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心,虛掩的門

別讓手機成為手雷

當你對手機大聲講自己的隱私和秘密時,不要以為隻有手機的另一方才能聽到。

特別是在辦公室和其他公共場合,小心你的手機會像一個手雷一樣隨時引爆你的私生活。業務員小張正在接待室門口等一位重要客戶,正在這時手機響了。他拿出來一看,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小馬。正好客戶也沒來,小張就和小馬神聊起來,從公司業績到自己的家長裏短。神遊一番後,兩人還講了一會葷段子。收線之後,小張發現那個客戶一直也沒來,就悻悻地回公司了。

原來,那個客戶在他附近聽完他神侃,對他非常反感,認為與這種人做生意不安全,就到另

一家公司去了。

像小張這樣,不分場合使用手機的人有很多。當你聚精會神地大講特講時,別忘了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場合。你要明白自己講出的每一句話都會飄進別人的耳朵,誰知道什麼人在你的身邊。因此,手機僅僅是個通訊工具,別讓手機成為手雷引爆你的私生活。

“上世紀60年代開始,電視改變了我們的整個生活,80年代起PC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今天開始到未來的10年,移動技術將徹底改變我們工作和生活的一切。”幾乎沒有人會質疑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蔡桐木幾年前的這番話,值得商榷的隻是時間問題,也許世界的變化並不如技術論者所期望的那樣迅速。

那個東西曾經是無比遙遠的黑色磚頭,曾經是被人炫耀地舉在腦袋上的身份象征,曾經是我們精打細算想要添置的奢侈品。現在,它成了和手表一樣的普通東西,成了老板招之即來的呼叫器,成了鍛煉拇指的健身器,成了各色段子的中轉站,成了遊戲機,成了數碼相機,成了掌上電腦……手機正在變得像丁當一樣無所不能。最後,大概所有人都會問一個問題,除了手機,我們還需要別的嗎?

因為有了手機,你不能再以“現在不在”的借口逃避不想接聽的電話。許多人因為手機而被迫將8小時工作時間無限延長……正是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時刻保持聯係的渴望催生了手機,他們害怕錯過任何一條信息,努力讓自己生活在“信息氣泡”中,並且帶著“氣泡”或被氣泡帶著跑來跑去。

2003年底,馮小剛導演的賀歲片黑色喜劇《手機》,就像是人們對手機的焦慮體驗的一次總爆發

,他展示了手機帶給現代人的道德困境。美國《洛杉磯時報》認為:“該影片或許是90年代探索互聯網給人際關係帶來衝擊的《電子情書》稍微黑暗的翻版。”

在現在的職場中,關於手機的使用,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和別人共享一個空間時,不要讓手機鈴響,可以改為靜音模式,包括開會時、在餐館裏、在火車上,等等。因為手機鈴聲會打擾到別人!

如果在一個擁擠的環境中接電話時,最好離開這個房間。廣播你們的談話永遠都是不禮貌的行為。

即使你單獨一人,或者認為自己離別人夠遠了,也必須記住:用安靜的、平常的聲音說話,不要大喊大叫。

如果你給對方打電話,要讓對方知道你用的是手機。雖然手機的技術是越來越先進了,但還是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可能有時突然斷線。

永遠不要用手機討論敏感或保密性的信息。竊聽的技術非常發達,你永遠都不知道什麼樣的人可能正站在你旁邊,把你的話傳揚出去。

開車時使用手機,一定要小心。開車時不要撥號,除非你有耳機或揚聲器,否則就等停車後再撥。開車的同時拿著手機講話是很危險的,把車停在路邊或停車場再說會比較明智。

給客戶打電話和有重要的事時,最好使用固定電話。用手機給人打電話,有可能讓人聽到你這邊呼呼而過的汽車經過的聲音,並且也可能因為信號不好而中斷,這都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但是,隻有最保守與最悲觀的人才會將應用新技術視為打開“潘多拉之盒”。盡管手機給人們帶來了恐慌,卻仍然抵不過人們從它身上獲得的巨大便利和樂趣,所有不適都隻是人們為這從未有過的偉大時代所必須付出的小小的美麗的代價。

