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心,路上的雷
即使艱難也要堅持做完
有些時候,我們僅僅需要堅持一小步就可以成功;有些時候,成功就在某個轉彎的地方,我們隻需多走幾步就到了。
有些人一天一個主意,但事情總是沒有開頭就結尾了,理想在他們的眼裏就是泡沫,美麗絢爛但就是不能長久。
有一個年輕人好不容易得到一份工作,被派到一個海上油田鑽井隊。首次在海上作業時,領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時間內,登上幾十米高的鑽油台,將一個包裝盒子交給最頂層的一名主管。他小心翼翼地拿著盒子,快步登上狹窄的階梯,將盒子交給主管。主管看也不看就在盒上簽了個名,然後又叫他立即送回去。他無奈又快步地跑下階梯,將盒子交給領班,領班同樣也在盒子上麵簽了個名,又叫他送上去交給主管。他滿腹狐疑地看了領班一眼,但還是依照指示硬著頭皮送上去。
第二次爬到頂層的他已經氣喘如牛,主管仍舊默不作聲地在盒子上簽了個名,示意要他再送下去。他心中開始有些不悅,悻悻地轉身拿起盒子送下去。他再度將盒子交給領班,領班依舊簽了名後又讓他再上去一趟,此時他已經有些發火,他瞪著領班強忍住沒有發作,抓起盒子生氣地往上爬。到達頂層時他已經全身都濕透了。他將盒子遞給主管,主管頭也不抬地說:“將盒子打開吧!”此時他再也忍不住滿腔怒火,重重地將盒子摔到地上,然後大聲地對主管道:“老子不幹了!”
這時主管從位子上站了起來,打開盒子拿出香檳歎了口氣對他說:“剛才你所做的一切,叫做極限體力訓練。因為我們在海上作業,隨時可能會遇到突發的狀況及危險,因此每一位隊員必須具備極強的體力與配合度來麵對各種考驗。剛才好不容易前兩次你都順利過關,隻差最後一步就可以通過測試了,實在很可惜!看來你是無法享受到自己辛苦帶上來的香檳了,現在,你可以離開了!”
故事中這個小夥子的遭遇可謂令人惋惜。因為他已經非常接近成功了,他隻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再堅持一下,讓自己的努力完整地呈現出來就好了。可是他對自己不信任,對別人不信任,一味地發泄自己滿腔怒火,最終讓成功在眼皮底下溜走了。
我們再來看看哥倫布是如何發現美洲的。
哥倫布年輕的時候,曾經過著海盜的生活,這不是什麼值得驚奇的事。因為當年一些良好的家庭,都願意把孩子送到海盜船上去工作,使孩子可以增長一點見聞,體驗人生,而且還可以多賺一點錢。在他們看來,這種事情不被官方捉住,也就無所謂羞恥與卑賤,要是不幸被逮著了,也隻好自歎命運不濟了。
後來哥倫布進入學校求學,偶然讀到一本畢達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圓的,他就牢記在腦子裏。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和研究後,他大膽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圓的,那麼繞著地球航行就可以回到原來的地方。
1492年8月,哥倫布率領三艘帆船,開始了劃時代的航行。航行沒幾天,就有兩艘船壞了,接著剩下的一艘船又在幾百平方公裏的海藻中陷入了進退兩難的險境。哥倫布親自撥開海藻,才使船得以繼續航行。
船隊在浩瀚無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67天,也不見大陸的蹤影,水手們都失望了,他們要求返航,否則就要把哥倫布殺死。哥倫布用鼓勵和強壓手法,總算說服了船員。
天無絕人之路。在繼續前進中,哥倫布忽然看見有一群飛鳥向西南方向飛去,他立即命令改變航向,緊跟這群飛鳥。因為他知道海鳥總是飛向有食物和適應它們生活的地方,所以他預料到附近可能有陸地。果然哥倫布很快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當他們返回歐洲的時候,又遇上了四天四夜的大風暴,船隻麵臨沉沒的危險。在十分危急的時候,哥倫布想到的是如何使世界知道他的新發現,於是他將航行中所見到的一切都寫在羊皮紙上,用臘布密封後放在桶內,準備在船毀人亡後,使自己的發現能夠留在人間。哥倫布他們很幸運,終於脫離危險,勝利返航了。哥倫布的探險成功了。
做事最忌半途而廢,成功與失敗往往隻是一步之差,如果多堅持一秒鍾,就會多邁一步,這一步就決定了你成功。遺憾的是,很多人往往在最後一秒鍾的時候放棄了——這也許就是失敗者比成功者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句箴言:如果你不想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白費力氣的話,那麼請堅持把它做完。
讓自己彎曲一下
適當地讓自己彎腰麵對事實,是為了更有效地完成自己的目標。
“克己忍讓”,就是克製自己,忍讓別人之意。人們在社會交往中,難免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衝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互不忍讓,必將使矛盾激化,衝突升級,加重雙方的對抗心理。即使一方憑借權力或武力去壓倒對方,那也隻能造成壓而不服,或麵服心不服的狀況。而高明的方法應該是克己忍讓,禮讓三分,讓事實來表明自己,一旦你這樣做,你的高風亮節必然會激起對方的羞愧之心,打心底裏由衷地佩服你的度量,這樣,也就能夠化幹戈為玉帛,化敵為友,你不僅不會失去名望,而且還能獲得真誠的賞識者、擁護者。
