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猶似愛情迎麵撲來
我說我要寫一首詩,我說——
不要忘了,我們曾在路上
不要忘了,這裏的停頓
不要忘了,長城也有屏住呼吸的時刻!
2
長城不是玩笑,往長城的磚牆上
寫字的人,卻那麼喜歡跟
自己開玩笑:到此一遊者
沒有一位書法家,沒有一位思想者
沒有一位國家元首陪著
另一位國家元首,在此散步
五千年像一個瞬間——長城允許
首尾不見,被繼承的山河
允許把山河置於放大鏡下麵
一萬裏太長,此時此地
過於具體,誰在金山嶺登上了長城
誰在暮色罅隙看見了細菌?
3
年輕的導遊說,我們不走回頭路。
好吧,反正大家不是頭一回
做遊客,反正這次,屬於專程造訪
往磚頭裏種火的人,擁有另外
一個身份;磚頭深處的
燃燒,藏著不分勝負的微笑
這是障牆,這是擋馬石
這是文字磚,這是不曾修繕的敵樓
在坍塌裏酣睡,滄桑似夢
年輕的導遊說,這是遊牧
和農耕的分界處,這是
曆史的廢墟有時也叫做廢墟上的曆史
4
孟薑女哭倒長城。這個故事
不知戚繼光聽說過沒有
幸運的是,故事並非發生在萬曆年間
幸運的是,故事並非發生在
金山嶺——據說他修築了最好的長城
配得上這份榮譽:騎馬的雕像
英雄向來如此,白日裏燧煙
夜晚間烽火,連晚景淒涼
都堪稱可以兌現的傳奇充滿想象力
群山。落日。烽火台。北方的人。
除了這些,隻有這些——
啊,長城也有屏住呼吸的時刻!
第二十章 春日過普救寺,兼致愛情
1
車子越來越接近黃河,另一個省的山水就在對岸。
同行的人說,永濟到了,一會
我們將會看到普救寺——崔鶯鶯
和張君瑞談過戀愛的地方。
車載收音機裏忽然播出一條路途迢迢的
新聞:馬爾克斯先生帶走了
黃玫瑰,卻留下孤獨
作家們紛紛以交集的方式談論他的
魔幻現實主義(許多年以後,
誰還記得那個遙遠的下午?)
同行的人說,不知道馬爾克斯先生
寫《霍亂時期的愛情》時
有沒有讀過《西廂記》。相國
死了,相國的女兒扶靈還鄉
卻與愛情迎麵遭遇,暫厝寺院的靈柩
和船上升起的黃旗子多麼近似。
愛情是顛鸞倒鳳,也是星期二下午的
寧靜——崔鶯鶯是費爾明娜
張君瑞也叫做弗洛倫蒂諾——
船無過,牆亦無責,愛的時候
不必撒謊。在這個問題上
王實甫似乎比馬爾克斯先生有先見之明。
同行的人說,天上隻有一個月亮可供等待
世間沒有比愛更為艱難的事情了
後來大家發現,他不過是
在替馬爾克斯先生感慨
或者,在王實甫乃至董解元的影子裏徘徊。
我們不過是光陰的看客,替愛情鼓掌。
2
在普救寺的舍利塔上我們看見了大河奔流。
近處是安靜的西廂村偶有嘈雜。
更近處是寺院門口,鋪著紅地毯的
集體婚禮,即將開始。
一個著名的愛情故事肇始於
佛門;一座會說話的舍利塔
得到了一個女性的名字:愛情是事實
也是一種傳奇足以修訂生活。
有人來尋崔鶯鶯,有人去見張君瑞
君子逾垣,夫人拷紅,夕陽
懸掛在史記的腰帶上
恢複漢婚的儀式在攝像機的注視中
有所拘謹,祝福刻在鎖身
(風動,幡動,愛者心動
啊,身披婚紗的女人為什麼哭了)
在普救寺的舍利塔上我們看見了大河奔流。
近處是安靜的西廂村多見婚姻。
更近處是寺院門口,鋪著紅地毯的
集體婚禮,已經結束。
有情人已成眷屬。《西廂記》
