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詩人的花園 (4)(2 / 3)

老師們在喜憂之餘,也有人認為網絡語言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流傳,但沒有必要倡導推廣,對網絡語言應當持寬容態度,但這並不意味著漠視、縱容不良網絡語言的傳播。

我基本認同上麵的觀點。語言是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都會有新詞語湧現,所謂規範不規範,其實是相對而言的。一個新生事物,現在看起來不規範,但誰又敢說十年、二十年之後,它不會成為主流?就漢語言本身而言,每一個時代也都有發展,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從夏商周、秦兩漢到唐宋元明清,其實文字並不相同。就以白話文來說,在五四運動時期,也曾被遺老遺少嘲諷為不規範、野狐禪,可今天卻成了文化主流。其實符合語言發展規律和規範的、符合社會需求的新詞新語,自然會被吸收,納入到語言體係中,進一步促進語言的豐富和發展;反之,則隻會短期內或在小範圍內流傳,終將被淘汰。網絡語言亦是如此。

在寫作中注意吸收運用網絡語言,會為自己的文章增添“新奇”和“時尚”的色彩。《人民日報》頭條標題使用網絡熱詞“給力”之後,無論是網絡媒體還是傳統媒體,便都掀起了一股強勁的“給力風”。還有像“做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蟻族”“神馬都是浮雲”“鴨梨”等都曾風行一時。在此摘錄一個小段子,奇文共賞,以博諸君一笑:豆你玩、蒜你狠、薑你軍、不蛋定、藥你病、蘋什麼、糖高宗、油他去。銅心協力,鋁創新高,金金有味,鋅鋅向榮,鋰直氣壯,錫已為常,鎢所不能,鉬空一切,鈦厲害了,碳為觀止,鉀戲真做,煤完沒了,市場他爸叫鋰鋼!

就此打住,麵對這種網絡語言的泛化,見仁見智,提一點兒小小希望,希望少一些“知乎者野(也)”的偽知識分子,以免攪得老師、家長、學生惶惶不可終日。就3Q得Orz了!

轉角,靜賞青春

文 / 瑾 瑜

風信子

風,吹過,天地悠悠,留下,一片簌簌的葉落聲。

小草飄搖,嫩綠的草尖,還有露珠的痕,濕潤的眼眸,繾綣的神情,卻無形之中充斥著一種莫名的無奈。

紫色的風信,帶著特殊的香味氣息,彌漫於整個空間,發際,耳際,心跡。宛若一縷青絲,纖長的劉海兒,一直遮擋住了半個眼眸,卻擋不住它的晶瑩。

陽光下各種樹木的影子紛相呈映,爭相向人們展示自己別具心裁的塗鴉。

很安靜地坐在書桌旁,似乎有點兒不像往日的我,畢竟,安安靜靜地坐了下來,連自己都感覺很難得。

“風信子,風信子”口中無數次地呼喚這神奇而充滿幻想的名字,仔細端詳,這株夢的追尋者——風信子,六個花瓣兒端坐在花盤中央,穩穩地,對應六隻小花蕊,稍微靠近,香味飛飄,沁人心脾。

我在幻想,廣闊的田野上,全是隨風搖曳的風信,多美啊!望著手中這株風信,心中,一種莫名的崇敬與膜拜,它弱小、瘦弱,麵對風吹雨打,麵對沙礫侵蝕,它完全可以逃避,但它沒有。伴隨風聲,我仿佛聽到了它鏗鏘有力的回答:“尋夢者的天空,可以永遠看不到星月,但一定會存在光芒!”是的,事實即為如此,麵對種種逆境,它沒有選擇逃避,沒有選擇放棄,沒有選擇後退,而是選擇了麵對,選擇了堅強,選擇了,義無返顧的向前,一步步,邁向前去……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我相信,花香是有情有意的。“踏花歸去馬蹄香”,遼闊無際,一片茫茫中,芳香彌漫,無語之中,天、地、山、水,與這花,融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