一位留美計算機博士學成後在美國找工作。有個博士頭銜,求職的標準當然不能低。結果,他連連碰壁,好多家公司都沒錄用他。想來想去,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最低身份”再去求職。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錄用為程序輸入員。這對他來說簡直是高射炮打麻雀,大材小用。但他仍然幹得認認真真,一點兒也不馬虎。不久,老板發現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不是一般的程序輸入員可比的。這時他才亮出了學士證,老板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相稱的工作。又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時常提出一些獨到的有價值的建議,遠比一般大學生要強。這時他亮出了碩士證書,老板見後又提升了他。
再過了一段時間,他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樣,就對
他“質詢”,此時他才拿出了博士證。這時老板對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麵的認識,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這位博士最後的職位,也就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標。雖然直線進取失敗了,後退一步曲線再進,終於如願以償。
以退為進,由低到高,這既是自我表現的一種藝術,也是生存競爭的一種方略。跳高,離跳高架很近,想一下子就跳過去並不容易。後退幾步,再加大衝力,成功的希望可能更大。人生的進退之道就是這樣。
這個博士的辦法是聰明的,他先降下身份和架子,甚至讓別人看低自己,然後尋找機會全麵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又一次地對他刮目相看。如果剛一開始就讓人覺得你多麼的了不起,對你寄予了種種厚望,可你隨後的表現讓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結果會被人越來越看不起。這種反差效應值得任何人注意。人家對你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看出你的平庸,發現你的錯誤,如果人家本來並不對你抱有厚望,你的成績總會容易被發現,甚至讓人吃驚。
許多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不懂得這種心理。他們往往希望從一開始就引人注目,誇耀自己的
學曆、本事、才能,即使別人相信,形成心理定勢之後,如果你工作稍有差錯或失誤,往往就會被人瞧不起。試想,如果一個本科生和博士生做出了同樣的成績,人家會更看重誰?人家會說本科生了不起。心理定勢是難以消除的。所以,剛走上新崗位的人,不應當過早地暴露自己,當你默默無聞的時候,你會因一點成績一鳴驚人,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處。如果交給你一項工作,你說“我保證能夠做好”就幾乎和說“我不會”一樣糟糕,你應當說:“讓我試試看。”結果你同樣做得很好,可得到評價會大不相同。
前麵所講的那位留美計算機博士的求職藝術堪稱精妙,最初對理想目標追求得太迫切,倒不如先克製自己再求勝局,走一條曲線成功之路。以退為進,這種曲線方式,有時比直線的方式更有效。
一句箴言:彎曲一下是為了伸得更直,更有爆發力。
有些事即使不願意也要堅持做完
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能讓你收獲人生的美麗,也會讓你認識到生命的不易。
多走幾步需要耐性,而有些人缺乏的正是耐性。做人需要耐著性子與人交往;做事需要耐著性子與人周旋。其實,耐性往往是解決難題的“殺手鐧”。
美國一位經銷《百科全書》公司的推銷員,在上門推銷一部兒童《百科辭典》時,碰上了一位非常固執的太太。她說什麼也不願掏錢為孩子買一部《百科辭典》。下文摘錄的隻是推銷員與這位太太的一小部分對話。
“先生,我的孩子對書根本不感興趣,為他花那麼多錢買一部《百科辭典》,這不是浪費嗎?”太太說道。
推銷員看這位太太如此固執,決定攻一攻她,他環顧了一下太太家中的陳設,說道:“太太,我敢擔保,您的這幢漂亮的房子至少已有50年以上的曆史了,可它至今仍這樣堅固,當初地基一定打得好。要想孩子長大有出息,就得從小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行,而我們的《百科辭典》,正是為孩子們打基礎用的。”
“我的孩子討厭讀書,請您不要逼我花冤枉錢吧!”
