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仍在(2 / 3)

1995年,吳曉邦與我們揮手告別

名字前麵寫著“一代舞魂”

而沙溪鎮的街坊們習慣稱他

跳舞的人。一座仿上海先施公司的建築

被用來展示離古鎮甚遠的

現代舞蹈。天涯處處芳草

黃禮孩駐足,流連,似乎有話要說

終究默然離去。大師身後

藝術跟前,連傳奇都變得黯淡

又何嚐過往者的隻言片語呢。

6

年輕的女導遊依舊把她叫做

顧媽媽。這個從沙溪鎮洪涇村走出來的

漁民後代,文革紅人

曾經把北瓜和看圖講用稿

送到北京並把獲贈的芒果

一直供奉到不知所終的鄉村老嫗

晚景寂寞,靠賣冰棒

補貼家用——在沙溪鎮文史館

她是一個符號記錄時代

她是一個詩人允許目不識丁。

7

這個夜晚屬於沙溪,屬於沙溪中學

歸根結底,屬於詩歌——

在李少君的慫恿下,學生們

把最熱烈的掌聲獻給了

追光燈下的詩人(不設防的古鎮

越來越少,拒絕詩歌的校園

卻日益增多)。這一夜

這一頁,喝過酒的人正在談論愛情

住進梅村客棧的人要寫詩

打台球的少年,不看月亮。

8

最後我們回到老街,回到

把橋身修到民居裏麵的七浦塘兩岸

霓虹臥波,冰輪滿月

唯聞船櫓欸乃而不見舟行

生活的真相橫穿市井以這

從姚涇路到白雲路

從美到美的發現

對枕河沙溪的了解我們需要一個補課的

過程:綠色沿著石頭罅隙

長出滄桑,說你好,又說再見。

第十一章 龍麒源·百丈漈

1

征服山水,還是向山水投誠?旅遊者的

問題,同樣困擾著聚此的詩人們

11月的北方已經蒼涼不堪

但這裏的植物還在貢獻著一張張

綠意盎然的臉:雨說下就下

雲霧的出現和離去似乎也沒有什麼規律可言

傘下行走的詩人,駐足照相的詩人

按計劃造訪紅楓古道的詩人

在文聯主席的茶園裏品茗的詩人

此時都是去往龍麒源的

詩人:天開畫屏,鋼鐵也有為美羈絆的時候

置身壯觀的闊葉叢林和更為壯觀的

窒息般的深綠,大巴停住了

導遊帶領大家過鐵索橋(飛翠湖就在腳下)

過桃源洞(佘鄉,佘鄉人

時光的遠親,迎麵而來……)

拋磚引玉,這首小詩就寫到這裏吧

(此後刪去三五個小時,或者

十數詩行),關於龍麒源

詩人們——從李南,鐵夫,藍野

到李寒,董瑞光,翁美玲,孫忠曉,江離,東涯

將另有解讀,在另外的時刻,另外的紙上

2

古曰:“萬山深處忽辟平疇,高曠絕塵……”

在百丈漈,每一個用來形容山水的新比喻

都顯得力不從心;每一個外鄉人的

尖叫,都不會被視為

對自然和美的冒犯——詩人慕白踱著主人的步子

向大家介紹文成縣的旅遊頭牌——

一漈,百丈高;二漈,百丈深

三漈,百丈寬……一目了然的漢字

並不能代表一目了然的風光

遭遇百丈漈之前,大家最先看到的是

百丈漈水庫(像很多水庫一樣

它的身份,如今也變成天頂湖了)

湖岸邊的南田鎮上,帝師劉基生死於斯

不允許砌條石塊石的墓園剛好配得上

這九龍搶珠的山水傳奇……

大家自上而下,走山徑,下石階

在一漈跟前仰望,向拍案而起的憤怒之水致敬

(這站立起來的水的火焰啊!)