已成名著而梨花深院的月亮
已經學會照單全收——以晨鍾暮鼓的名義。
3
夫人,進寺院的路和出寺院的路是一樣的。
封建婚姻,其實是一個革命的說法。
你曾在大鍾樓上觀看白馬將軍
生擒孫飛虎,我喜歡到舍利塔的高處眺望遠方
但黃河不是我的,鸛雀樓上的題詩
也不是我的。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東——普天下佛寺無過
前朝後代,家國命運,無非古老的傳說
曆盡滄桑。相國居廟堂之高
啥都明白,可他死了;紅娘聰明伶俐
卻不聽你的話;鶯鶯雖是父母的
財產,她的琴聲寧肯獻給一見鍾情
讀書人張君瑞幹過的勾當
後來我也幹過——每一座寺院
都有被誤解的法海興風作浪
每一座寺院,都有簷角的風聲維持秩序
人生這台戲,誰說了誰算。
夫人,曾經救濟過你的是普救寺
還在替你還願的是你女兒的
愛與傳奇:侯府深似海,豪門去如煙
曆史就是一個小孩子,長大了
就不好玩了。西軒是道具
梨花深院也是;你沒有經曆過或者
經曆過又忘掉了的青春在雨夜走失
雨夜也是道具。夫人
不要暗中生氣了,千年前的憤怒
早已無人在意——連蒲津渡
都變作了遺址,連鎮河的鐵牛都曾淤陷
連剛剛辭世的馬爾克斯先生
都曾提醒讀者:愛情是一種本能
生來不會的人永遠無法理解它。
愛情的故事,允許沒有父母,沒有老師
允許無師自通,臨時起意,霍亂時期也不例外。
第二十一章 去德令哈
1
從西寧到德令哈,大巴走了整整一天。
有人昏昏欲睡;有人
開始抱怨——再美的風光
也禁不住長途顛簸。
高原遼闊,生活卻如此
具體:或者熱烈地讚美孤獨
或者更加熱烈地
逃離孤獨(審美是一回事
審美疲倦是另一回事)
白雲蒼狗,大巴追不上落日。
2
青海湖出場的時候,適值
午餐時間。與其說這是東道主的安排
不如說是長途顛簸中的
例行收獲:一碧萬頃的湖麵
鋪向遠方;進入青春期的
油菜花,開滿了湖畔。
照相的人忙著照相;吸煙的人
靜靜吸煙。正午的高原
似乎沒有一棵樹
沒有一片樹陰可供風聲歇一歇腳。
3
從西寧到德令哈,茶卡並非必經之地
但幾乎就是必經之地——
鹽湖在不遠處泛著
鹹味的光澤,漫不經心的鹽雕
散發出就地取材之美。
高原上有很多奇跡
對此,鹽湖和鹽湖小鎮
表示讚同,車上的人
則熱衷於探討茶卡的讀音
藏民認為,這是一個不存在的問題。
4
對於當代詩人來說,德令哈是一個
被放大的想象;去德令哈
是一次起源於想象的
旅程。這裏曾經雨水荒涼
而今燈火輝煌——抒情還在
姐姐已經不知所終。
詩人住過的旅館沒了
巴音河畔的仿古建築卻要對詩歌說
請留下來吧,一切
都在生長,傳奇剛剛開始。
5
石頭上刻下詩篇:一個不錯的主意。
這樣的禮遇甚至超出了
詩人的期許(你裝飾額角的詩歌
何其甘美;你凋零的棺木
像一盤美麗的棋局)
給詩歌蓋一所房子——讓唯一的,最後的,抒情
留在唯一的,最後的,草原
德令哈的火車駛向遠方
德令哈的夏日,必須有詩
(你所說的曙光,就是這個意思)
6
那些暗中譏諷過海子的人
那些慢待過海子的人
那些認為一首詩不值一瓶啤酒的人
已經悄悄閉嘴:通俗地說
在德令哈,一首詩
換來了一座詩歌陳列館
換來了一個興會的
節日——詩歌的童話也是
詩歌的神話,恰如孿生的
歡樂在金色世界裏長得越來越像!