一句箴言:技術進步並不能許諾給我們一個美麗新世界,一切取決於我們如何使用它。

永遠不和別人作無謂的爭論

很多時候,我們沒必要去跟別人計較長短,生活中,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時,就不必去較真。

阿強大學剛畢業時,有一次參加朋友的婚禮。席間有一位年輕人在說明新郎與新娘的關係時,用了“青梅竹馬”這個成語。但他為了誇耀自己的博學,還念出了這首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不過,這位年輕人卻搞錯了,他所念的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所寫的《長幹行》,而他卻誤以為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所寫的詩。阿強當時年輕氣盛,又認為中國文學是他的特長,為了誇耀這點,阿強毫不客氣地當著眾人的麵,糾正那人的錯誤。可是不說還好,這樣一說,那人反倒更加堅持自己的意見了。

就在阿強和他爭論不休時,恰巧看見自己的大學老師坐在隔桌,阿強的這位老師是專攻唐代文

學的博士,現在任教的課程也都是與詩有關。於是阿強和那個年輕人去找阿強的老師評一評,那個年輕人也聽過阿強

的老師的大名,所以同意讓阿強的老師當裁判。阿強和年輕人都把各自的論點說完,老師卻隻是靜靜地聽

著,然後在蓋著桌布的桌下,用腳輕踢了阿強一下,態度莊重地對阿強說:“你錯了,那位先生

說的才對。”

回家的路上阿強越想越不服氣,阿強不相信老師這麼有學問的人,竟會忘記這首詩,一到家就從

書架上找出《唐詩三百首》,第二天阿強連班都不上了,拿著書去學校找老師,要他還自己一個

公道。

在教授研究室裏阿強遇上了老師,還沒等阿強把書拿出來與他爭辯,老師就先說了:“你昨天說

的那首詩是李白的《長幹行》,一點也沒錯。”這時阿強更納悶了,一臉的不解,老師看了看阿強

溫和地說:“你說的一切都對,但我們都是客人,何必在那種場合給人難堪?他並未征求你的意見,隻是發表自己的看法,對錯根本與你無關,你與他爭辯有何益處呢?在社會上工作別忘記這點,永遠不和人作無謂的爭辯。”“永遠不和人作無謂的爭辯”,這句話從此成了阿強的座右銘。

“永遠不和人作無謂的爭辯”,這句話能讓你在即將發生爭論的場合熄滅內心的怒火。仔細想想,即使我們真的辯論勝了,那麼我們又真能得到什麼嗎?其實,都是好勝心在作怪。在人際關係中與人為善,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與其與人爭論,不如找自己的錯誤。

楊格博士是一位詩人。有一天,他和幾位貴婦人乘坐遊艇,泛舟泰晤士河上。他吹著長笛,盡量逗那些貴婦開心。這時,遊艇後不太遠的地方,有一艘被軍官們占用的船。楊格看到那艘船靠近之後就不再吹笛子了。於是船中的軍官就問他為什麼停下來不吹了。

“很簡單,我把長笛放在口袋裏,正如我把它從口袋裏拿出來同樣的理由——都是為了使自己高興。”博士回答說。

那位軍官怒氣衝衝地威脅說,要是他不立刻把他的長笛再掏出來吹,就把他扔進河裏。博士怕嚇著那些貴婦人,隻能忍下一口氣接著吹起來。隻要對方的船還在河上,他就隻能一個勁兒地吹。

傍晚時分,他看到那個曾經對他粗暴無禮的軍官正獨自一個人在一個偏僻的地方走著,便朝那軍官走去,冷冰冰地對他說:

“今天,我是為了避免引起我的同伴和你的同伴煩惱,才服從你那傲慢的命令。現在為了使你相信我與你一樣有勇氣,明天一早,就在此地,希望你能來,我們就幹一場。”

第二天早晨,這兩個決鬥者在約好的時間裏,在指定的地方碰麵了。軍官正準備走向決鬥的位置,就在那個時候,詩人卻舉槍瞄準了他。

“幹什麼!”軍官說,“你想暗殺我嗎?”