在二漈中間流連,大珠小珠落入玉盤

虛構當地口音的豔遇

與詩歌的個性化暴力達成往事理解不了的

妥協;在三漈尾處稍事歇息

等待大巴載走這個黃昏,這些灌滿湖光山色的腳步

這支終於讓主人慕白放下心來的小部隊

第十二章 壬辰年,海口補遺

1

飛機降落於美蘭機場:這是本次空中旅行的

計劃內安排。林森在出口處

向我揮手——他斜挎背包

一臉英俊,經過他身邊的美女們

沒有一個知道他是一位詩人

沒有一個向他索取詩集並請求簽名

——後悔吧你們

——不後悔的都一心沙礫

2

海南是一個島嶼,不設收費站的

高速公路,自成一體,有點飛地的味道

海南必須是一個島嶼

隻能是一個島嶼

對此我不打算置疑——但也沒有

輕易相信(地圖上的說法

也犯一廂情願的錯誤)

用事實說話,但事實與悖論

並非不共戴天的關係

比如現在,我就遲遲沒有進入角色

找到與島嶼相對應的感覺

3

進入市區,住城市森林度假酒店

李少君說,必須的;晚餐

則是即興的——即來即坐

即坐即飲,即食——祖國能不能變成一張餐桌?

回答是肯定的,詩歌倘有帝王

今夜的海口便是

故宮遷徙的首都

“海南正在成為一艘詩歌之船”

船長們說,這是完全可能的

4

文筆峰:白玉蟾晚年修行悟道之處

白玉蟾何許人也?簡單說吧

一個學人,詩人,畫家,書家,雲遊者

南宗的先驅……由無生有

驚鴻一瞥,傳奇不過如此:

“或狂走,或兀坐,

或鎮日酣睡,或長夜獨立”

而沉香館無非文筆峰的一個附件

沉香的百度百科是

藥材名,含有樹脂的木料,一部小說

一個傳說中的人物。當聞香

成為一種表演,當表演

成為一種級別,想種植風樹並使其受傷的人

多了起來(一片萬錢的死沉啊)

5

以海南島命名的雙年詩歌獎決定授予

寫碑的詩人:寫詩就是寫碑

雖然寫碑不是職業——

主辦方說:“獎金並不改變文本的成色”

(似乎,八萬元一無是處)

南方的下午,非自然的光線

照耀著頒獎者的調侃:“這是羅迪

這是羅迪貢獻的獎金——現金!”

6

作為詩歌聚義的保留節目,朗誦會

被安排在茶民公社。從一個現場

到另一個現場,帶路的符力幾乎沒有發揮作用

詩人們三三兩兩,沒有走失一個

撫琴,品茗,聽詩

有風經過窗外,異鄉恍如故鄉

老雷的兒子和老朱的女兒開始玩一種

撲克牌遊戲,一場豪賭

老雷的兒子說:“我押一日。”

老朱的女兒在玩過三局以後才明白過來

昆明一日等於廣州的一億

但此時,她至少已經輸了三億

7

盛宴之後,各奔東西。行李箱上的

托運憑據還沒來得及撕去

又要被新的托運憑據覆蓋

有人去看博鼇,有人去見三亞,更多的人

回了來時的城市。滯留者

穿過教人如何購買彩票的地攤

到老街區幸會著名的騎樓

到五公祠和海瑞墓

走馬觀花,到瓊台書院搜尋昔日的

愛情故事(這裏不售門票)

到新埠島打聽出海為生的周亞清

(輪椅是他的雙腿)

