總是懷疑小韓倒向了王主任那邊。

其實,引發方部長對小韓誤解的“導火索”很簡單:在一個下雨天,小韓給王主任打傘,沒給方部長打傘。這還是很久以後方部長親口對小韓說的,而事實上小韓從後麵趕上給王主任打傘時,確實沒有看見方部長就在不遠處淋著雨,誤解就此產生了。

一氣之下,方部長在許多場合都說自己看錯了人,還說小韓是個忘恩負義的人,誰是他的上級,他就跟誰關係好。小韓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人,他也渾然不知發生的這一切。一直到方部長在人前背後說小韓的那些話傳到小韓耳裏,小韓才感到事情的嚴重性。

對此,小韓可謂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被上司誤解,該怎麼辦呢?小韓自有他的處理原則:

一是讓時間做公證。

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方部長在氣頭上說自己是忘恩負義的人,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麵做得不好,現在向方部長解釋自己不是那樣的人,方部長肯定聽不進去,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還是讓事實來說話,讓時間來檢驗吧!

二是遵循“解鈴還須係鈴人”的法則。

方部長誤解了自己,還得自己向方部長解釋清楚,自己既是“係鈴人”也是“解鈴人”,要化幹戈為玉帛,還要靠自己用心努力去做才行。

有了解決問題的原則,小韓采取了以下六個方法努力消除方部長對他的誤解:

(1)極力掩蓋矛盾。每當有人說起方部長和自己關係不好時,小韓總是極力否認根本沒有這回事 ,因為他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方部長和自己有矛盾。小韓此舉的目的想製止事態的擴大,製造條件以利於緩和矛盾。

(2)公開場合注意尊重領導。方部長和小韓在工作中經常碰麵,每次小韓都是主動和方部長打招呼,不管方部長態度如何,愛理還是不理,小韓臉上總是掛著微笑。有時因工作需要和方部長同在一桌招待客人,小韓除了主動向方部長敬酒,還不忘告訴大家自己是方部長一手培養起來的,自己十分感激方部長。小韓此舉的目的是表白自己時刻沒有忘記方部長的恩情,又怎是忘恩負義之人?同時也給足方部長麵子。

(3)私下場合注重誇獎領導。小韓深知當麵說別人好不如背地誇獎別人效果好。於是,小韓經常對別人說起方部長對自己的知遇之恩,自己又是如何感激方部長。當然,這些真的都是小韓的心裏話。如果有人背地說方部長的壞話,小韓知道後則盡力為方部長辯護。

小韓是想通過別人的嘴替自己表白真心,假如方部長知道了小韓誇獎自己,肯定會高興的,這樣更有利於誤解的消除。

(4)緊急情況“救駕”。平時工作中,小韓若知道方部長遇到緊急情況,總是挺身而出及時前去“救駕”。如有一次遇到重大節日貼標語,方部長一時找不到人,小韓知道後,主動承擔了貼標語任務。類似事情,小韓一直是積極去做。小韓此舉的目的是想重新博得方部長好感,讓方部長覺得小韓沒有忘記他,仍是他的部下,有利於方部長心理平衡,消除誤解。

(5)找準機會解釋前嫌。等待方部長對自己慢慢有了好感以後,小韓利用同方部長一同出差外地開會的機會,與方部長很好地進行了交流。方部長最終還是被小韓誠心打動,說出了對小韓的看法以及誤解小韓的原因——“雨中打傘”的事。小韓聞聽再三解釋當時自己真的沒

看見方部長,希望方部長不要責怪他。方部長也表示不計前嫌,要和小韓和好如初。小韓此舉的目的是利用單獨相處機會弄清被誤解的原因,同時讓方部長在特定場合裏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解釋。

(6)經常加強感情交流。方部長對小韓的誤解煙消雲散之後,小韓不敢掉以輕心,而是趁熱打鐵,經常找機會與方部長進行情感交流,或向方部長討教寫作經驗,或到方部長家和他下棋打牌。久而久之,方部長不但沒有懷疑他,反而更加喜歡這個昔日部下了。小韓此舉的目的是通

過經常性的感情交流增進與老領導之間的友誼。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小韓的不懈努力下,方部長對小韓的誤解徹底消失了,反倒覺得以前說的話有點對不住小韓。從那以後,方部長逢人就誇小韓好樣的,兩個人的感情與日俱增。

一句箴言:誰都難免出個錯,對人多一些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