7
跟柴達木和德令哈一樣,可魯克
也是蒙古語,漢語中的答案
叫做:多草的芨芨灘。
旅遊冊上說這裏是鳥的天堂和魚的家鄉。
湖麵上的陽光一覽無餘
電動遊艇把詩人們帶入
可魯克湖深處——水在跟前
山在遠處,蘆葦在風中
午餐在草原上:哈達,下馬酒
手抓羊肉,以及熱情的蚊子。
8
教授的親人從河裏撈石頭,仿佛尋找
美玉,教授在橋下的陰影中
安靜地看著,微笑著
巴音河下遊,午後的陽光有一種
茫然般的慵散彌漫異鄉。
喝過酒的人開始用澎湃洗心
沒喝酒的,困意漸濃
聚會就是這樣——趕路者驀然停頓下來
溝壑縱橫之後,意興闌珊
生羊皮上的淚咩尚未散去。
9
懷頭他拉岩畫坐擁早於當地居民的
不朽。這遊牧的教科書上
寫著西羌,吐穀渾,吐蕃
寫著逐水草而居的人物
動物,植物,狩獵,放牧,舞蹈,甚至性愛
寫著自由和獻給自由的掌聲
寫著追根溯源的生活
它們誕生於隋唐卻試圖讓隋唐
成為背景、虛構或者化外。
哦,懷頭他拉;哦,懷頭他拉岩畫!
10
公路在高原上沒完沒了,召喚遠行的人
邁開腳步(像黃金在天空
舞蹈,命令寫詩的人歌唱)
而德令哈,並非一個概念在詩中
捉迷藏;德令哈的能見度
並非氣象局的驕傲
德令哈的火車站,並非聲東擊西的遊戲
隱藏了真相;德令哈的遺址
並非不速之客的理想
被證明,並非歲月被扼殺。
11
我來,或者不來,它們都在那裏。
懷著一顆山東的心,向西
向西,仿佛隻是為了
這似曾相識的抒情到我為止
並像主人一樣把它獻給青藏高原上的
山峰,湖泊,城鎮,經幡
以及羊群……我來
或者不來,它們都在那裏——
青稞酒醉倒石頭,蒙古包收留歌聲
柴達木的記憶在盆地裏酣睡。
12
關於德令哈,就寫到這裏吧。
此前一夜,我曾沿著巴音河畔散步
用手機拍下燈光中的
詩歌陳列館:確實美輪美奐。
回到西寧,我的朋友老楊
帶我去了塔爾寺;我的另一個朋友老龍
帶我去了湟源縣的
丹噶爾古城——昌耀詩歌館
寄身文廟一隅,寂寞一如主人生前
留言簿上,幾乎沒有詩人簽名。
第二十二章 西北,或曰大河在側
1
濟南飛往銀川的航班,航線幾乎就是
黃河逆旅;塞上江南的說法
聽起來恍如獻給江南的
深度讚美。初次來這裏的人
允許懷著好奇的心
打探王陵、水洞溝和鎮北堡影視城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拍攝的剩餘價值,叫做旅遊
作家就像一部影視劇
作家就是一部影視劇
他已經離世而影視城還在出售著定製的
荒涼(鞏俐的花轎即將坐上周迅)
2
結繩記事的年代,結繩記事並不可靠
也不值得托付求證的信仰
安置“它的親屬”。取燧者
於是在岩石上刻夢,在夢中挽留
燧火熄滅後的餘溫——
隻有石頭不懂得遺忘
和背叛,隻有不朽的符號
安慰著從前,阻止遠古淪為概念
天地不知殿堂,岩石
就是文明的殿堂,人首像
就是人類的鏡子謎麵般照耀在賀蘭山口
岩畫喜怒於形,圖騰體溫如舊
3
騰格裏沙漠和祁連山餘脈之間
黃沙豎立,大河拐彎——
當地人說這裏是草原和荒漠拔河的舞台
學名謂之草原化荒漠地帶
詩人來過這裏,寫下
《使至塞上》;鐵路穿過這裏
流動的沙丘披上了
麥草方格的外套(據說這種固沙魔方
已被寫入鐵道部的教科書)
鳴沙,駝鈴,汽笛
