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處處留意給人麵子,你將會獲得天大的麵子。

所以,幫忙時不要使對方覺得接受你的幫助是一種負擔;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說在當時對方或許無法強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體會出你對他的關心,能夠做到這一步是最理想的;幫忙時要高高興興,不可以心不甘、情不願的。如果你在幫忙的時候,覺得很勉強,意識裏存在著“這是為對方而做”的觀念,那麼一旦對方對你的幫助毫無反應,你一定大為生氣,認

為“我這樣辛苦地幫你忙,你還不知感激,太不識好歹了”,如此的態度甚至想法都不要表現。

如果對方也是一個能為別人考慮的人,你為他幫忙的種種好處,絕不會像打出去的子彈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會用別的方式來回報你。對於這種知恩圖報的人,應該經常給他些幫助。總之,人際往來,幫忙是互相的,且不可像做生意一樣赤裸裸,一口一個“有事嗎”、“你幫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幫你”。忽視了感情的交流,會讓人興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一句箴言:每個人都愛麵子,你給別人麵子就相當於送別人一份厚禮,別人會記住你的。

先自責可以避免大的衝突

小錯誤,可以先自我責備一下,這樣把別人的怒氣輕鬆地疏導走,你就不會受更多責備了。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常常帶一隻叫雷斯的小獵狗到公園散步。他們在公園裏很少碰到人,再加上這條狗友善而不傷人,所以,他常常不給雷斯係狗鏈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們在公園遇見一位騎馬的警察。警察嚴厲地說:

“你為什麼讓你的狗跑來跑去而不給它係上鏈子或戴上口罩?你難道不知道這是犯法嗎?”

“是的,我知道。”卡耐基低聲地說,“不過,我認為它不至於在這兒咬人。”

“你不認為,你不認為!法律是不管你怎麼認為的。它可能在這裏咬死鬆鼠,或咬傷小孩。

這次我不追究,但假如下次再被我碰上,你就必須跟法官解釋了。”

可是,他的雷斯不喜歡戴口罩,他也不喜歡它那樣。一天下午,他和雷斯正在一座小山坡上賽跑,突然,他看見那位執法大人正騎在一匹紅棕色的馬上。

卡耐基想,這下栽了!他決定不等警察開口就先發製人。他說:

“先生,這下你當場逮到我了,我有罪。你上星期警告過我,若是再帶小狗出來而不替它戴口罩,你就要罰我,我一定接受懲罰。”

“好說,好說,”警察回答的聲調很柔和,“我知道在沒人的時候,誰都忍不住要帶這樣的小狗出來溜達。”

“的確忍不住,”卡耐基說道,“但這是違法的。”

“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警察說,“我們這樣吧,你隻要讓它跑過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在這裏,卡耐基為了免於被責斥,用的是“自責”的技巧,使警察覺得自己受到尊重,從而表現出寬容的態度,對他也就不追究了。

當你認為自己可能會被人指責時,不妨先數落自己一番,當對方發覺你已承認錯誤時,便不好意思再指責你了。如果當你有求於對方時,一開始你就說:“我這可能是無理的要求”,“我說這些話可能有點嘟囔”,或“我說的話可能是過分點”。此時,即使你說的話確實令對方感到厭煩,但是對方也不會因此當麵指責。如果你反複使用,反而會加強效果,使對方輕易聽完你的要求,並接受你的要求。

做廣告圖時,最要緊的是簡明正確,有時不免發生些小錯,有一位廣告社主任,專喜歡在小

地方挑毛病,員工時常是不愉快地從他的辦公室走出來,不是因為他難聽的批評,而是他攻擊的地方不當。有一位員工小趙於百忙中替他趕完一幅畫,他來電話叫小趙去,到那兒果不出所料的,他顯得非常憤怒,已經準備好了要批評小趙一頓。小趙卻使用了責備自己的方法,說:

“主任,你所說的話不假,一定是我錯了,而且是不可原諒的。我替你畫畫多年,應該知道如何做才對,我覺得很慚愧,對不起你多年的培養。”

聽到小趙這樣說話,那位主任一下子怒氣全消,反而替小趙辯解道說:

“是的,你說得對,不過這並非大錯,僅僅是……”

小趙馬上插嘴說:

“不論錯的大小,都有很大的關係,會給別人看了不高興。”

主任打算插嘴說話,但小趙卻不容他開口。小趙繼續說道:

“我實在應該小心,你給我的工作很多,你理應得到滿意的東西,所以我想把這幅畫重新畫一張。”

“不!不!”主任堅決地說,“已經可以了,我不打算太麻煩你。”

他誇獎小趙所作的畫,說隻須稍加修改就可以了,而且這一點小錯,也不會使公司受損失,僅是一點小節,不必太過慮。

小趙急於批評自己,使主任的怒氣全消。最後他邀小趙一起吃點心,在告別之前,他開給小趙一張支票,並又委托小趙畫另一幅新的廣告。

小趙承認自己錯了,以顯示主任的正確,抬高了他的地位。主任高興之餘也不會再苛責他了。其實人際交往中,大家爭來爭去都是爭一口氣,你先把這口氣給他,用自責的辦法,自然他不會多為難你了。

一句箴言:想不受批評,就先給自己來個小批評,那樣對方反而就不好意思責備你了。

看透別說透

人際交往,練就“火眼金睛”,同時也要做一隻“悶嘴葫蘆”,這樣才能萬無一

。

在一次會議上,張教授遇見了一位文藝評論家。互通姓名後,張教授對這位文藝評論家說:“久仰久仰,早就知道您對星宿很有研究,是位大名鼎鼎的天文學家。”評論家半天沒有反應過來,以為是張教授搞錯了,忙說:“張教授,您可真會開玩笑,我是搞文藝評論的,並不研究什麼天文現象。您是不是弄錯了。”張教授正言答:“我怎麼是跟您開玩笑。在您發表的文章裏,我時常看到您不斷發現了什麼‘著名歌星’、‘舞台新星’、‘歌壇巨星’、‘文壇明星’等眾多的星宿,想來您一定是個非凡的天文學家。”弄得這位評論家尷尬不已,什麼也沒說,坐了一會就走了。

還有一個故事,一日,老薑在縣上巧遇好友老劉。寒暄之後,老劉說道:“我正想去找你,恰好你來了。”

“有啥事我能幫上忙的?”老薑好奇地問。

“×鎮的朱××訴H鎮的周××賠償一案,你們受理的吧?”

“是啊。”

“周××是我的老鄉。他是複員軍人,共產黨員,這人……”老劉說。

老薑插話笑道:“你不必介紹他的政治麵貌了,我們又不選拔幹部。如果看政治麵貌,那麼,若遇上一件書記告賊的民事案子的話,豈不是連審判程序也不必進行,直接判書記勝訴就行了麼?”

“對對對。”老劉連連點頭

“大凡人們總愛把犯過錯誤的人看扁,犯過錯誤的人又不敢激烈申辯自己的正確主張。你是明

理之人,為他辯護即可起到維護其合法權益的作用。你說對嗎?”老薑說。

“言之有理。”

一番說笑後,二人分手了。了卻人情。老王與老胡之間卻沒有因此產生半點隔閡。在人際交往中,有的事不必弄得太明白,隻要大家心知肚明就可以了。俗話說:看透別說透,才是好朋友。事情說得太白,反而會傷和氣.或顯得太無聊。即使對方不大清楚,他也會因不理解而推崇備至。懂得此術,在交際中百難可解。像故事中的張教授以為自己看得挺明白,於是就對人大加指責;而故事中的老薑則不同,他明白“看透不說透”的道理。這兩種人在處理事情時得利的結果也自然不同了。

周恩來總理在這方麵是我們言行的典範。他總是抱著與人為善的至誠,對別人犯的錯誤即使

看出來也不當麵批評,而是采用很委婉的辦法,令人心悅誠服。

1952年,周恩來率政府團抵達前蘇聯,就我國“一五”期間前蘇聯援建項目問題進行

談判。抵

蘇後,他把有關人員集中起來,逐字逐句討論修改計劃草稿。複印前,他又專門叮囑一位同誌把好最後校對這一關。但是當周總理拿到稿子後發現仍然有差錯,他並沒有直接批評校對的同誌。第二天,周總理來到代表團駐地與大家共進午餐時,特地與這位同誌碰了杯,笑著說:“罰酒一杯吧!”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既親切又嚴肅,使這位同誌內疚而又不會難堪,收到了“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果。