“我怎麼會逼您呢?”推銷員柔聲說道,“夫人,熱愛孩子難道不是母親的天性嗎?如果您的孩子得了感冒,或四肢發育不良,您會對他不聞不問嗎?您一定早就帶他去醫院診治了,就是花再多的錢,您也是願意的,您說對嗎?”
“這又有什麼相幹?”
這時推銷員臉色嚴肅起來:“怎麼不相幹呢?感冒和四肢有病,這是身體的病。一個人頭腦也會得病,會得種種看不見的病。孩子的厭讀症就是其中的一種。我們的《百科辭典》正是醫治
孩子厭讀症的良藥。您看,這本書的插圖多漂亮,故事多有趣!為了醫治您孩子的厭讀症,您難道就不願意花這一點錢?您就願意讓他變成一個頭腦簡單、沒有出息的人?哪怕權當智力投資,您也該為孩子買一部兒童《百科辭典》呀。”
“我真服了你了,你真會繞!”這位太太露出了笑臉,問道,“這套書一共多少錢?”
推銷員成功了。他在對方表示不願購買後沒有泄氣,也沒有直接說服。而是用了一個巧妙的比喻,把話題引開,最後又自然引到讓對方買書上,水到渠成。
因此,耐性實為一種繞著成功的方略。
趙展夫妻兩地分居多年了,一直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聽說今年有幾個指標,於是他找到主管此事的領導說明情況,這已經是第5次提出申請了。主管領導好好勸慰了他一番,說:“我們一定按照程序辦理。”趙展去年就聽說有些指標給了其他企業走後門了,他決定今年采取不等不靠的方針,主動出擊。從前的送禮已經試過了,效果並不明顯,經過痛定思痛後,他決定放下架子,采用以情感人的方式。
每個星期總有三次,趙展準時到領導家坐一坐,向領導訴說自己的為難之處。從自己的妻子開始,到自己的孩子,到自己的父母,再說明如果再不解決將會麵臨的困難等。後來領導出於厭倦,隻好到點準時出走,但是趙展還是在其家中向其妻子訴說。最終,為了獲得一份安寧,領導同意了他的請求。
趙展通過軟磨硬泡終於如願以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遇到辦事推托時,首先了解情況,如果事情在領導“權”所能及的範圍之內,而領導硬拖著不予解決,那就平心靜氣地多與領導周旋,以申明自己的難處,領導心裏有愧,幾個回合下來,必然“克服困難”把事情妥善地為你解決。凡事同理,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一下,足夠的耐性幾乎可助你辦成任何事。
一句箴言: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與朋友交往也應掌握“火候”
過猶不及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在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也應仔細掌握“火候”,不
然自己搭上一片心意,還丟掉了朋友,豈不是很可惜。
著名俄國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寫過一篇著名寓言——《傑米揚的湯》。寓言說的是有位善做鮮魚湯的傑米揚,為了款待老友福卡,做了一鍋味美可口的魚湯,一盆接一盆地敬勸老友多喝,直喝得老福卡大汗如注,叫苦不迭。可是傑米揚還是一個勁兒地勸:“喝得痛快!