沙坡頭的落日,我們看見的
大河絕戀,乘著羊皮筏子漸行漸遠
4
北方的石林藏在黃河岸邊,藏在峽穀深處
藏在風蝕、水侵和光陰的教育中
趕驢車的老人家學會了
免費啟發遊客;撐羊皮筏的漢子
仿佛河上的帝王免費嗬斥
尖叫的男女;農家樂飯店裏
陽光免費照耀,蘋果
免費品嚐(如果樹下站著牛頓
牛頓定律也將免費普及)
漫長的河流免費奔波
河流對岸的劇組免費觀看
落差之上,俯瞰和告別免費使用
5
一周之前我過蘭州,和這裏的朋友
吃拉麵,看黃河,談論詩歌
一周之後我再過蘭州
樓房,街道,車流,麵館
黃河上的鐵橋,鐵橋下的流淌
以及岸邊的古老水車
仿佛都還停留在一周之前——
隻有逝者如斯夫的感慨
去了中下遊。在牆上掛有飛天的房間裏
我語焉不詳地發著短信
告訴這裏的朋友:我正在吃拉麵
看黃河,和他和她談論詩歌
6
海拔攀升到兩千米以上,同行的人
有的開始緊張,有的似乎有了高原反應
但西寧不是終點,大巴
要一直開到西海鎮——
在那個遙遠的地方,湟水源頭
草原上有過王洛賓的歌聲獻給姑娘
工廠裏生長著原子能的童年
現在,則是一群援青的山東老鄉
在那裏等候著采風的
山東老鄉——近鄉情怯
離家念多,有故事的人遇到記錄故事的人
故事才算得上開始,算得上完整
7
一望無際的浩淼和蔚藍被稱為青海湖
年輕的導遊津津樂道於
剛剛發生的異象:水被吸到空中
和水被吸到空中的象征意味
但青海湖的常規之美並不把此視為待客之道
湖畔半日,湖水不動聲色
湖畔半日,牆上的詩篇無人閱讀
攝影者錯過了油菜花的季節
卻與新的焦點相遇在
餐廳——粗糙的飲食因為服務員的驚豔
而變得情有可原,他獻上
慷慨的讚美,但改不了食客身份
8
日月山是一個奇跡;過日月山
是另一個奇跡;赴藏途中的文成公主
帳篷裏做夢是一個奇跡
摔碎寶鏡是一個奇跡
雪山下的經幡,倒淌河的夢想
甚至,流放於此的詩人
在藏族女人的懷抱裏泣血取暖的低吟
都是奇跡——大風掠走了山巔
傳說騎上收費的犛牛
贈我石頭、詩集和諾言的
朋友啊,也贈我大河在側
高原藍是一個奇跡;高原紅是另一個奇跡
第二十三章 枝頭沉重
1
如此奢侈的出行。從遙牆到中川
空中移動兩千公裏
再折返隴東,到高原上的
靜寧縣,隻為親近枝頭沉重的秋天
——詩人們站在高處
果園迎麵撲來——十萬畝
不再是一個紙上概念
成紀遺址一側,種果樹的人家
已經習慣了用蘋果砌牆
蓋樓,比喻生活的……味道
2
靜寧縣餘灣鄉:一萬人口
三萬畝果園,業餘作家
是這裏的最高領導,她用文學語言
講述抱牛頭的故事——
在耕田裏栽植果樹的過程
笑裏含淚。業餘作家還跟我說起煙台
北緯36度的城市,蘋果
聞名遐邇,而靜寧縣
再具體一點——靜寧縣餘灣鄉
和煙台處在有緣的緯度上
3
沒有人數得清樹上的蘋果
沒有人從理論上糾正這個錯誤的說法
沒有人在果樹下談論牛頓
沒有人讚美果園姑娘
也沒有人打探果園姑娘的愛情
果實掛在枝頭,賽果會設在城裏
羊肉泡饃最好早上去吃
靜寧人說,他們這裏
一個社就可以送出來兩個在場的詩人
什麼是社?村莊下麵的組織
4
靜寧人還說過,他們這裏
連電視台的工作人員都是詩人
喝過了酒唱歌才有心情
界石鋪鎮的放羊娃
曾把地主家的羊群送給過路的隊伍
餘灣鄉的業餘作家沒有羊群
