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2 / 3)

臘月初七這天,寶蓮師太果然帶了八位徒子徒孫過來。別後重聚,師徒自然喜不自勝,小小的清涼庵裏到處都是歡聲笑語。

傍晚,師太說要到山上走走,水月勸她先歇一歇,明天搞完儀式再走不遲,師太卻說,明天有一場大雪,我去不了。水月隻好陪她走出庵去。

到了獅子洞前,師太跪下莊重頂禮。水月不知何故,隻好喊一聲“慧昱”,倉促隨她。慧昱從洞裏出來,看見老師太在行大禮,急忙道:“師太趕快起來!”師太被水月扶起來,一邊往裏走一邊道:“此洞曆來藏龍臥虎,我豈能不拜?”

秦老謅正坐在洞裏喝茶,見師太進來,他局促地站起。慧昱向師太簡單介紹了一下,師太看著秦老謅說:“好一棵老蘑菇。”說罷轉身出洞,沿小路向東走了下去,水月和慧昱跟在她的身後。

走到羅漢榻旁邊,師太拍著那塊巨石說:“慧昱師,知道這是誰的座位麼?”慧昱說:“當地人傳說,唐代有位僧人,吃睡坐臥都在這石頭上,直至涅槃。”師太一笑:“那就是你。”慧昱和水月麵麵相覷,都很吃驚。水月麵向慧昱合掌道:“頂禮羅漢。”慧昱急忙答禮:“別!水月師你幹嘛取笑我呢。”水月說:“怎麼會是取笑。我師父從來不打妄語的。”慧昱便站在那裏看那巨石。他想,如果那個奉梵和尚是我曾經的前生,一千多年來經過了多少次生死輪回才成為現在的慧昱?當年我在取經路上失身失心,經過一千多年的累世修行,今生雖也遭遇情緣,但總算還能把持得住,說明我還是有進步的嘛,嗬嗬。

水月向上麵一指:“那就是飛雲寺,師父要上去看麼?”師太搖搖頭:“那兒現在死氣沉沉,不去也罷。”說完這話,就往回走。

第二天早晨,果然下起了雪花。好在路上沒有多少積存,有關領導、飛雲寺僧眾、遠近居士和山下村民來了一大批,把清涼庵站得滿滿當當。儀式一項一項,如法如儀。最後寶蓮師太為水月住持送座,說出這麼幾句法語:

瑞雪蒼茫布六合,

生死大夢誰先覺?

芙蓉山上得清涼,

蓮風丕振遍娑婆。

十點半,儀式結束,來客四散,有兩位姑娘卻跪在院中雪地裏不走,要求出家。水月問了問,原來她們來自十裏外的一個村子,平時在外地打工受了不少欺侮,聽說芙蓉山有了尼姑庵,就商量好了一塊出家。水月慨歎幾聲,讓她們先住一段再說,二位姑娘急忙叩頭謝過。

雪依然在下,滿山皆白。慧昱回到獅子洞,發現秦老謅不在這裏,便知他又去撿雪菇去了。

到了晚上,秦老謅沒有回來。他想,老漢不會是出事了吧?他走出洞去,向各個方麵喊了起來,可是聽到的隻有回聲。他想去找一找,然而四處黑古隆冬,沒法行走,隻好回到洞裏坐等天亮。

雪下到半夜停了。天一亮,慧昱就踏著積雪,四處尋找起來。他繞過天竺峰,找到禮西台,找到流雲峽,找到大悲頂,再一直找到觀日峰,突然看到在一塊平地上有一個異物。

那物像一個白白的蘑菇,隻是菇帽較小,菇身較粗。難道真有雪菇?難道今天讓我慧昱發現了?他急急忙忙跑了過去。

待到近了,才發現是一個人坐在那裏。他頭戴鬥笠,披了厚厚的一身雪。鬥笠下麵,是秦老謅的臉和胡子。慧昱喊了兩聲,秦老謅一動不動,也不答應。近前看看,他眼睛閉著,神態安祥。再試試鼻息,連一絲也沒有了。

“老謅!”

慧昱喊他一聲,接著哭了起來。

哭過一會兒,他想,秦老謅一輩子心心念念想找到雪菇,讓自己永生不死,到頭來也沒能如願,真是可悲可歎。

然而,他看著眼前老漢這尊坐像,卻覺得是那麼可愛,那麼聖潔。他想,如果就讓他一直在這裏坐下去,有多麼好嗬。

他拿出手機打給熱砂主人,讓他帶著相機趕快上山。

兩個小時後,熱砂主人到了秦老謅的麵前。這位雕塑家,眼含熱淚,端著相機,繞著老漢拍了又拍。他說,他一定要選取一塊上好的漢白玉,將這個形象盡快塑好,永久地安放在這裏。作品名稱,就叫《雪菇》。

慧昱向他深深道謝,接著去通知秦老謅的家人。

年後,熱砂主人將作品完成,就帶一幫人來山上安放。慧昱看看,那雕像遠看像雪菇,近看像秦老謅,都在似與不似之間,深感滿意。熱砂主人說,忘了做一牌子,把秦老謅尋雪菇的故事介紹介紹。慧昱說,不用了,讓他的故事在這山裏自然生長,隨緣流變吧。若幹年後,人們謅出關於秦老謅的許多故事,豈不是更有意思?熱砂主人聽了,點頭道:對對對,那樣更妙!