好,再來一盆吧!”結果盡管福卡很愛喝湯,也不得不趕緊拿起帽子、腰帶和手杖,用足全力跑回家去,從此再也不敢登傑米揚的家門了。
這則寓言告誡人們,事情做過了頭,好事也會變成壞事。《傑米揚的湯》以生動的形象揭示了這條辯證法。我們處理人際關係,應當時刻記住這個真理。坦誠、熱情、謙遜、活潑、謹慎等,無疑都是待人之道的必不可缺的品格。然而,這裏同樣也有一個“度”的問題,即要注意掌握分寸,特別是在朋友關係中,盡量做到恰到好處,否則極易失度,從而影響人際交往。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所謂友誼,這首先是誠懇。”的確,人際交往如果不胸懷坦蕩,真誠懇切,而是相互戒備,“見麵隻講三分話,絕不全掏一片心”,連正常交往尚且談不上,又怎能指望相互推心置腹,以誠相見呢?但是,所謂坦誠,也要適度,要講實際效果。如朋友之間,“胸無芥蒂,無話不說”固然不錯,但是,坦誠也應留有餘地。說話辦事透徹、痛快當然無可非議,不過,應該注意留有餘地,必要的避諱還是需要的。有時為避免意外的發生,向當事者暫時保密,不吐露真情,也是人之常情,不宜把它同坦誠對立起來。
人際交往,由於場合、年齡、性別、輩分以及交往深淺程度等方麵的不同,熱情也應該有檔次、分寸上的區別。在公共場合,即使熟人、戀人相見,也不宜旁若無人,高聲縱情談笑,至於失度的親昵舉動則更不相宜。
中國有句古語“輕諾必寡信”。失信的
熱情好比一張空頭支票,隻能取悅於一時,終歸毫無價值。所以,如果有人相托自應盡力而為,不過也應權衡是非利弊。對於那些明顯不合情理,或者自己力不從心的委托,都應婉言謝絕。同理,自己對與其交往的對方,也不宜提出不合情理的要求。總之,熱情是友誼的升溫劑,倘若失控,超過了限度,也足以釀成焚毀友誼的悲劇。
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說過:“謙虛是不可缺少的品德。”謙虛的品德在人際交往中尤其重要。一個背著自負自傲沉重包袱的人,他的友誼財富必然少得可憐。但是,謙虛須以坦誠為基礎,否則就容易陷入虛偽的泥潭。比如討論問題時,明明自己有不同意見,為表謙
虛而不清楚表達,或者吞吞吐吐,言而不盡;對方批評自己時,當麵唯唯諾諾,背後卻又發牢騷。再者,還應劃清兩個界限。一個是謙虛與虛榮的界限。如果一個人故作謙虛姿態,以求得“謙虛”的美譽,那就是虛榮的表現。這種虛榮心一旦被對方察覺,哪裏還會有愉快的交
往可言?再一個是謙虛與諂媚的界限。有些人在交際時愛對對方說一些言不由衷的溢美誇飾之詞,以為隻有這樣才顯得自己彬彬有禮,謙恭而有教養。殊不知,過分溢美,近乎諂媚,往往也令人生厭。
人們無論做什麼事,謹慎從事總是獲取成功的必要條件,處理人際關係,自然不能例外。然而事情還有另外一麵,在人們麵前手足無措、忸怩羞怯,這是既有礙觀瞻,也不利於交際的。應該說的話不說,能夠辦的事不辦,已經成熟了的果子,也不去摘取,這就不是謹慎而是怯懦了。在交際過程中,不應把儀態的落落大方同言行的謹慎持重對立起來。否則,一身的“小家子氣”,誰還喜歡同你打交道呢?
一句箴言:禮儀不良有兩種:第一種是忸怩羞怯;第二種是行為不檢點和輕慢。
維護別人的自尊心
輕易地抬高自己,否定別人是不對的,應該看到在自尊、自愛方麵別人和我們是一樣的。
紐約電話公司曾就電話對話做過一項調查,看在現實生活中哪個字的使用頻率最高。在500個
電話對話中,“我”這個字使用了大約3 950次。這說明,不管你是什麼人,不管你實際狀況如何,你在內心都是非常重視自己的。
吉米曾經在美國的一家快餐店打工,有一天,吉米錯把一小包糖當作咖啡伴侶給了一個女顧客。女顧客非常惱火,因為她很胖,正在減肥,必須禁食糖和一切甜點心。她大聲嚷嚷,“哼,她竟然給我糖!難道她還嫌我不夠胖?”