她贈我一個皮膚上長著圖案的
蘋果——從中川到遙牆
兩千公裏,一個蘋果,飛機因此多出了
空乘人員覺察不到的半絲分量
5
曾經,靜寧的春秋覆蓋著原始森林
曾經,黃土變成了它的全部
曾經,溝壑一似絕望
走出去的人再也不肯回來
隻在遙遠的他鄉懷念著更加遙遠的故鄉
回味釀皮、鍋盔和燒雞的
餘香,一任窗上的剪紙
裝飾記憶——曾經,靜寧不栽果樹
被浪費的山河空空蕩蕩
被浪費的山河,春秋茫然
6
果樹。果園。產業。靜寧蘋果
以傳奇方式教育著平淡的
歲月:貧困是老虎也是被打擊的對象
耕牛還在,抱牛頭的故事
已然不複——高原上
蘋果塗改了秋天的色彩和成績單
詩人們在藍頂的儲存庫前
合影,徐徐降臨的黃昏
彌漫著靜寧蘋果切開後的甜潤
枝頭沉重之美……恍如湮滅
第二十四章 歲末遇南方山水
1
光明的夜晚,其實是光明村的夜晚。
湘江岸邊,嶽麓山往西
南方山水因為暮色深沉
而愈發顯得難以形容——除了E宅購
除了E宅購的霓虹燈
還在熱情等待著夤夜報到的
詩人——穿城的繁華
穿城之後的漸次安靜
猶似隔壁簷雨前奏般滴答著
頑強的預言(鏡子也有失業的時候
鏡子裏的青春,不賣保險)
哦,如果光明的夜晚
允許與光明村的夜晚無關——
就像十月詩會並不止於十月、詩歌或者會麵
地圖上的革命家,你可讚同?
2
歲末遇南方山水,詩人開門待客。
煙越抽越多,茶越喝越淡
青春,越挽留越荒涼——
百度盡管萬能,也終有力不從心的時候。
當然,被期待的詩歌之旅
老友重逢,抑或新朋相見
才是主題(除了主與客,沒有主與客)
才是預料中的記憶試圖證明
玻璃也需要空氣——我們談理想
椅子笑了;我們說現實
憤怒不請自來;我們八卦星座
命運開始失眠;我們沉默
燈光不置一詞卻不告訴我們不置一詞的理由。
3
頒獎。研討。參觀。把酒言歡。
話筒受寵,手機的照相功能似乎比眼睛
還要忙碌:銅官窯遺址
在彩陶源村蘇醒(這就對了)
歐陽父子在書堂山下日臨夜讀
(林巒攢秀,古往今來)
白天的事情發生在白天
白天的山水,有著夜晚理解不了的
一覽無餘——山是背景
亭是背景,惟楚有才是背景
鮮花寧靜呢?湖山集呢?
小主意呢?棕色的馬
和隱秘的蓮花呢?皆是詩歌的背景
任由高個子的詩人安頓在秩序冊上。
4
歲末遇南方山水,廣州來的朋友卻說
他們一路往北,才能抵達瀟湘。
E宅購的下午,陽光很好
散步的詩人們三三兩兩地
從附近尋找小徑,在湖水裏發現自己的
麵孔。草木葳蕤,小屋安靜
假寐的光陰裏鵝要遊泳
宣紙製作的舞台期待著筆墨的
嶄新教誨——雁過留聲
蝴蝶的命運仿佛不經意間
掀起茶杯裏的風暴——太陽落山之前
E宅購和光明村相得益彰——
多麼幸運啊,去城四十裏
一朵小花占據半壁江山
起風的時辰被叩問的大地似曾相識!
5
篝火熊熊燃燒,若即若離的城市
黯淡下來。夜色搖曳
E宅購的湖心島落下了
詩歌的飛行器:有人借著火光朗誦
有人借著詩篇暢飲當地啤酒
胸前溫暖,背後寒涼
仿佛世界的道理都聚集在
這一刻(火中取栗的人
要麼天邊滾雷,要麼愛恨交加)
為什麼篝火盡情燃燒
高潮才姍姍而來?為什麼篝火悄悄熄滅
你還意猶未盡?頭上的月亮
腳下的灰燼,為什麼
那最後告辭的身影比孤獨更有力量
每條大河,都要有一個名字?