最後——去老店吃文昌雞

去超市買椰子食品:作為到此一遊的

有形證據,提交給小別的濟南

第十三章 與黃岩書

1

把布袋山理解成一處景觀是遊人的事情。

布袋坑村的鄉親們認為

除了盤山公路,和盤旋其中的汽車

這裏的山水,草木

閉塞,困頓,都是祖宗給予的

恩賜或者懲罰:溪流古橋,木屋石牆,碧樹竹林

所謂記憶,無非青苔覆蓋了石階

所謂新鮮生活無非審美的

倦怠呈現,而旅遊後遺症已在土雞身上

打開了缺口——它們三三兩兩

覓食,散步,與幾位詩人

不期而遇……多麼殘忍的詩意啊

在布袋和尚遠走的時代

布袋山隻有成為一處景觀,布袋山的旅館

隻有接受話筒、網線和座便器

讓乘坐大巴直奔主題的客人

在生活一角也能找到被時代控製的感覺。

2

大清光緒六年,慈溪人沈可田在黃岩縣城

打出了沈寶山藥店的招牌

吃飯,生病,人之常情,亂世難免

在一塊木頭製成的牌匾裏提取

黃金品質,這個慈甬巨商毫不懷疑自己的

眼光:之後132年,發生了很多

他想到和沒有想到的事情——

從懸宰仙鹿到西湖博覽會一等獎

從浴火重生到兵匪洗劫,到公私合營

到“中華老字號”加身

再到此時,一群詩人蒞臨參觀

讚歎——長袍馬褂的股份製

和西裝革履的有限公司,始終長著一張

虔修丸散的臉,而他的意願

已經成為祖訓滲透在燙金的招牌中。

大清光緒六年,潛龍在淵,政府開始籌辦水師學堂

慈溪人沈可田35歲,在黃岩縣城

他和他的沈寶山藥店

還有所孤單,還不會使用公曆紀元

還不知道自己能活到1938年,活到93歲。

3

一眾人馬在長潭水庫與山水曖昧,食午粥

食胖頭魚,然後蜿蜒回城

到九峰山看梅樁,看朽爛化為神奇的美

相聚於此;看來自皖南和贛東北的

古建築,在這裏重新安家

煥發早年的青春;坐在據說朱熹講學的庭院裏

吃茶,吃荔枝,任由竹筍瘋長

撐高天空;聽業餘導遊講植物與竊的

國際關係。陽光漸漸傾斜

照耀著澄江,江邊的慶善寺塔

和毗鄰慶善寺塔的黃岩翻簧竹雕藝術館——

這次是傳人上陣,一眾人馬的

一位,邊聽講解邊對手機說

“我們正在聽工藝大師講翻簧竹雕呢……”

黃岩,立夏日,晚餐後

還有一些人,一些細節

不做記錄:一眾人馬的夢裏雖無王方平

但橘花開過,謝了,滄海已經桑田。

第十四章 南方海上之歌

出珍珠的地方本身就是一顆碩大無朋的珍珠

讓人牽掛。海南以南的這些島嶼,沙洲,珊瑚礁

看不見的航線,鷗鳥投下的影子

漫無邊際的深藍,甚至

海潮和台風,都是美的一部分

與南海相得益彰。出珍珠的地方本身就是

一顆碩大無朋的珍珠讓人牽掛

國家爭執隻是一個插曲,漁船和軍艦

始終長著同一張吃水的臉(從西漢的南海

到唐朝的西南海,中國的舟師

以中國為地理坐標命名這片流動的國土

已逾兩千年,而這裏的魚類

據說從來不肯遊向外國的海域)

比海口遙遠的是三亞,比三亞更加遙遠的

是北緯4°——1935年的曾姆灘

1947年的曾母暗沙,或者

1994年投下的主權碑在鄭和下西洋路過的地方

濺起記憶的水花:祖先到達之處

有人往海裏倒酒,扔瓷器

有人忙於繪製航海圖

(沒有燈塔之前,他們代替燈塔)

出珍珠的地方本身就是一顆碩大無朋的珍珠

讓人牽掛。壬辰年夏日

南海依舊天涯咫尺,西沙群島

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依舊披著日月輪回的動蕩和孤獨

海枯石爛完全可能,但我們並不打算相信。

第十五章 將軍與愛情公園

1

亂世佳人,識豪傑於江湖。晚年東漢

就是這樣一個直言不諱的時代

被曹操、劉備和孫權用戰爭的手法和割據的方式

綁架,而赤壁則貢獻了作為舞台的

應有價值:公元208年

周瑜將軍站在動蕩的船頭

望向長江對岸——這一年他34歲

意氣風發,千古之火不久將會映照他

雄烈的目光,恢廓的性度

將軍身後,是戰船,是士兵,是山河

是夫人正在細心地製作

木枕(那時還沒有小喬木枕的叫法

和這樣的詩句:“醉裏客魂消,春風大小喬。”