誰都會有出錯的時候,如果隻是一味地泄私憤、橫加批評、講刺話,總是數落對方“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總是這樣”、“你這樣做太不應該了”等,是不太妥當的。

當某人行事真有問題時,在他內心有時會有反省,覺得抱歉、恐慌、不知所措,此時如果你再批評指責他,那麼他會因為你的譴責而羞愧難過,有的甚至從此一蹶不振,無法再樹立自信。如果換種語氣,換個方式,比如“從今以後,你會做得比這次好”,或者“我想,下次你一定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等諸如此類的話,對方不僅會感激你對他的信任,同時會感受到你的真誠,更重要的是有了改正錯誤的信心,對方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必定小心謹慎。

另外,要做到不講刺話,還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假如心中不高興,也不可在言語態度上流露出來,特別注意言語間不可含有敵意。避免在批評他人時做出握拳、瞪眼、皺眉、把臉沉下來等發怒的表示,否則,原來不帶“刺”的話,也會讓被批評者聽來覺得麵子上過不去或懷疑你是對其心懷不滿,這樣他就不會繼續聽你所說的內容了。應盡量用平和或溫和的態度去麵對你的批評對象,盡量剔除感情成分,學會借助表情、態度、聲調,增加批評語的積極效果。

一句箴言: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守口如瓶

有職業規劃,我們的目標是一步步地實現它,但如果你告訴給那些與你有競爭的人,那麼你的規劃就永遠都是規劃了。

我們對待朋友往往是很真誠的,會把心裏對職業的規劃說給他們聽。但是如果你的這位朋友是個嘴上無鎖的人,你將會麵臨什麼樣的局麵?

楊陽是一個非常開朗、非常坦誠的人,對朋友總是敞開心扉,無所不談,所以楊陽的社交圈比

較廣。上大學時,有一個比楊陽低一屆的師弟,由於他們的性格、誌向以及家庭等方麵的情況都非常類似,成了“親密無間”的好友。

楊陽畢業後,他回母校又遇到他的師弟,師弟向他請教一些職場上的事情,而楊陽也“樂為人師”,毫無保留。

巧的是師弟畢業後竟然也進了楊陽所在的單位,而且是同一個部門。楊陽想:這下好了,“上陣父子兵,打仗親兄弟”,他和師弟一定可以攜手創造出優異的業績。

工作上的問題楊陽和師弟一起討論解決,複雜些的事情他們先分工,最後一起合作,經常工作到淩晨三四點。他們的精誠合作創造了優秀的工作業績,楊陽和師弟都受到了上司高度的

重視和好評。

那天晚上,又是隻有楊陽和師弟兩個人在辦公室和電腦屏幕打交道,又一次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同行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間晚了,不想回家,兩個人索性到一家酒館喝酒談心。毫無戒心的楊陽向師弟訴說了他打算出國深造的夢想,準備工作兩年,攢些錢再申請大學。

後來,楊陽意識到上司對他和師弟的嘉獎不再一視同仁,師弟明顯比自己更加受到器重。楊陽開始不解,找上司談話,上司閃爍其詞,談到公司願意把鍛煉機會更多地給那些願意在公司長期服務的員工,等等。

楊陽開始反思,終於明白,是師弟向上司“彙報”了自己的私人打算,才使得謹慎的上司對自己的忠誠度產生了不信任。

不久,楊陽在公司失去了發展的前途,黯然提出辭職,到了另一個公司。

現在的楊陽學會了和別人“下棋”:在細節上保護好自己,不去深入了解別人,免去許多不必要的煩惱;不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個人前途及遠期計劃,時時注意保護自己,話題一涉及個人就有意撇開。不再參與他人之間的互相了解,辦公室成了絕對的“辦公”的場所。周圍的人也有相處得不錯的,但是楊陽不敢也不允許自己把私人感情加到對方身上去。也許可能會從同事發展成朋友,但那一定是已經不在同一個單位了。

古人流傳下來一句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朋友間稱兄道弟、推心置腹、惺惺相惜,一方麵體現彼此的尊重和平等,一方麵編織互助合作的紐帶。因此交朋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大多數人都希望交到更多的朋友,也希望別人能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自己。應該說,這是人之常情,出發點和願望都是美好的。

