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於自己的某種想法、某件事情,當你認為有必要保密時,你該怎樣做呢?有兩點:一是要耐得住孤獨,自己不向他人吐露;二是當他人察覺問及時,能夠婉言謝絕。
婉言謝絕別人對自己秘密的探問確是一門交際藝術。對於關係不甚密切的人,謝絕不會使你為難。然而對於自己的老同事、老同學、老朋友,謝絕時就難以開口了。不過,無論關係是否密切,你在謝絕時最好不用“無可奉告”、“暫時保密”這類過於直白的言辭,而是應該把話說得柔和些。例如甲想了解乙的擇偶標準,就問乙:“想找個什麼樣的?”乙想對甲保密,就可以這樣說:“這個問題我還沒考慮好。”這樣,雖然你沒有回答對方的問題,對方也非常容易接受。
一句箴言:如果你不想變成一個透明人,那麼請適當保留自己的秘密。
不輕易責備別人
人活臉,樹活皮,當你不給別人麵子的時候,想想自己被如此對待的心境吧!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經常聽到別人對你說“你錯了”這樣的話呢?假如聽到這種話你會感覺如何呢?我想大多數人聽到這樣的話心裏都不會太舒服吧。短短幾個字,雖無惡意,卻很容易傷了人的自尊心。
約翰是紐約一家木材公司的推銷員,他多年與那些冷酷無情的木材審查員打交道,常常發生口角,為此,他改變策略,不再同別人發生口角。結果呢?下麵是他講的一段經曆:
有天早上他辦公室的電話鈴響了,一個人急躁不安地在電話裏通知他說,約翰給他的工廠運去的一車木材都不合格,要求約翰立即把貨從他們的貨場運回去。原來在木材卸車1/4時,他們的木材審查員報告說這批木材低於標準50%,鑒於這種情況,他們拒絕接受木材。約翰立刻動身向那家工廠趕去,一路上想著怎樣才能最妥當地應付這種局麵。根據自己做了多年木材審查員的經驗與知識,他一定會力圖使對方相信這些木材達到了標準,錯的是對方。
然而這次他決定改變做法,打算用新近學會的“說話”原則去處理問題。
約翰趕到場地,看見對方的采購員和審查員一副揶揄神態,擺開架勢準備吵架。約翰陪他們一起走到卸了一部分的貨車旁,詢問他們是否可以繼續卸貨,這樣約翰可以看一下情況到底怎樣。約翰還讓審查員像剛才那樣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邊,把好的堆在另一邊。
看了一會兒約翰就發現,他審查得過分嚴格,判錯了標準。因為這種木材是白鬆,而這位審查員
對硬木很內行,卻不懂白鬆木。白鬆木恰好是約翰的專長。不過約翰一點也沒有表示反對他的木材分類方式。約翰一邊觀察,一邊問幾個問題。約翰提問時顯得非常友好、合作,並告訴他說他們完全有權把不合格的木材剔出來。這樣一來審查員變得熱情起來,他們之間的緊張開
始消除。漸漸地他的整個態度變了。他終於承認自己對白鬆毫無經驗,開始對每一塊木料重新審查並虛心征求約翰的看法。
結果是他們接受了全部木材,約翰拿到了全價的支票。
像約翰這樣做,不僅讓自己贏到了支票,而且還與別人緩和了關係,秘密在於不輕易責備別人。
雖然知道對方錯了,但選擇恰當的方式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好。同時,在你的人際關係中又多了一個朋友。
人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都忌諱別人直接指出自己的錯誤。既然如此,我們在勸說別人的時候,就得多加注意,不要輕易讓“你錯了”說出口,尤其是千萬不要強迫人家當麵承認錯誤,而是要采取一些溫和委婉的形式,巧妙地暗示他錯在哪兒。比如,在剛開始交談時就可以說:“我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請你幫我分析分析,看看可行不可行?”這樣,對方會對你的話題產生好奇心,不知不覺地同你討論起來。在討論的過程中,你就可以借機“兜售”你的“想法”了。當然,為了不引起對方的戒心,在開始交談的時候,你還需要扯一些與主題無關的“家常話”,這是一個必要的“預熱”過程。這可不是“弄景”,這是出於對對方的尊重。“景”是“假”的,但“假”戲一定要真做。這樣才容易讓對方接受你的勸告。