他的指揮部尚未被命名為

周郎山,旁邊的湖,尚未認領未來的

國公湖身份)。對壘間隙

東吳將士偶爾會聽到戰地黃花的琴聲

這一年,距離他們的將軍

潛山遇美已有十載,而三國演義剛剛開場。

2

“玄德使人探之,果然死了。” 羅貫中的筆

有時流於尖刻。慶幸的是

周瑜將軍沒有寄望於一部市井小說

給自己蓋棺論定,而是把推薦魯肅

視為死而不朽的理由。

巴丘的痛苦,在於對將軍之難的接納——

眼見他鑄山煮海;眼見他

揮斥方遒;眼見他英年道遇暴疾。

柴桑的難言之隱,也不是戰爭

而是戰爭過後的殘月

映照著小喬美女的

悲傷和淒涼——盡管比起姐姐,她已經足夠幸運

(恩愛如此短暫,孤衾如此漫長

剛剛降生的女兒還來不及學習

跟父親道別)。至於銅雀台,無非一個

豪華的夢,一個遲來的道具

一個男人們熱衷的遊戲,無關落日青山

江水東流;無關女人,愛情

無關有姓無名的偏見責備於曆史。

3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周瑜將軍不曾料到,小喬美女

也不曾料到,他們的愛情

(大丈夫何患無妻,有情人終成眷屬)

會在八九百年以後,讓一代大家

不吝慷慨地讚美,並在傳世詩篇中

給他們留出一個恒久的

位置與時光抗衡;會在下一個八九百年以後

成為一處愛情公園的主角——

曆史並非一堆漢字僅僅忙於出席會議

愛情的力量也不止於

愛情本身:誰為英雄鼓掌?

誰向美女示意?在穿越成為一種流行

而結婚必須到民政局領取證件的

時代,瑜喬可以成為

一個詞彙進入辭典,可以成為

一處實景與赤壁遙相呼應

並且不介意是否獲取周瑜將軍和小喬美女的授權。

4

一而再地把一部小說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

是現代人的專利,導演說

既然特洛伊戰爭是為了爭奪美女海倫

赤壁之火也完全可能起於

對二喬的覬覦,何況之前

已有呂布為了貂蟬而誅殺義父

何況之後,杜牧都曾寫過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因為陰差陽錯,所以

名滿天下——導演說

不能讓江山美人的故事葬送在我們手裏啊

瑜喬時期,這是一項畫蛇添足的

事業,瑜喬之後

三峽修了大壩,愛情獲得了八千畝的

客廳(替舊人建造新公園

讓傳奇落腳),隻有赤壁的蒲草

從未見過江水倒流,隻有陳壽

還在紙上堅持,為死於征途的周瑜將軍打抱不平

隻有多產的墓地,還在安撫知音的心。

第十六章 畫夢的土地

1

高速公路上的車輛呼嘯而過

並不影響山東的月亮安靜而羞澀地

照著黃河流過的梁鄒平原。

夜宿黛溪山莊,有人鼾聲如雷

有人輾轉反側,想起了

梁漱溟——此時

這個倔強、高壽、目光犀利的老頭

鄉村建設運動的發起人和實踐者

寫下《人心與人性》的

思想家,用下嘴唇咬住上嘴唇的

世紀鴻儒,就在黛溪山莊的不遠處

冷冷地望著燈火輝煌的人間

懷揣一顆與雅量對質的心——

遺憾的是,這一夜

有人鼾聲如雷,有人

輾轉反側,卻不見一個身影向他

走近,哪怕以月下散步的名義。

2

以前這裏叫做西王村。從一百戶人家

到一萬多名員工,從農耕經濟

到澱粉糖行業的全國老大

糖都油城,西王的故事堪稱現實版的

童話:農村包圍城市以後

土地裏長出鋼鐵的股票。

這裏的人至今不習慣用普通話

接待參觀的隊伍和采訪者

但村史展覽館的講解員

已經穿了職業女裝,帶領我們

溫故知新,尋找記憶的

證據——在西王村保留下來的最後一扇

鄉村時代的舊門前,有人試圖

推敲而入,出乎意料的是

這個願望居然得到了滿足

盡管門後即是花崗岩石板鋪就的樓梯

拾階而上,泛著時代的光芒。

3

故事的開始,是漢代的孝子賣身葬父

眼裏噙滿淚水,結局卻是

天上皇帝的女兒為之日夜織縑

償債贖身,恩愛還家。

槐樹們有千株萬株

隻有博興縣灣頭村的這一株

允許對號入座。出租車司機懷著複雜的心情

說起董永——兩個版本的

主角,其實長著同一張

麵孔在一棵樹下私定終身

兩千年了,博興縣的布衣居然比帝王

還要有名氣:這當然是真的。

有心栽花,無意插柳

曆史的吊詭有時就隱匿在生活中。

4

帝師杜受田,我們以前對他了解不多

今後也不需要知道得更多。

不置田畝,不增宅產,死於賑災任上

也不是他的本意(鞠躬盡瘁

早在三國時期就被使用過了)