那時,吉米完全不懂減肥對美國人有多麼重要,吉米愣在那裏,不知所措。這時,黑人女經理聞聲而來,她在吉米耳邊輕輕地說,“如果我是你,馬上道歉,把她要的快給她,並且把錢退還她。”吉米照著做了,再三道歉,那女顧客哼了幾下就不出聲了,這件事是快餐店的一次小事故,吉米等著經理來批評自己。可是,她過來對吉米說,“如果我是你,下班後我大概會把這些東西認認真真熟悉一下,以後就不會拿錯了。”不知怎麼,這一句“如果我是你”,竟令吉米十分感動。
後來,吉米在學校上課,在其他地方打工,老師也好,老板也好,明明是對你提出不同意見,明明是批評你,他們很少有人會責問我,你怎麼做得這樣?你以後不能這麼幹!而是常常委婉地說:“如果我是你,我大概會這樣做……”這使吉米不感到難堪,反而讓吉米感到有那麼一點溫暖,那麼一點鼓勵。仔細分析下來,他們說的話隻是多了那麼幾個字——“如果我是你……”這就一下子站到了對方的立場。大家一平等,情緒自然不會對立,溝通更容易進行。
有一次,湯姆去好萊塢一美國演員家做清潔工。女主人給他布置完工作,突然問他,我能夠吸煙嗎?湯姆吃了一驚,說,你是在問我?她說,是啊,我想抽支煙。湯姆說這是你的家呀,怎麼還要問我?她說,吸煙會妨礙你,當然該得到你允許。湯姆趕忙說,你以後不用問,盡管吸好啦!她這才拿起煙,把它點燃。
那天湯姆想了許久。一個人在自己家裏抽煙,還要溫文爾雅地來征求一個清潔工的同意,真是匪夷所思!然而,湯姆不得不承認,那一刻,自己非常高興,非常感動,因為自己被當作一個平等的人得到尊重。盡管湯姆是一個清潔工,但他並不比人低一等,即使在別人家裏,他也有我自己不被侵害的權利,也是和主人一樣平等的人。
一天中午,一個老板模樣的男子與一位學生模樣的女子走進餐廳,落座後,我上前去送水寫餐單,在眾多客人中讓我對他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老板居高臨下的神情與那位小姐局促不安的麵容,她拿著餐牌,半天隻輕輕說出兩個字“咖啡”。
我問:“您要什麼咖啡?”
那位小姐的臉馬上紅了起來,憑經驗可以看出,她僅知道咖啡,並不知道還要分什麼咖啡。她看了我一眼,無助又無奈地說:“隨便。”
幾分鍾後,我把一杯普通的凍咖啡用店裏珍存的平時極少用的銀盤端了出來,躬身放在那個女孩麵前說:“我們真有一杯叫‘隨便’的咖啡,是在你進門時,我們的咖啡師就著手為你的清純與美麗專門調製的,請試試合不合你的口味。”
我職業化地看著咖啡杯,但仍能感到那個女孩驚喜而感動的神情。
那神情讓我一直驚喜,感動至今。
無論你可能確信什麼,你都必須確信一點:在自尊心方麵,別人和你一模一樣。自尊心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無論他是高高在上的企業總裁,還是沿街乞討的流浪者。然而,在待人處世方麵,我們往往是過分地強調了自己的自尊心,而把別人的自尊心踩在了腳底下。
一句箴言:記住,別人的自尊心是與你相同的。
天下沒有誰幫誰是理所當然的
朋友之間的友情,既需要真心誠意,也需要感激與適當回報。
一位美國朋友傑姆曾說,他很喜歡東方的女孩子。他表示,西方女性把男士們的“紳士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男士們幫女士提重物、搬東西,“理所當然”;男士幫女士開門、拉椅子,“理所當然”;同時在西方教育下,男士也視這些紳士行為“理所當然”。
在中國,有一次因為擴大經營的需要,他們部門從十樓搬到八樓,每個人必須把自己的東西和一桌一椅搬下去。當傑姆搬了那張椅子,發現真的很重,他擔心一個女孩子如何搬得動,於是他告訴女同事,椅子交給他們有力氣的男同事去搬。
結果一路上,女同事陪他們聊天,搬好了,還忙著倒開水、泡咖啡給他們喝,讓男同事們很是愉快。
“如果在我們國家,搬重物‘理所當然’是男孩子的工作,沒有人會陪你聊天,沒有人會感激地倒開水、泡咖啡,也許中國人沒這個觀念,但是中國女孩子體恤別人的作風,真的非常可愛,我們幫她們,不但樂意,而且開心,這種受人尊重的感覺真好。”