在試圖改變人家態度的同時,你一定要注意維護對方的臉麵,保護他的尊嚴。過分直率地指
出對方的錯誤,等於剝奪了對方的尊嚴,撕破了對方的臉麵,也等於宣布自己是不被對方歡
迎的人。這樣,即使你的意見再好再有用,也難以讓它發揮出“效益”來。
如果是一些無關緊要、無傷大局的小錯誤,那就沒有必要去糾正它。這樣做不僅是為了
讓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煩惱和人事糾紛,而且也顧及了別人的名譽,不致給別人帶來無謂的煩
惱。
一句箴言:尋找別人的缺陷,指責別人,遠不如發現自己的缺陷。
該含糊時就含糊
該明白的時候,分毫不差;該含糊的時候,大象無形。
什麼事該說,什麼事不該說,這裏麵大有學問。在人際交往中,愚蠢的人什麼都說,還什麼都說不清;聰明人是該說則說,不該說則不說。因此,說話藝術能體現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智慧。善說者不是把心裏的話都抖摟出來,而是把該說的都說到嘴上,不該說的則換一種方法去說。
含糊法是運用不確定的,或不精確的語言進行交際的妙法。在公關語言中運用適當的含糊,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藝術。交際需要語詞的模糊性,這聽起來似乎很奇怪。
但是,假如我們通過約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語詞的模糊性,那麼,我們就會使我們的語言變得非常貧乏,非常生澀,就會使它的交際和表達的作用受到嚴重的限製,而其結果就摧毀了語言的目的,人們交際就很難進行,因為我們用以交流的工具——語言遭到了損害。
現代文學大師錢鍾書先生,是個自甘寂寞的人。居家耕讀,閉門謝客,最怕被人宣傳,尤其不願在報刊、電視中揚名露麵。他的《圍城》再版以後,又拍成了電視,在國內外引起轟動。不少新聞機構的記者,都想約見采訪他,均被錢老執意謝絕了。一天,一位英國女士,看了小說之後,非常想見錢老,好不容易打通了他家的電話,懇請讓她登門拜見錢老。錢老一再婉言謝絕沒有效果,他就妙語驚人地對英國女士說:“假如你看了《圍城》,像吃了一隻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洋女士終被說服了。
錢先生的問話,首句語義明確,後續兩句:“吃了一隻雞蛋覺得不錯”和“何必要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雖是借喻,但從語音效果上看,卻是達到了“一石三鳥”的奇效:其一,是屬於語義寬泛,富有彈性的模糊語言,給聽話人以仔細思考的伸縮餘地;其二,是與外賓女士交際中,不宜直接明拒,采用寬泛含蓄的語言,尤顯得有禮有節;其三,更反映了錢先生超脫盛名之累、自比“母雞”的這種謙遜淳樸的人格之美。一言既出,不僅無懈可擊,且又引人領悟話語中的深意,格外令人敬仰錢老的大家風範。
在許多交際場合中,成功地狡辯所產生的幽默效果也非常好。用適當的含糊,可以使你在表麵上顯得又癡又傻,可實際的機智又非常人能比,分明是大智若愚。發生衝突也會冰釋前嫌,衝撞了人,別人一般也不會再和你計較了。
一次,乾隆皇帝突然問劉墉:“京城共有多少人?”劉墉猝不及防,卻非常冷靜地回了一句:“隻有兩人。”乾隆問:“此話何意?”劉塘答曰:“人再多,其實隻有男女兩種,不是隻有兩人?”又問:“今年京城裏有幾人出生?有幾人去世?”劉墉回答:“隻有一人出生,卻有十二人去世。”乾隆問:“此話怎講?”劉墉妙答曰:“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個屬相,豈不是隻出世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則十二種屬相皆有,豈不是死去十二人?”
