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個青年(1 / 2)

第八個青年

——獻給旅行家潘德明

1

1949年以後,旅行家潘德明先生

銷聲匿跡地活了27年——他育有六個孩子

長期失業(打理過父親的

裁縫生意,也兼畫宮燈)

在困頓的生活中死於心肌梗塞

溢美者把他的死因拔高為時代坍台後的

過度興奮。理論上來說

這是可能的,但現實往往長著

另一幅欲言又止的麵孔

他的晚年,那些發生在民國的個體傳奇

曾經幻覺一樣教育著記憶

曾經風吹草動般,不宜觸及

2

此前,這個以和為貴的國度槍聲不斷

八年禦外,三年兄弟鬩於牆

旅行家的夢想戛然而止——

遼闊山河已無青春可供潘德明歇腳

真理,不得不在殺戮中

謀求破壞性保護:他捐出了

巨額善款——善款並非他的熱血

但國難家仇之際,萬物皆血

他藏起了亂世的榮光

亂世不辭榮光但已無榮光從大地漫上嘴唇

3

未來的旅行家潘德明在南京開有

一家西餐店。早些時候

他是上海南洋高等商業學校的

兩年製學生;再早些時候

他是一個湖州少年喜歡遊泳、登山和探險

1930年夏天,七位上海青年

在《申報》發表沸騰的宣言

準備徒步走遍亞洲——這則消息

替潘德明關閉了西餐店

他覺得,自己應該成為步行團的第八位成員

——這一年他22歲,風華正茂

4

未來的旅行家在杭州追趕上了

已經出發的隊伍,事情卻很快變得虎頭蛇尾

從廣西出境時,一半人馬

已不見蹤影;剛到越南

亞細亞步行團就隻剩最後一位加盟者了

異國的黃昏,落日沉默

旅行進退維穀,旅行家潘德明

已經沒有人可以征求意見

1931年,元旦這天

他在西貢買下一輛英製藍翎牌自行車

並順手扔掉了亞細亞步行團的

旗子——徒步亞洲的目標

就這樣被壯遊世界的計劃取而代之

5

“以世界為我之大學校,以天然與人事

為我之教科書,以耳聞目見直接接觸

為我之讀書方法,以風雪雨霜炎荒烈日晨星夜月

為我之獎勵金……”

潘德明的行囊裏,裝有一個羅盤

一張世界地圖,和一本自製的

四公斤重的名人留墨集

扉頁上,他寫下了這樣的旅行自敘

誡勉一個人的行程——

他沒有意識到,他的學校,他的教科書

他的讀書方法,他的獎勵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