但是永遠都不要推心置腹地把你的隱私告訴嘴上無鎖的人,否則這就好像在你身邊埋了一顆地雷,沒爆炸的時候風平浪靜,可假如有一天爆炸了,你就徹底完蛋了,你的職業和你們經營的關係一切都沒有了。

一句箴言:把秘密告訴給嘴上無鎖的人,相當於你把秘密告訴給了每一個人。

自己的怨言被散播出去就是禍害

工作中有怨言,學會忍耐、化解,如果將怨言散播出去,就會影響你的前途。

馬丁和加利同在一起工作。馬丁看起來對人誠懇、踏實。於是加利就把他當朋友,閑聊的時候,什麼話都對他說。

有一次加利由於工作上的失誤,被上司狗血淋頭地臭罵了一頓,心裏很不痛快。下班之後,他就把自己對上司的不滿和自己發現上司跟下屬女職員有曖昧關係之事都向馬丁說了。

本來平時他從不私下議論上司的,可是這次由於挨罵以及把馬丁當朋友,便忍不住發泄心中的憤恨。

過了幾天之後,上司把他叫到辦公室,說他造謠生事,影響公司團結,等等,說公司的池子小留不住他這條大魚,要他遞交辭職報告,並點明他攻擊上司,指責上司私生活一事。他才知道馬丁出賣了自己,背地裏給上司打小報告。他非常氣憤,但也無可奈何,隻好辭職走人。

馬丁把加利的怨言散播出去,讓加利最終失去了上司的信任,這給我們的啟示非常深刻。在辦公室生存,沒有一帆風順的。既有風暴,又有暗礁;有高山,也有平川。我們隨時會麵臨打擊和失意,有時候傷害不期而至,防不勝防。我們不能因此而一蹶不振,喪失鬥誌,要吃一塹,長一智,在失敗中學到經驗,磨煉自己。工作中,被身邊同事出賣、攻擊、暗算的事也時有發生。職場競爭就是如此,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所以隻有擊敗身邊強有力的對手,你才能爬上去。有時候有的人為此不擇手段,所以我們要格外小心。

身在職場,私下議論公司或上司的是非是辦公室大忌。往往很多人由於口不擇言而使別人有了攻擊你的把柄。有的人就是喜歡打小報告,因此成為上司的“心腹”,對這種小人行徑尤其要當心。我們要注意,有許多話是不應當隨便說的,比如:

“我在從前的公司工作條件更好。”雖然這或許是事實,但不應直言,與舊公司比較是不明智的。“我的工資是……”不應與別人討論工資,若你的收入真的比其他人高,你會成為他們的頭號敵人。若你發覺自己的收入比別人低,你會感到不滿。這樣都沒有好處。

“我去年到夏威夷度假。”別公開討論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免招人嫉妒。

“我的病又發作了!”別人沒有興趣知道你的病史。

“35歲之前,我會成為部門經理。”雖然有野心並不是壞事,但把自己的目標公開可能會令自己成為同事的競爭對象,甚至上司的威脅。

“加班製度實在太不好。”新同事更要學會適應,不應對公司有諸多批評。

那麼,辦公室人際關係複雜,你來我往,到底誰是可以信賴的朋友?誰是背後捅你一刀的敵人?誰會在困難時期向你伸出救援之手?誰會把你推向陷阱呢?在辦公室中,隻有看清身邊的人,注意防範,才不會掉進陷阱,讓人有機可乘。

在辦公室裏,少不了受恩於人,同樣也有可能結怨於人。是知恩圖報呢?還是以怨報恩?是冤冤相報,還是以恩報怨?從中,不難看出一個人的品質。

所以,恩怨中識人,最容易看出一個人的本質。冤冤相報,隻能是小家子氣的做法。如果以怨報恩,則更為人不齒。人和人之間的感情,隻有通過時間和事情來證明,俗話說“日久見人

