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3 / 3)

吞力村是位於那坡縣內的一個壯族小村落。政府正著力開發為旅遊景點,可以看到,村裏建起新的樓房來接待遊客,無論是壯族博物館、洗手間,還是表演場與商店,都比較嶄新。同時還改造原有的壯族房屋,以作為接待遊客的旅館,但依然保持著壯族傳統的建築風格。當然村子還保留有傳統的高腳屋式建築,整棟房子高抬,底層封閉用以存放農用具和飼養動物。可以注意到,這個村子裏的壯族房屋幾乎都是大房子,應該是大家庭。筆者有機會采訪一家傳統民居的主人並參觀其屋內構造。被采訪者:蒙尼(音譯),年齡50歲,房於為大房子,居住5人,有70歲的母親、丈夫、兩個男孩、一個5歲的女孩。

龍勝壯鄉

壯鄉位於距桂林市120公裏的龍勝縣內,是一個建在半山腰的村落。其民居建築為高腳樓。平安鄉是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遊客喜歡到此觀看有名的梯田,並遊覽鄉村,吃中午飯,上山頂休憩。壯鄉已經裝修一新,有如旅店,但還保留著傳統的壯族建築。筆者走進一間破廢了的房子,發現與泰國房子有著相似的特征,有空闊的底層,一部分用以存放物品與飼養動物。房間裏用麵板分隔,但未見使用釘子,隻用楔子,整棟房子可以拆開。屋簷的結構特征與蘭那相似,尤其是大的房子,牆壁為板壁,即每一塊板壁都是現成的,粘合在一起即可,很像泰國房子。

筆者采訪了廣西民族大學壯-泰專家範宏貴教授,範教授著有《同根生的民族》,他對壯族民居作如下總結:

壯族民居,古老,原為兩層木製房屋,有著六七千年的曆史。在杭州有百越民族的古跡,百越民族就是壯族的祖先,後來遷移到中國南部(有約2000年的文字記載)。

古壯人崇拜青蛙(另一種稱法:青蛙文化),有螞蝸節,認為青蛙賜予雨水。銅鼓是13個民族的共同文化。

布洛陀是壯族民居的創始祖。古代壯人建房子時講究將房子偏向前麵寬闊的地方,不講究東西南北方向,但講究風向與水向。

講究房子的主梁柱,要插得穩當。有插主梁的儀式。光線與風向是決定房子方向的主要原則。

第三部分:從壯泰民居看兩民族在過去的共同印象

壯泰民族的過去共同印象是從考察中總結出的初步結果而已,隻為喚起兩國學者對壯泰民居的關注與研究的熱情而已。所總結的結論可能有對有錯,這取決於每個人的判斷。因為筆者沒有時間能夠進行更深入的調查研究。

從民居的組合結構命名看

筆者發現,雖然是壯族人,但用泰語來交流、采訪,也能夠較好地溝通。筆者用傳統的采訪方式對民居的組成部分名稱進行詢問並進入被采訪者家中觀察。被采訪者叫“蒙尼”(音譯),50歲,家中住5口人,有70歲的母親、丈夫、兩個小孩,其中女兒5歲。筆者就其同音同義詞在北壯、南壯(吞力村)與泰語進行了比較,結果如表格所示。

從民居的結構、樣式上看

壯族與傣族房屋屋頂的結構都采用逐層出枋承托童柱方法。蘭那一帶稱為分力模型,應該是受漢族的影響。

接木技術與打地基特征有著相似點,隻是壯族民居比傣族民居尤其是傣勒、傣元、傣暹羅

更為古老原始。

壯族民居的牆壁的構造與泰國的很相似,尤其是泰國中部的房屋牆壁。其他的如打孔與排風等特征也很相似。

門窗的樣式均采用轉軸模式,可以推斷是受到漢族的影響。

壯族的屋頂樣式、高腳式與蘭那傣族民居有相似點;壯族古老的屋腳地居式的房子,屋頂有屋簷伸出,這與泰國中部的房子的屋簷非常相似。

從民居的使用功能與相關習俗看

傣式民居的外廊也許是從壯族幹欄式建築的曬台演變而來。

壯族與傣族房子裏的灶台與廚房有著相似建築特征與使用功能,灶台上方都有放廚房用具和幹貨的架子。

壯族與傣族的房子,尤其是大傣民居,都有相似的祭台,被稱為“坑帕拉”。放置的地方要高過頭部,不像漢族與地齊平。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傣式民居與壯式民居,尤其是高腳屋,有著很多相似點。在這些相似點上,應該有受漢族影響的因素,如在木材運用技術上、建築的細節與花紋上,如兩個民族的屋頂結構特征都受到漢族的影響、木梁的連接不用釘子、門窗的開關為轉軸、都有祭祀祖先的祭台等等。此外,筆者注意到,在中國境內的傣式民居與壯式民居規模較大,有許多段梁柱,多為大家庭聚居,在同一屋簷下且規模都較大。與在泰國、緬甸、老撾、越南的小型傣式民居不同,當要為子孫們擴建房子時,就建在父母的土地的附近。即使是大家庭,如泰國中部的房子,用外廊來連接擴建,但還會有小巷把它們隔開。這些區別主要由於中國的地理環境多為高山,氣候寒冷,用於建築房子的木材粗大完整,使得中國西雙版納的傣式民居與廣西的壯式民居呈現大規模且同一屋簷的特點。而中國境外的其他傣式民居則規模小。這一點非常值得繼續深入研究。

從這次研究中得到的另一點啟示是,是否僚-台-泰的民居形式僅有一種即兩層高腳屋,底層空敞。從考察的結果看,在元陽還出現部分傣式民居為夯土結構,雙層、屋腳不抬起。這地方的傣族人從采訪中得知至少有兩代人以上是不曾遷移。我們是否能夠把上述傣族人的這種夯土結構的房子歸為傣式民居的另…種風格?或者說是因為受到漢族建築的影響,正如德宏州的大傣族民居一樣?因為當地居民說,之所以用夯土修建房子是因為所處地勢為山間平原,沒有足夠的大樹,氣候寒冷。這種情況值得繼續研究。

筆者認為,為進一步促進壯泰民族之間的了解,促進對泰-中共同文化之下的傣式民居的了解,尤其是能清楚地看到這些古民居的價值,今後為兩國創造更大的利益,泰國與中國的人類學學者應該共同合作進行多學科性的綜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