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 / 2)

第七章

社一泰語言研究綜述

(泰國)蒙尼賓波龍素提拉(泰國)巴尼古拉瓦尼

泰國學者和到泰國學習的壯族學生通過比較或是非比較的方法對壯語和泰語進行了不少研究。如果我們從語言結構層次(即語音、詞彙和句型三個層次)對這些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語言方麵的成果大部分為語音和詞彙層次的研究。在語音方麵,大部分是研究各地壯語的聲調、輔音、元音,包括北壯和南壯。這些研究成果采用田野調査的材料,約200-300個詞,可以說,有不少於20種壯語方言的語音研究。與曼穀泰語比較後發現:壯語南部方言的語音,不管是輔音數量還是輔音本身,都比北部方言更接近曼穀泰語。在元音方麵,泰語元音有長、短音之分,壯語沒有。泰語的複合元音不像壯語那麼複雜,壯語的輔音數量要多於泰語。

詞彙方麵,有多個層次和角度的研究,如詞的構成,即:重疊詞、合成詞和複合詞;民族學方麵,有顏色詞、親屬稱謂、村落命名等研究;反映了兩個民族相似或不同的生活狀況;詞類方麵,有量詞、時間詞等研究。

通過壯語與曼穀泰語詞彙方麵的比較研究發現,構詞的方法相同,但構詞的形式不完全相同,如都有重疊詞,但重疊的形式既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如相同的疊韻重疊詞:

重疊形式不一樣的,如:曼穀泰語裏,不管第一音節的元音是什麼,雙音節重疊詞的第二音節的元音總是3,如或,如。而南壯的則是e音(蒙文彪,1988),等等。

複合詞,既有泰語或壯語固有詞的複合,也有與外來語的複合,如:

單一語言的複合:

與外來語複合:

在壯一泰合成詞研究中發現(巴尼古拉瓦尼,1986),兩種語言都有通過合成來創造新詞的方法,但是現在壯族人很少創造新詞了,更多的是使用漢語音譯詞。研究表明:壯一泰詞的合成有詞形和詞義都相同、詞義相同詞形不同、民族詞與外來語合成、外來語合成等情況。如:

詞形和詞義都相同:

詞義相同詞形不同:

泰語:包頭巾pha:3phok3phom5

壯語:包頭巾pa3kjau3

與外來語合成:

泰語:火車rot41(巴利一梵語+泰語)

壯語:學生lookha:k5(壯+漢語潮州方言)

外來語合成:

泰語:汽車rot4yon1(巴利/梵語+巴利一梵語)

壯語:東西tog6kai5(漢語普通話+漢語廣東方言)

合成詞的研究表明:壯泰在創造合成詞的方法方麵有相同的地方,有一些相同的原始合成詞。此外還表明,兩種語言受到不同的外來語的影響,即漢語(壯)和巴利一梵語(泰)。

在民族學方麵,對基本顏色詞的研究發現,壯泰語的基本顏色詞數量不一致。同一顏色,壯語有不止一個的顏色詞,如“綠色”有兩個詞,一個是同源詞,另一個是外來詞。

武鳴:heu1龍州:kheu1邕寧:lok6

此外還發現,有的基本顏色詞有兩個同源詞,如:

白色武鳴:pw:k8龍州:kha:!!1

泰語裏兩個都使用,即kha:w5是基本顏色詞,phiak2表示不正常的白。

親屬稱謂詞的研究發現,壯泰有很多相同的詞。值得注意的是,壯語借用漢語來稱呼父係親戚的較多,如:kog1,kug1“爺爺”和toko1“叔扭”。而泰語正式用語和皇室用語中的親屬稱謂則借用巴利一梵語,如:bda'madaphrAirsa:5分別譯為“父親、母親、王媳”,等等。

壯語地名和泰國東北部地名的比較研究結果表明,有一組詞在壯語和泰語中的使用率都較高,如:

田泰語:na:33壯語:na:11

村泰語:ba:n41壯語:ban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