乾隆聽了大笑,深以為然。
確實,劉墉的回答極妙——皇上發問,不回答顯然不妥;答吧,心中無數又不能亂侃,這才急中生智,轉眼間以含糊的回避轉移法趣對皇上,讓尷尬的場景一笑解之。
在人際交往中,幽默法是高度機智的產物,盡管對方和自己都知道其中的“癡”和“傻”,但客觀上會因“癡言傻語”的俏皮味而引發幽默諧趣。
身在職場的你一定要做到心裏明白,外表糊塗。同事的紛爭有很多都是麵子之爭,雞毛蒜皮的小
事有時也會爭得麵紅耳赤、尷尬萬分。其他的同事很多也隻是抱著看熱鬧的心理觀戰,也有想在相爭之中坐收漁利。作為同事,你不可也不必為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勞心費神,大可裝裝糊塗,一笑置之。
一句箴言:大智若愚,大黑若白,凡事不可太明白。
不談論隱私
隱私是你自己的底線,別人不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裏,也就無從傷害你。如果你過多
地暴露,最後你想不走人都難了。
辦公室裏,同事之間通常隻是隔著一扇小小的“屏風”,再加上工作的單調無聊,聊天是一件極平凡的事情了。但是有些人不分場合、時間,說到興起之時,口不擇言,不管什麼都像竹筒倒豆子那樣一點不剩地倒出來,往往一句話脫了口才知錯了。然而,說出來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是無法收回的。用個不甚恰當的比喻,職場是個殘酷的競技場,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你的對手,就算是合作很好的拍檔也可能突然反過臉來攻擊你。如果你的私事過多向他暴露,使他知道得越多,他就越容易擊中你,有一點要切記的是,不管是熱戀、失戀,還是別的什麼事,都不要把情緒帶到工作中,更不要把自己的故事帶回辦公室。
小儀是個文靜的女孩子,她失戀了,她告訴同事,她的男朋友甩了她,去和別的女孩子相好了。這件事傳到老板耳朵裏,老板在會上說:“有的人連男朋友都擺不平,公司的事怎麼可能放心交給她處理呢?自己的私事都四處宣揚,又怎能放心將公司的秘密交給她呢?”不久就在公司內部將小儀調職,當然,工資就像“木瓜打狗,不見了一大截”。
說話要分場合。“公私分明”是一條在任何時候都適用的規則。在辦公室裏不能亂說話,要說也隻能說公事,莫談私事。別人沒興趣會令自己掃興;別人有興趣可能會對自己更糟。有的人會抱著這樣的心理:我隻是了解別人的事,自己的事會守口如瓶;再則,如果我不開口打聽別人的私事,自己的秘密就容易保住。不要以為議論別人沒關係,談上幾個回合就會燒到自己頭上!
人人都想做—個潔身自愛的受歡迎的OL(辦公室女士),那麼請不要做辦公室裏的BMW(Big Mouth Woman)。適時地閉上你的嘴巴,除了微笑,你會看起來更加可愛。不要罔顧別人的想法而肆意傾倒你的垃圾信息,更不要隨便對一個不熟悉的人賣弄你的小道消息和私人問題。
同時也要十分的小心那些隻聽不說的人,或許是因為害羞,或許他們隱藏了殺機。在詢問式和操縱式的傾聽中,你要學會分辨同情和尊重的耳朵。
同時,最好別在辦公室談論自己的私事,或是在同事間散播別人的八卦,這兩種行為都會不自覺把自己推入危險的境地。但你絕對應該張大耳朵,封緊嘴巴,“有耳無嘴”不隻是大人教訓小孩子的話,也是辦公室叢林的生存法則之一。
大家都很清楚,八卦一向是同事間聯絡感情最佳的共同話題,尤其在茶水間、洗手間這兩間“談話室”裏,往往是眾家流言的最大集散地,也是大家說老板壞話的“秘密花園”。然而,無論你在辦公室受了多大冤屈,苦水滿腹,都不應該向同事訴苦。原因有二,牢騷如同狐臭,人人避之惟恐不及,沒有人喜歡聽,沒有人有義務當你的情緒垃圾桶;其二,辦公室不是你找心理醫師的地方,有些人會以為互相交換心事是兩人結盟的保證,但萬一有一天兩個人不再是朋友呢!過去的秘密可就成了對方手上的把柄了。
八卦可以多聽,但不能多講,最好隻進不出。所謂“禍從口出”。口水是名副其實的“禍水”,不管是泄露自己的私事,或轉述聽來的是非,都可能讓自己陷入言多必失的危險。更要不得的是以成為八卦中心為榮,以為自己真的很有神通,到處打探小道消息,當心變成被利用的對象還不自知,等到被別人出賣,後悔就晚了。
在工作之餘,與同事一起上卡拉OK,下酒館,去郊遊……也要把握不談隱私的這個原則。至於同事中的個別深交者,能否向其傾訴心事,無所不談,讓其對自己的私生活出謀劃策,他會不會在關鍵時“背叛”你,那就隻能靠自己拿捏了。
一句箴言:沒有人想在別人麵前像個透明人,請保留自己的隱私。