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別人對自己的好視為理所當然,朋友喜歡我們,當然不介意被我們“麻煩”,一些小事情,也“幫”得十分樂意。可是俗話說:“受人點滴,湧泉相報。”
就是要我們常懷感恩的心,來看待朋友的好心。任何人都不喜歡自己的好心被人當作驢肝肺,一次兩次也許還可以忍受,十次、二十次就會漸漸用光朋友的交情,屆時我們會發現,朋友似乎不再那麼“樂意”助人。
與人相處我們當緊記一件事,“天底下沒有誰幫誰是理所當然的,今天人家抽空過來那是人情,即使有錢可賺,也應心懷感激。”
也許有人會說,找朋友幫忙,給幾個錢或是請他吃頓飯,送個東西,好像把友誼給賤賣了,把朋友的交情看俗了。
不!適度地表達我們的感激是必要的。也許我們不懂得比較“高尚”的做法,但吃頓飯、送個小禮物,也能表達我們感謝的萬分之一。它的作用不在於“禮”的輕重,而是心意的表示,讓朋友曉得他這個忙幫得多麼具有“價值”,多麼受朋友的重視,也許在他而言是舉手之勞,而對朋友卻可能是攸關生死的大事。
最重要的是,我們說出來了,他也聽到了,知道我們有多在乎這件事,就像傑姆的女同事,一路陪他們聊天,事後還倒開水、泡咖啡的,沒花什麼錢,卻十足表現了她們的感激之情,而傑姆他們也感受到了,同時還說:“很愉快。”其實朋友在乎的不過是這麼一點點的回饋罷了。
存著天下沒有誰幫誰是理所當然的想法,不論是朋友間、同事間,或是上司與部屬間,都可以相處和諧,也可以為你贏得人緣。因為人家從你身上,處處得到尊重,時時獲得感激,這對一個人而言,他有了人格上的自我滿足,人家自然樂於與你共事,與你做朋友。
對於君子來說,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但不要對每一件事都要求回報。佛教中講因果報應,哲學中講有因必有果,但不一定有你所希望的果。所以,隻要抱定“治生不為求富、讀書不為做官、修德不為求極、為父不為傳世”的想法,就一定能自得其樂,飲醇酒而未醉,陶陶然有餘歡,即使事情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欲辯解卻已經忘記想說什麼了。
蘇東坡曾寫有“守駿莫如跛”五個字,意思是一味地認為駿馬快,而放縱奔馳,使它得不到休息,那就一定會有摔倒的時候,反而倒不如一頭跛馬走得快了。做人也是這樣,一味地貪圖美名,就一定會有受到玷汙的事情。隻有經常發現自己的缺陷與不足,才能不斷取得進步。
一位古代智者指出:“送人銀錢,隨人用情之厚薄,一言之輕重,父不能以代子謀,兄不能以代弟謀,譬如飲水,冷暖自如而已。”這段話的含義是:送給人家銀錢,就隨便人家用情多少,不要去費心思細琢磨。這就像說話分量的輕重一樣,做父親的不能代替兒子去思考,做哥哥的也不能代替弟弟去掂量。它又如同飲水的時候,水的冷熱隻有自己去探試一樣。
這位智者的話很有道理,因為在做人方麵我們隻要投入感情,就一定會有回報,但如果一味地去計較別人回報的多少,那反而使本來很有意義的事情,變成以追求名利為目的的功利主義了。
一句箴言:任何人都希望聽到讚美,而不是批評。
把熱紅薯扔給對方
在問題很棘手的時候,不妨將問題拋回去,讓對方去解決。
對付難纏之人的妙方就是把問題拋給對方。
有位知名度頗高、要求極為嚴格的建築師,他規劃了許多的建築物,然後分別包
給多位承包商。
由於這位建築師對質量和進度要求甚高,所以在他的手下做事壓力巨大。在他的建築師事務所裏,經常可以聽到會議室裏傳出來的陣陣怒吼聲,因此,他手下的助理更換非常頻繁。
這次,建築師請來的是一位剛畢業的年輕助理,負責監督和催促工程進度的工作。這個工作一
向是最吃力不討好的,所以受到建築師的責難也最大。可奇怪的是這位年輕助理連續工作了半年,居然很少受到建築師的責罵,工程的進度在他的監督下也幾乎都能跟上,同事們對此都感到非常不解?
直到有一天,同事們在同這位年輕助理談論工作經驗時,才向其問道:“我們實在都很好奇,你工作時間不長,卻能把工程進度控製得如此之好,你到底是怎樣做到的呢?”