6
我決計不向當地人打聽這山的名字
這樹的來曆:刨根問底
有時會構成對美的二次傷害。
我決計不拒絕風的邀請
在一片南方落葉上做客是歲末的榮譽
獻給無需窗簾的黎明悄然醒來。
我決計不告訴你們
繞過橘子洲的原因
以及在田漢劇院看墊場電影的
心情(你們是誰?)
我決計不在山水麵前染指
偉大的恩怨——黑茶裝在
布袋裏,吉祥航空的飛機等候在
郊區——濟南的震蕩
藏在鄰座嘴裏,我決計一言不發雖然我也略知一二。
第二十五章 赤壁三記
1
羊樓洞正在成為一個景區。值得慶幸的是
我們造訪時它還沒有淪落到
出售門票的地步:河水尚能
懷著一目了然的心情
流過民國的公立女子學校,清朝的郵政所
電報局,以及清朝以前的
茶莊,茶馬古道,茶馬古道上
來來去去的雞公車——
在與石頭的博弈中,木製的車輪
以柔克剛,讓攝影愛好者
為活下來的槽印瘋狂點讚。
老人們安靜地坐在帶靠背的小竹椅上
陪著一半陽光一半陰影的丁字小巷
消磨晚年,重修的寺廟
從老街盡頭嬰兒般張望著有wifi的
時代——當地朋友講了一個有關磚茶的傳奇
但傳奇已如被解構的青春
隨波逐流,羊樓洞的惆悵
隻有月下、雨後和遊客不至還肯收留
哦,親愛的詩人,哪裏是月下、雨後和遊客不至
為什麼是月下、雨後和遊客不至?
2
酒店跑到了湖中,仿佛隻為收留這一撥人。
他們勸自己喝酒,陪自己回憶
跟自己開玩笑,玩一種
紙上談兵的遊戲,通過微信
爭搶不值一提的紅包——誇張的興奮
使酒店大堂不再空曠
仿佛歡樂薈萃,仿佛世間煩惱
不曾有過更不曾跟這一刻
有關,而要見識一個人工大湖的美德
也並非這個夜晚的事業
從藍奔向深藍,從幕阜山餘脈
奔向幕阜山。乙未夏日
酒店跑到了湖中,仿佛隻為收留這一撥人。
他們在異鄉酣睡(失眠的人例外)
夢中搖動槳櫓,製造濤聲
他們即將寫下不同的詩篇但湖畔的綠
隻有一個麵孔,一種心情
他們清晨散步時昨夜已經成為
曆史——新聞工作者正在判處龍卷風徒刑
而湖畔雅集照舊,而跑到了湖中的
酒店,曆史上確實有過
這樣的記錄:隻為收留這一撥人
慷慨地調整了光陰角度、漣漪結構和尖叫指數。
3
我的老鄉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在赤壁戰場的滾滾江水麵前
在羊樓洞鎮的溪流源頭
在陸水河的停頓和被解密的捆綁消費中
到處遺落著他給予未來的教育。
事實上,江河溪流隻比人類偉大那麼一點點
但已足夠讓三國演義和魏晉風流
沿著蒲圻縣流傳到赤壁市。
導遊慣用“據說”一詞(因為天盡頭
不宜抵達,所以江山定要登臨)
詩人們則像虛擬的帝王
巡遊天下——我就幹過這樣的勾當
沒來過赤壁,卻寫了《將軍與愛情公園》
向周瑜致敬:沉舟側畔
病樹前頭——必須經曆愛情
戰爭才能被銘記;必須傾覆輪船
我們的悲傷和懷念
才能在順流而下的江湖上找到拋錨之處
才能原諒水滸的外景穿越到
三國的朋友圈(今人不見古月
今月曾照古人)。戰地黃花靜靜地望著
刻在石頭上的赭色大字
望著我們——多麼粗心的家夥啊
手持孔子沒有見過的照相機
卻不肯寫一首打油詩緬懷畫像上的春秋。
第二十六章 泉邊錄
1
濟南有三大名勝,張養浩墓不在其中。
濟南有眾多的樓台亭榭
看上去都比張養浩墓
高大,醒目——也許張養浩生前
已經想到: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是真的;宮闕化作廢墟
也是真的。祖上無人入仕
但卻樂善好施,少年張燈竊讀也曾
路不拾遺——對皇上說不的人
才敢六辭朝命,才能
死在賑災任上,讓關中哀之
如失父母。官員張養浩
也是詩人張養浩,廟堂裏的齊東野人
寫《為政忠告》也寫《潼關懷古》
趙孟頫畫過的鵲華秋色圖
不過是他辭歸鄉梓的
雲莊所在:或者曳杖而行吟
或者遂閑得山水,宦海浮沉
