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2)

第四章

壯泰關係概況

(泰)巴尼古拉瓦尼(泰)瑪尼賓波龍素提拉

雖然當今的泰國人了解到居住在越南、緬甸、中國的人們說的語言與泰語相似,並且十多年以來泰國的學者們一直談論著壯族人和壯語,但是對大多數的泰國人來說,“壯族”、“壯語”似乎與泰國人沒有任何的關係,它們與泰國人所熟悉的“大泰”和“泰叻族”是有區別的。若提起西雙版納的話,泰國的旅遊者們是熟悉的,而且想去的願望往往大於他們所不熟悉的廣西或者南寧。

其實這點並不奇怪。在過去的七八十年裏,關心台族的泰國人一定對本揣斯薩瓦的《清萊的30個民族》非常熟悉。這本書講述了泰國北部的各個民族,但是沒有提到壯族,因為壯族沒有在泰國居住,也沒有在附近的區域內居住,而是居住在遠離泰國的地方。曆史典故或者曆史小說比如《森維公主》裏也沒有關於壯族的任何一個故事,所以一般的泰國人對這個民族就不是很熟悉。至於台語語言學的學者對台語北部語支中的剝隘話與台語中部語支中的龍州話還是比較熟悉的,因為是美籍華裔語言學家李方桂用來構建原始台語的語

言但是李方桂教授並沒有提到壯語。當秦汝迪翻譯了傳教士布林丹礎的C/iMangPeop/e》

即泰語版的《衝人的起源》,發表在佛曆2511年(即公曆1968年)第12期第2冊的《藝術》雜誌上,可以說是第一次提到“壯人”。但從中也可以看出:“衝”與Chuang—致,而並不是現在我們所認識的“壯”(Zhuang)。直到大概佛曆2523年(公曆1980年)有三名中國學生到朱拉隆功大學泰語專業攻讀碩士學位,他們中間的一個叫蒙文彪的學生有一天在聽巴尼古拉瓦尼博士授課時,提到他的母語中有很多詞與曼穀標準音很相近,同時他稱自己的母語為“土”,這使得大家對廣西的“土”語產生了興趣。於是,巴尼古拉瓦尼博士和提拉潘樂昂彤喀博士就對蒙文彪的“土語”的基本語法和語音進行了研究。因為蒙文彪居住的地方叫德保,研究者就將這種語言叫做德保語。從研究的結果來看,中國當地政府稱蒙文彪所使用的語言為壯語,稱蒙文彪家鄉的語言為“德保壯話”。接下來,佛曆2528年(公曆1985年),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兩名學者巴尼古拉瓦尼博士和杜薩提蓬查尼蓉珊講師有機會和南寧的壯族學生進行田野調查收集資料,同時對天等、都安等兩三個地方的壯話語音進行了研究。除此之外,兩位研究人員還收集了由中國學者執筆的有關壯族語言和文化方麵的資料,回來後進行翻譯、整理成了《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台族》一書,並分為兩部分即語言與文化。這兩本書提供了有關壯族的基本資料和研究壯族的學者的情況,可以說,這兩本書激發了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及其他高校的學者們研究壯族的興趣。

壯泰民族的血緣關係2.1語言上的關係

台語曆史比較語言學是一門為了構建原始台語,對當代台語中有親緣關係的詞進行彙集和比較研究的一門學科。廣西西部地區的台語有各種稱謂,如儂語、剝隘語、土語和天保語等等,它們屬於兩大語支:台語北部方言和台語中部方言。對於這兩種語言,廣西人依次稱之為北壯和南壯。當對這兩個語支的同源詞和從廣西南部直到越南、老撾、泰國、緬甸、雲南等邊境地區的語言(或稱為台語西南語支一SouthWesternTai)進行比較時,可以發現語音、意義都相同的詞非常之多以至可以相信:它們屬於同一個語係,即台語係。巴尼.古拉瓦尼,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