心”,即是如此。

以是非對錯,是非觀念看一個人,實際上是針對對方的心理,刺激對方,暗貶於他,從而在“激”的過程中觀察、識別其真正的誌氣和能力。

某貿易公司擬參加一年一度的一個交易會。在派誰去的問題上總經理采用的就是這一方法。

他讓人把市場部邁克叫到辦公室,談到參加交易會一事,故作憂慮地說:“這件事要克裏克帶隊去最好,可是克裏克去加利福尼亞州開會了;沃森也行,不巧他明天就要動身去紐約參加洽談會。看來找一個合適的人還真不容易。”說到這裏,他偷偷看了邁克一眼,觀察他的反應。

身為公司市場部副經理的邁克聽到總經理一席話,心裏很不是滋味。心想:克裏克、沃森有事不能帶隊參加,為什麼我就不能去呢?難道我就沒有這個能力嗎?

想到這兒,邁克站起來說道:“總經理,如果您信得過我,就讓我去吧!”

“你?你行嗎?”

“為什麼不行?這點自信我還是有的。放心吧,總經理,我不會令您失望的。”

果然,在規模盛大的交易會上,邁克帶領公司以組織得力、宣傳到位受到了組委會及客戶的一致好評,取得成功,載譽而歸。邁克在整個組織過程中顯示出了非凡的才能。可見,要想不在職場中被人利用,陰溝裏翻船,在管好自己嘴的同時,也要擦亮自己的眼。

采用從是非看人這種方法識人,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因為這種方法中的“暗貶”容易使人產生泄氣、不被信任的心理。

一句箴言:怨言一旦說出去,它就會以可怕的樣子反回來攻擊你。

適當地保留自己的秘密

有秘密,別人才覺得你神秘;有秘密,別人才覺得你有背景。

在人際交往中,許多年輕人常常把自己的秘密毫無保留地袒露出來。有時如果沒把自己的心事完完全全地告訴問及的人,心中就會不安,認為自己沒有以誠待人,感到對不起人家;認為別人對自己很好或很重要,不告訴人家自己的秘密是錯的。

很顯然,這種年輕人在如何對待自己的秘密和如何對待坦誠這些問題上存在著錯誤的認識。

在生活中,坦誠是交際中的美好品格之一。人與人之間需要交流,需要友情,但誰都不願與一個從不袒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對任何問題都不明確表態的高深莫測的人交往。然而,對於坦誠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所謂坦誠並不意味著別人要把內心世界的一切都暴露給你,也不意味著你要把內心世界的一切都暴露給別人。每個人都有秘密,這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一次約翰把自己的重大秘密告訴了喬治,同時再三叮囑:“這件事隻告訴你一個人,千萬別對別人說。”然而一轉臉,喬治便把約翰的秘密添枝加葉地告訴了別人,讓約翰在眾人麵前很難堪。這種背信棄義有時出於惡意,有時卻是無意的。這與個人的品質修養有關。有的人透明度太高,這種人不但不能為別人保守秘密,就連自己的秘密也保守不住。有的人泄漏別人的秘密,不是為了傷害別人,而是為了抬高自己,“咱們單位的事,沒有我不知道的”,“我要是想知道某件事,我就一定能了解出來”……這種人常這樣炫耀自己,他們認為,知道別人的秘密越多,自己的身價就越高。用泄漏別人秘密的方法傷害別人、娛樂自己,甚至把掌握的秘密當作要挾別人的把柄,當作自己晉升的階梯,這種人在現實中也大有人在,對這種人最應該提高警惕。

由此可見,像約翰那樣讓他人為自己保守秘密,遠比隻讓自己保守自己的秘密難得多。因此,不是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讓他人分享自己的秘密,要學會自己的秘密自己保守。

當然,過於封閉自己也是於自己的身心不利的。獨自一人忍受心中的煩惱是不堪忍受的,有時我們需要找人傾吐衷腸。這種傾吐,有時是為了企求幫助,請對方出主意;有時則不是為了企求幫助,隻要能向人打開心扉就十分滿足了。渴望找人訴說心事,但問題在於你應該找準可以信賴的傾吐對象,人們傾吐的目的是為了驅除孤獨,但如果向不該傾吐的人傾吐了心事,其結果會適得其反,你會因為遭到自己信賴的人的嘲弄和背叛而感到更加孤獨。所以,在生活中你有必要找到關鍵時刻能替自己分擔憂愁和苦惱的摯友,以免在需要找人傾訴時無處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