怡春禪社社長曹三同也一塊兒來了。等到雕像安放完畢,他說:“慧昱師父,我們禪社建了個網站,請你看一看。”說罷,他將身上背著的一個大包打開,掏出了一台筆記本電腦。他用無線上網的方式,很快打開了網頁。慧昱看到,那網站就叫作“平常禪”,內容已經十分豐富,欄目有禪宗經典,有公案故事,有參禪心得,有平常禪。打開平常禪欄目再看,有慧昱的那篇論文,有禪友們的大量貼子。在右上角有一欄目,標題為“慧昱禪師答疑”。曹三同指著那兒說:“這兒是留給你的,你看,現在已經有不少人給你提問題了。”慧昱看看那些問題,有請教修“平常禪”的下手處的,有請他解釋“平常禪”與當代禪師提出的“安祥禪”、“生活禪”有何不同的,當然也有對他發出詰難的。慧昱說:“我怎麼回答他們?我住在山洞裏又沒有電腦。”曹三同拍著那台筆記本說:“這就是給你的。”慧昱道:“這麼貴重的東西,我怎麼敢要。”熱砂主人說:“你就收下吧,這是我們禪社全體成員捐款買給你的,就是想讓你用網絡的方式倡導平常禪,推廣平常禪。上網費用我們給你交,你隻要找地方給電池充電就行了。”慧昱無比感激,合掌道:“慧昱那就收下。讓咱們共同營造網上禪苑,讓更多人了解平常禪,修習平常禪。”

慧昱把電腦抱回獅子洞,將禪友們提出的問題一一答複,並對平常禪網站做了一些必要的更新和完善。從此,他每天都要上網一段時間,孜孜不倦,“平常禪”網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禪僧、居士和社會上的禪學愛好者。針對社會上有精神疾患的人日益增多的現實情況,他還特別開設了網上心理谘詢業務,解答人生難題,勸誡人們對萬事萬物都以平常心處之,結果大受歡迎。有許多人解除心結,改換心態,在人生道路中化險為夷或絕處逢生。江西有一個中學生高考落榜,在網吧裏與慧昱聊了兩天兩夜,最後打消了自殺的念頭,準備到一家技校學習謀生技能,報效父母。遼寧一位年輕的機關幹部,因為與頂頭上司不睦,處處受到排擠打壓,準備了炸藥要和上司同歸於盡,慧昱一次次與他通信,終於讓他放棄打算,坦然麵對厄運。還有人不滿足於網上交流,或打電話,或專程跑到芙蓉山與慧昱交流,或請慧昱到外地講學。慧昱既要應付這些,還要管理茶園,忙得不亦樂乎。

這期間,西山那兒炮聲一直不斷。清明前後,炮聲忽然停了。慧昱到禮西台上看看,原來那臥佛基本修成,鼻子像鼻子,脖子像脖子,隻是那幾處裸露的山體和別處相比,白慘慘的十分難看。他想,這樣毀山造佛,肯定有悖佛陀的本意。

正鬱悶地在禮西台上坐著,悟相來了。慧昱不無譏諷地道:“臥佛成了,你這發現者可立了大功了!”

悟相羞笑一下:“學兄,我知道你不同意建這臥佛。可你看看,現在全國許多地方不都在建麼,有依山而造的,有石刻銅鑄的,而且競賽似的,造得越大越好,越豪華越好。這不全是佛家所為,好多是一些俗人借佛斂財。不過,飛雲寺經費艱難,造一尊臥佛,也許能夠緩解。過幾天,申式朋就派人把這禮西台建個圍欄,誰上來誰買票。”

慧昱說:“其實不造這臥佛也成。再堅持一兩年,那些茶園就能養活咱們了。”

悟相驚訝地看著他:“你準備把那些茶園給寺裏?你辛辛苦苦開了兩年,有十來畝呢。”

慧昱說:“不給寺裏給誰,我自己還用幾個錢?”

悟相低下頭,沉默良久才說:“慧昱,和你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我想接雨老的衣缽,就拜他為師改名易號,現在想想真是可恥!”

慧昱說:“老和尚不是已經傳給你藏寶偈了麼,等他歸西後,再把貝葉經取下來,你就什麼都有了。”

悟相更加羞慚:“慧昱你別說了,他給我這兩樣東西,我也當不了住持,以後還是由你來幹。到那時,我還是你的老同學一凡,你讓我幹啥我就幹啥。”

慧昱見他說得懇切,便抓住他的手,久久沒有放開。過了一會兒,他又一笑:“好像下一任住持咱倆就能決定了似的,別忘了要由大眾推舉。”

悟相說:“大眾肯定推你。”

接著,悟相告訴慧昱,老和尚身體一天比一天差,看樣子剩下的日子已經不多,他現在迫切想找到寶物,想親眼看看那到底是什麼東西。慧昱說:“臥佛不就是那件寶物麼?”悟相搖頭道:“不是,我當時是牽強附會,理解錯了,老和尚也說我解得不對。但對外宣傳,就說是解開藏寶偈才找到了臥佛。老和尚不甘心,他說,飛雲寺傳承的衣缽,有一件貝葉經足夠,藏寶偈可以讓別人知道,不管由誰破解,都是好事,反正要把芙蓉山的這個迷團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