不要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
別人有點錯誤,別揪住不放;如果牙尖嘴利地在別人傷口上撒鹽,最後吃不了兜著
走的可能是你。
忌諱猶如永不結疤的傷痕,輕輕一碰,也會痛在深處。與人交往讚美人本應算好事,但若口無遮攔,犯了忌諱,好事也會變成壞事,這也正是“有人一句話把人說笑,有人一句話把人說跳”的差別的原因。即使讚美者和受讚者關係十分密切,也要注意,不能一時興起就不問“三七二十一”了。
黃經理和沙經理很要好,誌趣相投,嬉笑怒罵無所不說,私下裏也沒有保留的餘地,甚至對方的忌諱也是酒後茶餘的談資。
在一次宴會上,黃經理有點兒喝多了,為了表達對沙經理曲折經曆和能力的敬佩,他舉起酒杯說:“我提議我們大家共同為沙經理的成功幹杯!總結沙經理的曲折曆程,我得出一個結論:凡是成大事的人,必須具備三證!”
接著黃經理提了提嗓門答道:“第一是大學畢業證;第二是監獄釋放證;第三是老婆離婚證!”
話音剛落,眾人嘩然,沙經理硬著頭皮,臉色鐵青喝下了那杯苦澀的酒。這“三證”中的兩證無疑是沙經理的忌諱,他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也不想讓人們議論,但黃經理與他太好太熟太沒有界限了。
這則故事就警示我們,在稱讚與自己關係很好的人時,如果是當著其他人的麵,千萬不要冒犯他的忌諱,畢竟我們每個人都不願意提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但是有的人口齒伶俐,在交際場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假若口
無遮攔,說錯了話,說漏了嘴,也是很難補救的。故說話應講究“忌口”,否則,若因言行不慎而讓別人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糟,是不禮貌的,也是不明智的。
在與人交談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當眾揭對方的隱私和錯處。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而惱怒,甚至會遷怒於人。因此在交往中,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一般應盡量避免接觸這些敏感區,以免使對方當眾出醜。必要時可采用委婉的話暗示你已知道他的錯處或隱私,讓他感到有壓力而不得不改正。知趣的、會權衡的人隻需“點到為止”,一般是會顧全自己的臉麵而悄悄收場的。當麵揭短,對方說不定會惱羞成怒,或者幹脆耍賴,出現很難堪的局麵。至於—些純屬隱私、非原則性的錯處,最好的辦法是裝聾作啞,權當作不知道,千萬別去追究。
(2)不要故意渲染和張揚對方的失誤。在交際場上,人們難免碰到這類情況,講了一句外行話,念錯了一個字,搞錯了一個人的名字,被人搶白了兩句等這種情況,對方本已十分尷尬,生怕更多的人知道。作為知情者,一般說來,隻要這種失誤無關大局,你就不必大加張揚,故意搞得人人皆知,更不要抱著幸災樂禍的態度,以為“這下可抓住你的笑柄啦”,來個小題大做,拿人家的失誤來做笑料,顯示你的聰明。因為這樣做不僅對你無益,而且還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你將在無心當中結下怨敵。同時,也有損於你自己的社交形象,人們會認為你是個刻薄饒舌的人,會對你反感、有戒心,因而敬而遠之。所以渲染他人的失誤,實在是一件損人而又不利己的事。
(3)要給人留餘地。在社交中,有時遇到一些競爭性的文體活動,比如下棋、乒乓球賽等。盡管隻是一些娛樂性活動,但人的競爭心理總是希望成為勝利者。一些“棋迷”、“球迷”就更是如此。有經驗的社交者,即使在自己取勝把握比較大的情況下,往往也不把對方搞得太慘,而是適當地給對方留點兒麵子,讓他也勝一二局。尤其在對方是老人、長輩的情況下,你若圖一時之快,窮追不舍,讓他狼狽不堪,有時還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後果,讓你無法收拾。
其實,隻要不是正式比賽,作為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文體活動,又何必釀成不愉快的局麵呢?在其他事情上也一樣,集體活動中,你固然多才多藝,但也要給別人一點兒表現自己的機會。“一言堂”、“獨風流”是不利於社交的。這樣隻能讓你自己與別人隔絕開來,失去很多朋友,這又何必呢?