車子經過濱州城北,在杜受田故居

稍作停留——時風沙四起

沒有刮走仿古建築上的

青色,但幾乎可以把人吹倒——

帝師杜受田,我們以前對他了解不多

今後也不需要知道得更多。

旅遊手冊上的風景與真相無關

相國第,宰相府,翰林居

大戶人家的寂寞也曾鮮為人知。

“十七年情懷付與逝水。”

鹹豐皇帝扶棺慟哭,如此哀悼

自己的老師,而我們

也允許這樣追憶:當情懷付與逝水

晴耕雨讀,世界無非一個村莊。

5

江湖從來不乏奇跡……大清鹹豐五年

黃河再奪大清河,經利津入海

並以寧海為頂點,在北起徒駭河

南至支脈溝口的扇狀三角洲地區

來回擺動,形成造陸高峰

到1938年,曆時84年,實際行水57年

造陸1400平方公裏

平均每年造陸24.6平方公裏。

從1947年到1982年

黃河以漁窪為頂點,在北起挑河

南到宋春榮溝的三角洲地區

行河造陸,曆時36年

造陸1410平方公裏,平均每年

造陸39.2平方公裏(1939年到1946年

黃河卡在鄭州花園口,無計

1983年以後,資料暫缺)

據此可知,黃河攝人魂魄的驚訝

也許在壺口,但致命的愛

給了入海之地:幾乎是最年輕的城市

東營;幾乎是無垠的濕地

黃河三角洲;幾乎是鳥類的機場

人間天上……情況就是這樣

江湖從來不乏奇跡,黃河尤其如此。

6

東營人不喜歡和來這裏的遊客談論曆史。

東營的詩人則以黃河口的名義

虛擬了一個詩人部落

與外界抗衡——能夠逼退大海的河流

已經不多了——他們認為

並非東營擁有黃河,而是

黃河接納了東營(誰俯瞰過黃河入海

誰就不會對此提出異議)

東營人不喜歡和來這裏的遊客

談論記憶,年輕的土地

更像一個孩子對成長充滿了

無法抵擋的好奇——

於是我們去看港口(已經跑到渤海裏麵)

去看牧場(澳洲奶牛心情不錯)

去看濕地公園的蘆荻

沿著風的方向帶走我們的抒情

去看金湖銀河的施工現場

被不斷提高級別的塵土

吹得紛紛揚揚:河水還在流淌

大海依舊不動聲色

黃河入海口處,東營人

不喜歡談論曆史,但不影響他們創造曆史。

7

幾位詩人站在黃河一側熱烈地討論著

河流和人的關係:不到黃河心不死的

畫外音是,到了黃河

就該死心了——攝影師插話說

詩人可以例外,現在請大家做出

指點江山的樣子。沒有一位詩人表示拒絕

鏡頭麵前,他們一臉嚴肅地

望著遠處,等待閃光燈亮起

黃河橫陳眼前,看不出流淌的樣子

而剛好飛過頭頂的鳥類

也不是著名的丹頂鶴

載歌載舞。“人不能兩次踏進

同一條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觀點

幾位詩人似乎並不苟同

但攝影師認為,沒有永恒的

道具,也沒有永恒的理解

獻給道具:黃河一側,黃河的另一側

幾位詩人的無異表現已經說明。

8

羊角溝曾是地圖上的學名,當地人叫它羊口。

漁港小鎮能不能大興土木?