“當然不是。”楊格說,“不過,你得為我跳一支舞,否則你將成為一個死人。”

詩人顯得是如此暴怒,如此堅決,軍官隻好屈服了。

當他跳完舞的時候,楊格說:

“昨天,你違背我的意願,逼著我吹長笛。今天,我違背你的意願,強迫你跳舞。現在,我們兩人的事兒都以遊樂的方式了結了。”說完看也不看軍官就走了,軍官默然了。

卡耐基曾經說:“你贏不了爭論。要是輸了,當然你就輸了;如果贏了,還是輸了。

”在爭論中,並不產生勝者,所有人在爭論中都隻能充當失敗者,無論他(她)願意與否。因為,十之八九,爭論的結果都隻會使雙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絕對正確;或者,即使你意識到自

己的錯誤,卻也絕不會在對手跟前俯首認輸。在這裏,心服與口服沒法達到應有的統一,人的固執性,將雙方越拉越遠,一直到爭論結束,雙方的立場已不再是開始時的並列,一場毫無必要的爭論造成了雙方可怕的對立。所以,天底下隻有一種能在爭論中獲勝的方式,那就是

避免爭論。

一句箴言:好爭好鬥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不如采取一種靈活而又使對方心服口服的方式解

決。

吐苦水,別找公司裏的人

每個人都想傾訴自己心中的孤獨與憤懣,但是在傾訴時得找對場合、對象。

 

公司裏不是吐苦水的地兒,小心你說過的話會讓每一個人知道。到時候,你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走人。

一位剛進公司不久的新人,因為受了點上司的窩囊氣,找到上司的秘書大訴其苦;沒想到當初頻頻附和他的秘書,一轉身就向他的頂頭上司打小報告,造成他與上司之間關係更加惡化。原定三個月後的加薪取消了,眼看和自己一同進公司的新人都有了起色,升職加薪忙得很高興,自己的氣不打一處來。後來,他決定越級向大老板報告,但消息卻被大老板秘書轉述給他的頂頭上司,他不但沒有機會麵見大老板,而且再也無法在公司工作下去,隻好辭職。

因此,當你還不了解一個公司內部的各種潛在關係之前,不要貿然找人說心事;事實上,你根

本就不該跟工作上相關的人吐苦水,包括和你一樣受排擠的同事。

每個人在職場中的角色隨時都在變動,今天是難兄難弟,明天可能就是競爭對手。當初推心置腹的一番話很可能成為被人利用的把柄。想吐苦水,最好找身邊親朋好友,以免因為利害衝突,導致說過的話被加油添醋傳出去。

不過在職場上並不是什麼都不能夠說,該發表意見時,一定要陳述自己的想法,重要的是要適時發表想法,否則會被誤解為居心叵測。有些時候,談談自己生活上的趣事,讓人覺得你個性隨和,平易近人,更容易與人打成一片。口舌是決定職場上人際關係是否成功的關鍵,所以要謹言慎行。說什麼、對誰說、怎麼說,都需要認真學習,成功人士就是你的榜樣,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很重要。

同事之間有幾類不能說的事情,你一定要記在心裏。

有關個人隱私,比如夫妻問題、私生活等,這些事情很敏感,很容易在與別人產生衝突時,被對方拿來歸罪於個人品質。

有關公司忌諱的話題,例如公司機密、薪資問題,這些重要問題多數公司明文規定不能外泄。如果你泄露了這些消息,不但在公司裏待不下去,很有可能在整個行業也待不下去。

再有就是個人與高層主管的恩怨。有恩容易遭嫉,有怨或許會被有關人士拿去炒作,都會傷害到自己,應該盡量避免提及。如果實在難以避免也要婉轉些。

如果不小心說了不該說的活,當時以及事後要積極補救。以那位新人為例,當初他就應該直接跟頂頭上司溝通,當麵提出自己的疑問、想法和感覺,不要讓老板聽到那些經過包裝的言論;同時,他應該暗示那位秘書,事情已經跟他的上司談過,就會避免打小報告的情形再出現。

盡管吐苦水可能帶來多種負麵影響,但吐苦水其實也是緩解不良情緒,提升工作績效的好方法,在相互傾訴中有利於恢複原來的精神狀態,更加有效地工作,並且很多人在和朋友互相吐