一句箴言:讓別人恨你的一個方法:抓住別人的傷疤,然後撒把鹽。
不提自己不光彩的過去
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亂邦。可以不開口的,就盡可能做到三緘其口。
嘴邊沒有把門的,有很多害處。比如某君有不可告人的隱私,你說話時偏偏在無意中說到他的隱私,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他會認為你是有意跟他過不去,從此以後對你恨之入骨;他做的事,別有用心,極力掩飾不使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對你非常不利。如果你與對方非常熟悉,絕對不能向他表明你絕不泄密,那將會自找麻煩。惟一可行的辦法,隻有假裝不知,若無其事。他有陰謀詭計,你卻參與其中,這會成為公司上下人人皆知的故事。這樣,對你極為不利,至少會讓同事多多少少對你產生一點“疑問”,而對你的形象造成傷害。
還有,你的秘密一旦告訴的是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他雖然可能不在公司進行傳播,但在關鍵時刻,他會拿出你的秘密作為武器回擊你,使你在競爭中失敗。因為一般說來,個人的秘密大多是一些不甚體麵、不甚光彩甚至是有很大汙點的事情。這個把柄若讓人抓住,你的競爭力就會大大削弱了。
許軍是某公司的業務員,他因工作認真、勤於思考、業績良好被公司確定為中層後備幹部候選人。隻因他無意間透露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秘密而被競爭對手擊敗,遭到排擠,終於沒被重用。
許軍和同事王廣林私交甚好,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個周末,他備了一些酒菜約了王廣林在宿舍裏共飲。倆人酒越喝越多,話越說越多。微醉的許軍向王廣林說了一件他對任何人也沒有說過的事。
“我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有一段時間閑著沒事幹,心情特別不好。有一次和幾個哥們喝了些酒,回家時看見路邊停著一輛摩托車,一見四周無人,一個朋友撬開鎖,讓我把車給開走了。後來,那朋友盜竊時被逮住,送到了派出所,供出了我。結果我被判了刑。刑滿後我四處找工作,處處沒人要。沒辦法,經朋友介紹我才來到廈門。不管咋說,現在咱得珍惜,得給公司好好幹。”
許軍在廈門工作三年後,公司根據他平時優良的表現和業績,把他和王廣林確定為業務部副經理
候選人。總經理找他談話時,他表示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負領導的厚望。
誰知道,沒過兩天,公司人事部突然宣布王廣林為業務部副經理,許軍調出業務部另行安排工作崗位。
事後,許軍才從人事部了解到是王廣林從中搗的鬼。原來,在候選人名單確定後,王廣林便來到總經理辦公室,向總經理談了許軍曾被判刑坐牢的事。不難想像,一個曾經犯過法的人,老板怎麼會重用呢?盡管你現在表現得不錯,可曆史上那個汙點是怎麼也擦洗不幹淨的。
知道真相後,許軍又氣又恨又無奈,隻得接受調遣,去了別的不怎麼重要的部門上班。
你有得意的事,就該與得意的人談;你有失意的事,應該和失意的人談。但是有些事如自己不光彩的過去,打死也不說,如果實在不吐不快,說話時一定要掌握好時機和火候,不然的話,一定會碰一鼻子灰,不但目的達不到,遭冷遇、受申斥也是意料中的事。有句老話叫做“禍從口出”,與人交往一定要把好口風,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什麼話可信,什麼話不可信,都要在腦子裏多繞幾個彎子,心裏有個小九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為其利用,後悔就來不及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壓在心裏不願為人知的事情。同事之間,哪怕感情真的很不錯,也不要隨便把你的事情、你的秘密告訴對方,特別是隱私,要知道說出的任何一句話都會被別人抓住反過來傷害你。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你的秘密可能是私事,也可能與公司的事有關。如果你無意之中說給了同事,很快,這些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
既然秘密是自己的,無論如何也不能對別人講。你不講,保住屬於自己的隱私,沒有什麼壞處;如果你講給了別人,情況就不一樣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別人會以此為把柄攻擊你,使你有口難言。
一句箴言: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所有的秘密都是從自己嘴裏跑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