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3 / 3)

(四)魂魄信仰

雖然魂魄信仰是操泰語語族人們的古老文化,但在東南亞所有的民族中也得到廣泛的承認。魂魄信仰認為人類本身是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一是身體部分;一是虛體部分,稱為魂魄。自然界的物體都有魂魄存在,如牛魂、穀倉魂、田魂。

魂魄與靈魂不同,人一旦死去靈魂也會隨之消失,但死者的魂魄仍然存在,而且不管在世界的哪個地方它都會盡量找回到自己的家。

魂魄隻有一個,但從人一出生開始就分散到身體的各個部分,每一部位都同等重要,甚至和身體一樣重要。因為身體必須要有魂魄,沒有魂魄就沒有生命,所以有生命的身體必須有魂魄,例如:首魂魄、眼魂魄、手魂魄、臂魂魄、腿魂魄等,共有32種魂魄分布在身體各器官中。

因此過去的人們相信,如果魂魄附在身體上,主人就會得到幸福,但如果魂魄離開了身體,主人的幸福便會離去,造成異常,也許會產生疾病甚至死亡。所以一旦人生病便表示魂魄離開了身體,有必要舉行招魂儀式,讓它如從前一樣回到體內,’這樣才會平安幸福。

各地有關魂魄的儀式,叫法不一,如叫魂、求魄、招魂等等。這種儀式最早出現在大約3〇〇〇年以前科技落後的農業社會,反映了人與家庭、人與族群之間在親屬體製下的關係。不管發生好事或壞事,如做噩夢、發生意外事故或其他天災人禍,親屬們就會舉行招魂儀式。

為招魂儀式做法術的人將背誦招魂詞,這是八字韻律詩,做法術的人叫“末魂”,就是巫師,相當於專家,如後來各宗教的僧人。他們以音樂為工具與魂魄和超自然力交流,主要是用鑼和笙,後來又稱為鼓-笛或笛r鼓(巴尼翁帖,蘇吉.翁貼,2005:93)。

在壯族社會中,主持儀式與靈魂世界聯係的人分為兩種,即“巫婆”和“巫師”。巫婆為女性,有著鬼神賦予的神奇力量,可以通過使人生病或神誌恍惚給魂魄發送信號;而巫師為_性,他們通過從師傅那兒係統學來的誦經和儀式與靈魂世界聯係(素密比第帕,撒瑪猜普法宛,2000:56)。泰國東北部的泰族和越南的黑泰以及泰國黑泰同樣都是讓巫婆負責招魂,主持儀式為人治病,方法相似。

飲食

除了魂魄信仰之外,壯族還有用雞骨占卦、在儀式上吃糯米飯、文身、喜歡吃醃酸的食品,如酸魚、幹魚、涼拌肉、嚼檳榔和在求婚儀式上使用檳榔等風俗習慣(巴尼古拉瓦妮,1988:25)。這與泰族和本地區的其他民族很相似。食物是人類熟悉的東西,飲食習慣在人類文化中最難改變的。因此飲食研究可以反映出與環境、信仰、培育以及傳統風俗儀式等相關的生活方式。由於在祭拜祖先儀式上用的食物都是根據傳統信仰而做的,因此變化不大。因為除了要取悅神靈,讓他們吃到熟悉的食物之外,主持儀式的人在儀式結束後也將會吃這些食物,他們習慣了這種味道,認為這是最美味的、最可口的而且是最有價值的。子孫們也相信,選擇最好的食物來祭祀,除了是對祖先的孝敬之外,還為了取悅神靈,讓他們為家庭和村子帶來幸福、富裕。正因為如此,糯米成了各種儀式上不可缺少的東西,例如五色糯米飯、糯米粽、糯米糕。盡管壯族以大米為主食,但在過去也和蘭那人和泰國東北部的人們一樣,把糯米當作主食,現在隻是儀式上的象征。糯米粽的做法與泰國一種甜點的製作方法相似,即把糯米浸泡後蒸熟,倒人臼中舂碎後分成一塊一塊,包人芝麻紅糖為陷,揉成圓形。人們相信喝生血能滋補身體,用浸米水(泡糯米的水)醃製菜、魚、蟹,這些原始的飲食習慣,在泰國農村也都普遍存在。

總的來說,壯泰學者在文化信仰和風俗習慣方麵的交流資料和知識為台學研究提供了廣泛的有貢獻性的知識依據。由於壯族是壯泰族群中最偉大的民族,從人口的角度來看,人數是最多的,達到1400萬人。壯族還擁有從史前或者說至少3000年不間斷的傳統文化和社會發展進程。而且壯族是銅鼓文化的始祖,在尚未受到漢文化和印度文化影響之前,銅鼓是東南亞地區文明時代開始的象征。這可以從崖壁上的大型圖畫中看出,它描繪了重要而神聖的民族儀式,儀式的中心是銅鼓。直到今天,銅鼓依然具有其重要性。壯族在舉行祭蛙活動中的求雨儀式,銅鼓是祈福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泰國人在各種重要的儀式中仍使用銅鼓,如開犁典禮)可以說,壯族是這些風俗、儀式傳承者,從青銅器時代直至今天。

女性的重要性

大多數的農耕儀式都反映了豐收與氣候的關係以及女性作為孕育能產的象征的信仰。因此在農耕的每一個重要階段,從撒種儀式、插秧到栽種,開頭都會讓女性主持儀式。壯族婦女和泰族婦女在儀式上擁有無尚的權力,有與鬼神和超自然力溝通聯係的神奇力量。這些可以從婦女作為巫婆、招魂人和治病者的作用中看出。在某些村莊,如天峨縣的祭蛙求雨儀式中,還有讓男性戴上麵具打扮成女性敲擊兩麵雙麵鼓的風俗。在整個儀式中男性負責擊奏銅鼓。在耕作表演儀式中,參加儀式的每個人都必須對打扮成女性的兩位男性前方的轎子中的蛙魂致敬,這兩位男性就如同慶祝儀式上的主席。戴麵具及女性的裝扮說明在受漢文化影響之前,女性在村子裏起著領導作用,負責擊鼓告知村民可以集合準備開始耕作了。求雨儀式中女性的重要性這一特征與古老傳說《米洛甲》相一致,米洛甲是人類的創造者。泰國宋幹節的儀式雖說源自於印度,但通過女性作為宋幹節灑水儀式的帶頭人及祈求豐收占卦儀式的主持人,清楚地反映了女性的作用和獨立(巴尼翁帖,2000)。

壯族文化文獻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即壯族文明反映了東南亞地區(包括中國南部,中國人稱為“越”的各民族聚居地)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悠久而複雜的社會與文化。因為如果沒有壯族作為上述文明的傳承者,泰國人也就沒有具體實在的證據說明泰國文化也是這一地區中最古老的根源(西薩威立頗東,1991)。不能否認,上述共同文化特征不僅在壯族和泰族中存在,而是屬於整個地區的,因為在其他語係的民族中也存在。因此,壯泰文化隻是這一地區史前人類共同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