完苦水後,就會找出幾種可能的解決方法,等到真正實行後,再跟對方一起檢討是否成功。

如果找不到這樣的朋友,那也要十分細致地挑選傾訴心中不滿情緒的對象。至少要找價值觀與想法和自己相似的人。不過,說任何話前,最好想清楚後果是什麼,也要想清楚什麼話當說,什麼話不當說,什麼話隻說一半,什麼話打死也不能說。因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還記得《花樣年華》中梁朝偉對著樹講自己心中的話嗎?如果你實在找不到傾訴對象,那就也找一個像樹一樣不會把你的秘密泄露的人。

一句箴言:適時、適當,給人留餘地,才是吐苦水的最佳方式。

一句隨意的笑話也可能讓你置身險境

笑話好講,又好聽,但如果被有心的人抓住,就會變成刺向你的利劍。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是很正常的,他們那些溝通的技巧真不知是從哪兒學到的,看到他們就感覺自己比別人矮了半截。”可尼總是對朋友這樣講。

那一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可尼,聽從父母的命令,應聘到一家銀行做出納,可尼的頂頭上司是可尼大學裏的“師哥”,按說可尼應該得到“師哥”的關照。

的確,剛開始“師哥”對她很客氣,一點架子也沒有。雖然那時候的可尼已在刊物上發表了點

文章,稿費常比工資還要高,但她根本沒有想過去改變自己的命運,走那條她感興趣的路。可尼想,自己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其實就已足夠了,可命運偏不這樣安排。

那是個星期天,“師哥”臨時通知可尼和幾個同事加班。他們收了一家單位的大筆存款,忙得中午飯隻吃了個半飽,而作為領導的“師哥”直到下班才來看望他們。這時可尼和幾個同事都快累趴下了。看到“師哥”笑眯眯的樣子,顯而易見上司心情不錯,於是可尼開玩笑地說:“上司啊,瞧我們都累成這樣了,加班費可不要忘了。”

可第二天,可尼被叫入行長室,一聽上司召見,可尼的心裏就特別緊張。她戰戰兢兢來到行長室

,行長和可尼的“師哥”都板著臉,冷冷地望著可尼。

行長是個精明的中年女人,一說話就帶著官腔:“聽說你索要加班費?加班就了不起啊!什麼工作態度!”一句話頓時把可尼打入冰窟窿,她萬萬沒有想到,一句玩笑話就被上綱上線,她瞅了眼師兄,他的眼睛是那麼冷漠,好像可尼是個“偷竊犯”一樣。

接下來,行長狠狠地訓斥了可尼一頓,她甚至把可尼說成“太貪婪了”。而且可尼的“師哥”也增加了一句,他說可尼經常給報社寫稿子,這是不安心本職工作的表現。行長最後警告可尼說:“別忘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同情她的同事後來悄悄地告訴她,可尼的“師哥”早就擔心可尼搶他的位置,因為可尼不僅有學曆,又比他多了寫作能力。可尼後悔地說:“他是隻‘笑麵虎’,我怎麼就沒發現呢?”

可尼就這樣“栽”在了“師哥”的手裏。

不論是新同事還是老同事,如果他心術不正也會成為我們工作中的障礙,要想排除障礙,必須事先準備好溝通和交流的應對方法。那麼,我們有什麼應對方法呢?

剛到一個單位工作,人際關係不可能一步到位,尤其是上司,那就更難了。因為工作很忙,更無法同上級溝通交流。如何在新的環境中同上級做好交流和溝通,是我們在新的環境中順利工作的首要問題。

(1)主動接觸。在新的環境中,見麵的往往是些陌生的人,主動與這些人打招呼是出於禮貌,也是打開交流新局麵的開始。如果早晨上班時間一聲“大家早上好”、“吃過早點沒有”等一些寒暄之語,對以後更進一步的溝通和交流更為有效。當然這與“巴結”是兩碼事。

(2)態度端正。不論是上級還是下級或同事,必須得端正態度,對他們都要做到禮貌,謙遜,但注意絕不要采取“低三下四”的態度,絕大部分領導是不喜歡一味地阿諛奉承、隨聲附和的人,也不會對你委以重任的。