老人們說,見過羊口連檣三裏的

繁盛,就不會這樣疑問了。

但濱海新城的重心顯然不在這裏

但龐大的堿廠和廣袤的鹽廠

已經東移。濰坊的少女

像濰坊的風箏一樣越過濰坊的人工沙灘

奔向有驚無險的蔚藍

身後的鹽堿地上,一城四園

正在兌現幾年前的諾言

盡管市區馬路還散發著公路的氣息——

愛過的事物都有理由,恰如

米沃什所說:風景缺少的隻是讚美。

9

年輕的市長饒有興致地建議采風團

去超然台看一看——大家來到的這個地方

曾是蘇軾自求外放的治所

他先赴杭州,後知密州

(隻為與弟弟離得更近一些)

中秋節喝醉了,想起在濟南工作的

親人,感慨在所難免——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有才的人都這樣,何況兼懷的是

另一個有才的人(兄葺廢台

弟命名之)。年輕的市長饒有興致地

介紹道,蘇軾之後,至元

至明,至清,至民國

超然台曾經有過16次重修的

記錄,解放後的拆除與複建

權且相互抵消,蘇軾說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又雲:“凡物皆有可觀。”

超然台以蘇軾的名義歡迎

諸位同行——登而四望才算不虛此行

至於能否歡飲達旦,悉由君心。

10

白堊紀晚期,恐龍的噩夢終於降臨。

它們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六千萬年

然後集體消失,沒有遺書

沒有史記,沒有過渡

隻留下化石和懸而未解的謎團——

從巨人的遺骸,到恐怖的蜥蜴

再到恐龍的中國式命名

人類的想象力在人類沒有見過的動物麵前

遇到了挑戰:這陸地生態係統的

支配者,最神秘的物種

允許擁有最戲劇化的結局。

恐龍時代以後,恐龍成為一門學問

對恐龍的挖掘和研究成為另一門

學問,在諸城的地盤上

在竣工不久的恐龍地質公園裏

被一再推陳出新。我們幾乎不敢相信

科學家的告誡(看見了嗎

鳥類,恐龍的後裔!)

但別無選擇——恢複恐龍的記憶

與恐龍無關,也不是文學的主題。

第十七章 嘉峪關,逆景與側影

1

西部向西,佳人尚未抵達,晨昏更疊的

嘉峪關,已經聳立了六百年——

時光剝蝕著牆垣,明朝,清朝

民國,已經退出曆史舞台

21世紀在互聯網上身不由己地

奔跑著,報紙不再討論有關駱駝的命運

麥霸戰勝了駝鈴,遠方

不再是青春,金戈鐵馬

不再是寒霜濃露打濕的甲胄上晃動著邊疆

2

獻給長城的國家信任,至少有兩千年

或者十萬裏。天下第一雄關

和天下第一關的職責

其實屬於一回事,盡管成吉思汗的想法

跟朱元璋全不一致:進攻才是

最好的長城——曆史的吊詭在於

連戰神也左右不了從前的

皇帝,以後的皇帝,長城的每一次

重新洗牌,皆非建築設下的賭局

3

大明洪武五年,懷著事後得知的

足夠耐心,士兵和工匠們開始在嘉峪塬西麓

長城止步的地方,截斷河西走廊

或凝冰運石,或剩磚定城

為了一座據說日後幾乎沒有經曆過

烽燧廝殺的軍事堡壘

內城,外城,箭樓,角樓

一一出場了。光化而柔遠

哦,利器不曾出鞘,利器何須出鞘

4

高士名垂江山,並不屬意曆史的配合

68歲,也過了暗中歎息的年齡

抬棺出征,嘉峪關是第一個證人

三千裏楊柳是第二個證人

被收複的天山南北,是第三個證人

“所慮者,惟國事;

所憂者,晚節也。”

