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3 / 3)

此外,壯族和泰族的基本生活用語特別是古語也都近同。如:

親屬稱謂

“波乜”(父母),“比儂”(兄弟姐妹、親戚),“波儂”(親家公)、“婭儂”(親家母),“代”(外婆)、“達”(外公),“納迎”(姨娘)、“納才”(舅父),“陸、蘭、倫”(兒子、孫子、重孫),等。

信俗詞語

“彼”(鬼神),“昆”(靈魂),“贖昆”、“僂昆”(招魂、贖魂),“乜末”(巫婆),“布魔”(男巫師)等。壯族和泰族民間都有叫“督額”水怪變美女的故事傳說。

生育病症詞語

“墮發”(分娩),“確烏(切)”(周歲、兒子、長大),“本熙”(發冷發熱、感冒、殺、死),等等。

交易詞語

“買賣”一詞,壯語叫“開司”,泰語叫“司開”,“買東西”叫“司孔”,“太貴”叫“坪賴”,討價還價就說“坪賴眉歐”(太貴不要),等等。

其他生活基本詞語

如睡覺、起身、坐下、站立、行走,來去、先後、高低等,壯泰語均相同。“板”,意含耕作區、居住地、家,泰語保留著原始意義指稱家;而現代壯語多泛稱為村莊聚落。

通過這些詞語的比較,說明壯族和泰族是母語同源,他們的先民共同創造了亞洲的稻作文明,經過漫長的曆史長河,在各自的國度裏,平行發展成為兩個民族。

從數詞看壯泰族群的分化與遷徙

黃興球

壯泰族群包括28個民族,廣泛分布於中國南部、越南北部、老撾和泰國全境、緬甸的撣邦、印度的阿薩姆邦,本文通過比較壯、傣、岱儂、泰、佬等民族語言中的數詞與粵語、越南的漢越語、南寧平話中數詞的語音,認為壯、傣、泰、佬諸民族的數詞中既有借漢數詞,又有原生數詞。

壯泰族群的原生數詞可以確定的有“一”(deu1)、“二”(so:g1)、“三”(saim1)、“四”(si5)、“五”(ha3)、“六”(hok7)。其中“三”(sai)、“四”(si5)、“五”(ha3)有可能是與漢語同源的數詞。壯泰族群的借漢數詞有“一”(it7)、“二”(gei6)、“五”(gu4)、“六”(lok8)、“七”(tsatVtset7)、“八”(pe:t7)、“九”(kau3/kju3)、“十”(sip7/pip8)。

由於越南語中的漢越語數詞“七”的語音是th聲母,屬於上古漢語特點,說明漢越語借漢詞發生的時間早於唐代以前。而壯泰族群的數詞中的漢語借詞都沒有th母的語音,證明其借漢發生的時間是公元4一7世紀的中古時期。在中古時期,壯泰族群先民、粵語操持者、平話操持者是在冋一個時間段接受著一樣的數詞係統,他們就必然是在同一個互為連接的一大片廣闊的區域內生活著。壯泰族群就是在學會了中古漢語的數詞之後,有部分離開這片區域,這個地域就是壯泰族群遷移的始發站。傣、泰、佬、撣諸民族在停留於古廣信的時候,學會了這種“廣信話”裏的數詞,並將之帶到新的居住地繼續使用。平話、粵語的數詞也是從這種“權威方言”中發展來的,所以壯泰族群語言、平話、粵語這三種語(方)言中的數詞才會有驚人的相似。壯、傣、泰、佬諸民族正是由此時、此地,帶著已經學會的借漢數詞走向遠方的中南半島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