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老荒地:二(1 / 2)

當年,老荒地村有著六十多戶人家,散居在一條河川邊上,過著靠天雨吃飯的日子。有那麼幾年,都說大山裏有啥地方的人得罪了老天爺,連續三年幹旱,讓河川幹涸,土地冒煙,苗不發芽,山樹枯死,連背陰地的野草都很少能綠起來。村外長年噴湧不息的暖水泉,也因天旱而出水不旺,有時還出現斷流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村人們就隻好肩背擔挑,驢騾馱運,到十幾裏外的另一眼山泉去買水,日子就過到了水貴如油的境地。

三年幹旱,讓殷實人家的糧倉都亮出了底子,那些個租田耕種的農家,眼見就鬧開了糧荒,滿山遍野尋找著能吃的東西。有的人就餓倒在山溝岩根之下,在一種虛脫中緩慢地逝去。

山裏的狼群卻因食足了人肉而發展壯大起來,三五成群,大白天就敢到村莊邊的山頭上,狗一樣地蹲視著。湊熱鬧的狐子也會在隱蔽的地方,“噢、噢”哭泣不停。

每當這個時候,老荒地的村人們,個個都頭皮緊緊的,嘴上嚷嚷著打狼呀,打狼,各自卻都退縮到家裏不敢出去,互相猜想著,這不知誰怕是又要走了?

地方上的人都相信狼是有神性的,是山神爺的看門狗。狼的出現和哭叫,那是山神爺亮出的旨意,說明村子裏有人就要死了。因為吃了人肉,狼的眼睛一個個變得血,盯著人看的時候,嘴上都會發出“嗚嗚嗚”的咒語。身虛體弱的人遇上這些狼,十有**就會被攝了魂去,交到威風八麵的山神爺麵前。那山神爺是不吃人肉的,他隻吃人們的魂魄。沒了魂魄的人自然成了行屍走肉,自動送到狼和狐子麵前,成了它們飽肚養膘的好食物。

大山裏的人們開始逃荒了,人少了不敢遠走,就幾家一起有往西南去,也有往西北走的。前者都去了陝西關中,後者則逃荒到了傳說中的米糧之川大後套,也即所謂的口外。

耿力賢一家是老荒地村的一大姓,族上的由來可推到七代以上。按家譜所載,和後人代代相傳,耿家祖上曾在明朝的時候出過一個舉人,在南方的一個什麼地方當了十幾年的太守。功成名就後,老舉人返老還鄉,在老荒地村開立了學堂,想著教育後人能再有幾個出息的人物。

可惜,舉人功名蓋於鄉裏,壽數卻不濟,沒幾年就病死了。朝中念其貢獻,族人念其功德,鄉民念其聲名,兒孫念其養育,共同在老荒地村的西南一隅,那口福水長流的暖水泉邊,修建了一處廟宇,立了一尊大石像以示記念。

老舉人的墓地選址在與村子一川相隔的頭道梁上,一處麵向西南,後有山頭前有川的風水寶地上。在老舉人的墓前,碑石林立,石人石馬排列於道,又與泉邊廟宇遙遙相望,互相映襯,更顯出一種大氣勢來。

耿家的後輩兒孫,都迷信著墓地風水,論資排輩的死者,多以家門為線,分列出一片又一片的墳墓碑石。一代又一代到了當世,墓地越擴越大,猛然看起來,比活人居住的老荒地村更令人醒目。

這中間圍繞著墳地的石人石馬,就演義出許多的傳說,最有趣的要說老舉人墳前的石馬,常常在月色朦朧的晚上,到一片農田上偷吃莊稼。幾次三番之後,種田的農人隱於地畔,發現白馬來到了地裏,就偷偷地靠近前去,投出手中的鐮刀,正砍中了馬後腿。白馬一聲長嘶,轉瞬不見了蹤影,地上卻留下一溜血跡。耿家人第二天到墳地上走動,發現了老舉人墳前的石馬,腿上有一道深深的刀痕。兩方麵消息一結合,神話就出來了。

幾天之後,砍馬的人在那塊田頭,拾到了一塊元寶疙瘩。沒等他高興到第二天,一場冰雹過來,不偏不倚,把那一片地打得顆粒無收。

關於耿家老先人的傳說,在耿家的族人中有著講不完的故事。耿家後人中有好事者,曾整理記錄了好幾本,可惜因為年景災禍,散佚的不知所處了。老舉人死後,方圓二十多架大山的家業,逐漸被兒孫後人一分二,二分四地分化了,人口也從老荒地分流到附近的山山溝溝裏。後來,舉人兒孫中就有了敗家之子,借上高利貸吃喝嫖賭偷,有許多的山地家業,漸漸地為外人所侵占。二道堡、三道堡、南凹梁、西溝門、老牛溝,還有老荒地後溝底的白家灣,都屬於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