隻有熱血浸泡的雄心才能匹配這樣的襟抱

隻有廣袤的國度,才能收留落日

5

1400座魏晉墓葬相約於嘉峪關的

戈壁灘深處,沉睡了1600年

驛使圖。配種圖。采桑圖。濾醋圖

期待著牧羊人張書信發現

它們:偉大的藝術

不乏滄桑,也接受偶然的命運

1400座魏晉墓葬相約於嘉峪關的戈壁灘深處

本身就是奇跡——何況一磚

一畫,何況早於敦煌壁畫的身份

6

逆景,側影,春風不度。通行證仍在使用

“關照”一詞,已更換門庭。

有人在撿風礪石,有人穿上了

仿古服裝,騎在駱駝上做著出關的樣子

長城降為景觀,絲路僅剩記憶

在邊陲鎖鑰的蒼茫中

旅遊愛好者允許衝著鏡頭打出

勝利的手勢,他們喜歡

麵對取景框留下一些與背景無關的麵孔隱於暮色

7

西部向西,佳人尚未抵達,晨昏更疊的

嘉峪關,已經聳立了六百年——

橫遭虛擬的寫作向來算不上

嚴峻的考驗:水袖舞處,長城酷似積木

征旅也有回首。扼守關隘的風聲

逾越關隘,在通往機場

和火車站的快速車道上左顧右盼

嘉峪關,嘉峪關市,嘉峪關人

這些從蒼涼中打撈出來的瑰麗足以安置世間的讚美

第十八章 孤島蜂事

1

有很多蜂箱的地方,是孤島,是孤島的槐樹林

在五月迎來一年一度的槐花盛開——

生活不是蜜,但生活需要蜜。

那些試圖數清十萬畝槐花的人

多麼細心啊,那些為蜜蜂們唱歌的人

另有職業——在一條偉大河流的

尾閭,曆史不能談論

孤島可以不是一座島嶼

而次第遷徙的花香也並非放蜂人的情侶

在T型台上對人類回眸一笑

槐林深處,一個蜂箱就是一個

帝國,一隻蜜蜂就是一架

飛機:流蜜的事業

不會因為一生不足一克的貢獻

以及放蜂人的古老騙術而變得索然。

在一條偉大河流的尾閭

有很多蜂箱的地方,是孤島

是孤島的槐樹林,被我寫入

這首短詩——蜜蜂們不曾讀過而放蜂人也不在乎

(隻有大地配得上收留讚美

隻有黑夜辨出了搖籃的

道理:逝者如斯夫,別來無恙)

2

戀愛中的男女希望迷失在無邊無際的槐樹林。

背著照相機的人說,要發現美。

河海交彙之處,濕地在生長

槐樹在返青——當十萬畝的綠色

迎麵撲來,綠色變成了

一種驚訝,而槐花像被加重的雲朵

不斷降低著天空的高度——

人間的道路隱藏在人間的

槐樹林,蜜蜂的青春期

總會遭遇眾花引誘。誰要說年輕的土地沒有

故事,誰就是會議室的犧牲品

不值得憐憫(有多少人惦記著

槐花盛開;有多少人

不知道零落成泥碾作塵)

戀愛中的男女最終沒有迷失在無邊無際的

槐樹林,背著照相機的人

似乎已把孤島和槐花盡收鏡頭

他們在有很多蜂箱的地方

休息,跟異鄉來的放蜂人討價還價

他們是談戀愛的人,發現美的人

落日餘暉下,他們是

即將回家的人在同一條路上互不相識。

3

放蜂人老張的帳篷裏有一本北島的詩集

(30年前的印刷品了,已舊得不行)

老張說,年輕的時候

他也曾寫過詩,也曾愛過一個

至今還念念不忘的姑娘。

但現在他似乎更願意跟我談論

眼前飛來飛去的蜜蜂——

老張說,自己的大半生

都耗在了路上(從南到北,從白到黑)

這些喜歡花朵的小家夥們

讓他心中有底。老張說

他就是一隻工蜂,玩不得雄蜂的

遊戲:“專職交配,過把癮就死。”

說到這裏,老張笑了

笑得有點曖昧,他岔開話頭

跟我說起了孤島,孤島的槐花

和釀蜜的常識。老張說

這些喜歡花朵的小家夥們雖然長著翅膀

卻比人還辛苦,他做出一個飛翔的

姿勢,仿佛要飛走飛遠。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時值黃昏,放蜂人老張的帳篷裏

有一本北島的詩集已經很舊

但北島沒有寫過這樣的詩句

老張的吟哦,也並非朝九晚五的煩惱彌漫孤島。

第十九章 長城也有屏住呼吸的時刻

1

公元1567年,山東人戚繼光奉調北方

在薊門一帶訓練士兵

防禦韃靼,修築金山嶺長城

去年夏天,某日,自承德返京

過金山嶺隧道,路邊停車

群山。落日。烽火台。北方的人。

在我麵前一一呈現:世界一片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