(3)了解他們的個性。在溝通和交流中了解他們的個性,適應他們的生活工作以及談話的習慣

,有愛說的,有沉默寡言的,不同的個性用不同的語言與他們溝通,有助於你交際水平的提高。

為了活躍氣氛,講些笑話或幽默故事是可以的,但是在你未全麵了解他們之前,最好不要跟他們開玩笑,更不要開過分的玩笑,比如:“經理,都超過半個月了,是不是錢讓太太搜走啦。”經理肯定會不高興,他認為你傷害了他的自尊心。

在工作中,不要用耍“小聰明”來吸引上司的注意力,這樣才不至於會被部分同事認為你是在

耍手段,從而引起他們對你的反感,要用超群不凡的才華去征服他們,讓他們說出某某人真的很能幹,這才是你的最終目的。

聰明的上司是不相信小人之言的,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有的上司耳朵軟,經不起風吹草動,聽信了小人的讒言,但是,不要怕那些流言蜚語、造謠中傷的人,用鐵的事實同他“上殿麵君,當堂對證”,不要讓小人得逞。

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障礙物,如何排除呢?你不妨運用以上幾種方法去應對你溝通交流中的障礙,會有很大幫助的。

一句箴言:說笑話時通常會無心,但誰能保證聽者是個什麼居心呢?

給人好處也別到處張揚

[HT4”K]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心懷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常常會引發反麵的後

果。[HT]

人都是愛麵子的,你給他麵子就是給他一份厚禮。在知道人們是如何地注重麵子之後,還必須

盡量避免在公眾的場合內使你的對手難堪。

某先生講述了他祖父的故事,對我們在理解人情世故的微妙方麵,具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當年,祖父很窮。在一個大雪天,他去向村裏的首富借錢。恰好那天首富興致很高,便爽快地答應借給祖父兩塊大洋,末了還大方地說:拿去開銷吧,不用還了!祖父接過錢,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著急用的家裏趕。首富看見平日十分堅強的祖父借錢很得意,於是就追出

房門,衝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還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開院門,發現自家院內的積雪已被人掃過,連屋瓦也掃得幹幹淨淨。他讓人在村裏打聽後,得知這事是祖父幹的。這使首富明白了:自己的喊聲,讓對方很難堪,因為村裏很多人都聽見了喊聲,他也明白了,給別人一份施舍,隻能將別人變成乞丐。於是他前去讓祖父寫了一份借契,祖父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淚水。

“祖父用掃雪的行動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首富向他討債極大地成全了他的尊嚴。在首富眼裏,世上無乞丐;在祖父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

把“施恩”變成了“施舍”,一字之差,效果大大的不同。

像那位村中首富一樣,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四處散播,恐怕天下人不知似的,於是心懷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麵的後果,也就是: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正是因為這種驕傲的態度,把這筆賬抵消了。

古代有位大俠郭解。有一次,洛陽某人因與他人結怨而心煩,多次央求地方上的有名望的人士出來調停,對方就是不給麵子。後來他找到郭解門下,請他來化解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這個請求,親自上門拜訪委托人的對手,好不容易使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時不負人托,完成這一化解恩怨的任務,可以走人了。可郭解還有高人一招的棋,有更技巧的處理方法。

一切講清楚後,他對那人說:“這個事,聽說過去有許多當地有名望的人調解過,但因不能得到雙方的共同認可而沒能達成協議。這次我很幸運,你也很給我麵子,我了結了這件事。我在感謝你的同時,也為自己擔心,我畢竟是外鄉人,由我這個外地人來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丟麵子。”他進一步說:“這件事這麼辦,請你再幫我一次,從表麵上要做到讓人以為我出麵也解決不了問題。等我明天離開此地,本地幾位紳士、說客還會上門,你把麵子給他們,算做他們完成此一美舉吧,拜托了。”

人都愛麵子的,你給他麵子就是給他一份厚禮。有朝一日你求他辦事,他自然要“給回麵子”,即使他感到為難或感到不是很願意。人們總是盡其全力來保持顏麵,為了麵子問題,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有句歌詞非常流行,“若是某些記憶使你痛苦,何不輕易地去遺忘它。”遺忘是談何容易!你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損他人顏麵的事。隻要你有心,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