已然昨日兒戲……2014年5月23日
過張養浩墓,我佇立良久
打算寫一首懷念之詩
獻給這位七百年前的半個同行
這一天,劉漢哥倆接到了死刑判決書
更多的官員,仍然如坐針氈
穿校服的小學生路過這裏
對張養浩的興亡詠歎,他們似乎並不讚同
一個病句而已(這,也是真的)
2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夜半狂歌悲風起。
看試手,補天裂。
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海誓山盟總是賒。
一丘一壑也風流。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遊宜睡。
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隻礙離人目。
白發寧有種,一一醒時栽。
知我者,二三子。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來也恓惶,去也恓惶。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
江湖有歸雁,能寄草堂無。
畫圖恰似歸家夢,千裏河山寸許長。
閑飲酒,醉吟詩。
飛流萬壑,共千岩爭秀。
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
3
附庸風雅的皇帝到手了趙孟頫的
作品,一幅描繪濟南郊區風光的設色山水
他喜歡往畫上題跋,這一次
也不例外,而且鈐了一堆
印章。1748年,皇帝攜皇後奉皇太後
到山東散心——謁孔林
詣岱廟,登泰山,在濟南閱兵
遊大明湖。站在鵲華橋上
眼前荷柳爭輝,畫舫往來
遠處田野平疇,鵲山和華山遙遙相對
側臥和聳立各得風流——附庸風雅的皇帝
必有附庸風雅之舉,他命人取來
趙孟頫的作品,比照欣賞
並賦詩調侃:“大明豈是銀河畔,
何事居然架鵲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皇後歸途薨世,卻讓他甚為不爽
差點以焚燒趙孟頫的作品
作為懲罰——當然,皇帝也會
計算任性的成本,附庸風雅的皇帝
尤其如此:他沒有也難以
賜死鵲山和華山,隻把趙孟頫的作品
就此打入冷宮。直到兩百年後
這幅懷鄉之作才得以
乘船渡海,從故宮遷往另一個故宮
這些,鵲山和華山無從知曉
趙孟頫無從知曉;請求趙孟頫畫解鄉愁的
濟南遊子周密,同樣無從知曉。
4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江南風景,覺得更為有趣。”
老殘一覺醒來,到得濟南
在曲水亭街,臨泉人家或淘米浣衣
或飲茶弈棋,或趁早跑到說鼓書的明湖居
占個好座位為白妞鼓掌——
清泉石上流,雷霆一張嘴
對於老殘的讚美,他們並未表示出
多餘的熱情,更沒有意識到
這將是未來濟南最富有詩意的
城市宣傳用語——江湖
無非被搖響的串鈴朝來夕去
曲水流觴,無非文人的遊戲被稱作雅好
無關市井生涯。在曲水亭街
貢院靠近文廟,王爺府第
挨著巡撫辦公的地方;書肆常見但鬼市
始終屬於見光死的存在。老殘眼前
隻有曲水北流,河即是街
街即是河,石板橋即是有耐心的美
支撐著本地記憶:老人走過
孩子走過,讀書人走過,揣著老人和孩子理解不了的
失落——什麼時候,曲水流杯池
已無詩可吟;什麼時候
佛山倒影已淪為想象而老殘漸成缺席的
濟南名流:他的幕後主人
寫了一本奇書,初衷卻是
以曲線救國的方式分擔孤介老友的衣食之窘!
2015年竣稿,濟南舜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