年輕助理聳了聳肩,無比輕鬆地說:“其實,這很簡單,當一位承包商把難題丟給我,企圖想要拖延工程進度時,我就很堅定地告訴他:‘我的進度不能變更,你是要和我解決呢?還是讓我們的建築師和你解決?’這樣他們通常都會沒什麼話說了。”
這位小夥子真的很聰明,他將自己的困境輕鬆地轉化為建築師和商人的矛盾,自己卻輕鬆了起來。
在基辛格擔任美國國務卿時,有位記者在訪問時提出海軍軍備上的問題。
“請問國務卿,海軍有多少潛艇導彈,有多少民兵導彈來配置分導式彈頭?”
“我不知道有多少民兵導彈配置這種導彈頭,隻知道潛艇的數目有多少,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基辛格謹慎地回答。
急切的記者搶著回答:“不是保密的。”
“哦!既然不是保密的,那你倒說說看潛艇數目有多少?”基辛格一句反問,問得記者張口結舌。
有句諺語說“把熱馬鈴薯丟回去”,其中熱馬鈴薯指的就是對方忽然丟給你的問題與困難。
就如同故事中的年輕助理和基辛格一樣,他們都非常巧妙地將問題擋了回去,讓對方處於兩難的境地,自己享受沒有煩惱的樂趣。年輕助理是將問題引向了更困難的建築師,自己巧妙地回避了矛盾,基辛格則是用記者的問題來反問記者。有的問題在當時就應很快反應,否則稍有停頓便會燙到自己的手。事後步步埋怨自己沒有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作適當的反應,也沒有用了。
熱馬鈴薯丟回去還要有技巧,要丟得不慍不火,小心別碰到了對方,傷了感情。這裏麵就有個“度”的問題,既要讓對方能在臉麵上過得去,又要讓自己擺脫困境。高明的人不僅能使丟回去的熱馬鈴薯不會砸到對方,還能讓對方心甘情願地接受。
當然,這些技巧是要經常練習的。常常操練,就能夠掌握這個火候了。但是,有些時候也不應一味地回絕,應該抓住時機。有些時候,如果問題不是非常難處理,則應盡量去把它做好。
一句箴言:以彼之矛攻彼之盾,這樣是最有效,也是最聰明的處世方式。
不要在別人身上吹毛求疵
沒有人是完美的,對待他人應像對待自己一樣,別太挑剔了。
斯蒂夫不是個引人注目的人。他本可以悠閑自在、安安靜靜,然而,他偏要一刻不停地向人“介紹”自己。
當斯蒂夫說約翰長得太高時,同事情不自禁地看了看斯蒂夫。雖然他們是“抬頭不見低頭見”
的老相識,同事卻發現,斯蒂夫實在太矮,好像在發育時期,父母虧待了他似的。
當斯蒂夫講丹妮的眼睛看著讓人惡心,同事才注意了斯蒂夫的眼睛,並拿他的眼睛和丹妮的眼睛作了對比。這才吃驚地發現,相比之下,原來丹妮的眼睛是那麼清澈,那麼明亮。
斯蒂夫說史密斯有個難看的塌鼻子,卻沒有注意到他自己臉上的肉團也不怎麼樣。
斯蒂夫講丹弗爾是“豁牙啃西瓜”,卻忘了他自己的門牙間那條氣魄、開闊的“巴拿馬運河”。
愛麗斯講蘭迪風騷,裙子太短,衣服太露。同事了解到,那是因為愛麗斯沒有蘭迪那種豐韻。愛麗斯曾在鏡子前研究了自己的體形,不得已換上了一條盡可能把自己遮蓋嚴實的連衣裙。
鮑波說魯道夫命苦,整天忙碌,卻不知道他活得多麼幸福。他有愛,有妻子、有兒女、有工作,他怎能不忙碌?但他不怕忙碌,而且樂於忙碌。
馬力說海倫……
噢,生活中有多少人在用挑剔的眼光批評別人哪!
是的,他“五音不全”,可他哼的小調,卻充滿了快樂的精神。
是的,她長得不算好看,可真摯的微笑,卻使她顯得動人。
是的,她已年近半百,可她童心未泯。
是的,他思維不夠敏捷,可他從不算計別人。
你能說,他們不美嗎?
你看見小草綠了,楊柳樹吐芽了嗎?你注意到涓涓小溪的悠悠流動了嗎?
你會因為秋天的蕭條,冬日的寒冷而說這兩個季節不好麼?如果你曾踏過落葉,賞過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