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與創新
產業發展
作者:尹君君
摘要:在當今時代背景下,中央銀行監管機製不斷加強,自律機製也不斷完善。如果商業銀行繼續依賴傳統的存貨業務發展路徑,那將必然受到限製。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創新與發展的必然戰略選擇是把中間業務作為新的效益增長點,走與世界經濟金融全球化相吻合的道路。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營業收入;信息谘詢;信托理財;資產證卷化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27-0003-02
在中國商業銀行的眾多利潤增長點中,中間業務已成為一項新的來源,成為商業銀行為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有效吸引顧客的一大重要法寶。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發展的戰略任務之一,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中間業務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份額逐年增加,品目繁雜的創新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與商業銀行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不同,中間業務風險小、種類廣,產生的收入在商業銀行營業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日益上升。
1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特點
1.1 不運用或不直接運用自有資金
在辦理中間業務時,商業銀行並不直接運用甚至不運用其自有資金。例如結算業務,結算原則之一,就是“銀行不墊款”,指辦理中間業務的結算業務時商業銀行不使用自己的資金。如果商業銀行以現金提前結算業務,該業務將成為一種資產業務而不再是中間業務。例如,結算放款可被視為一種現金結算銀行提前結算,顯然是解決貸款屬於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雖然不直接運用自有資金,卻要間接地運用自己的資金。像貸款承諾,商業銀行必須保持更多的流動資產以能夠隨時滿足客戶的貸款需求,即使在答應了向客戶貸款後沒有必要馬上墊款。
1.2 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與負債
商業銀行在辦理中間業務時通常不構成表內資產與負債。作為一種資產負債之外或不直接占用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業務中間業務,中間業務是商業銀行辦理資產業務過程中衍生出來的,在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上一般不直接反映出來。
1.3 中間業務種類多、範圍廣、風險低
中間業務涉及範圍廣泛。傳統中間業務如結算、彙兌等,代理類業務如代收代付等,擔保類中間業務如融資保函等,承諾類中間業務如貸款承諾,票據發行便利等。近年來,隨著金融國際化的高速發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也飛速發展,涉及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如信息谘詢、信托理財、資產證券化等業務。中間業務品種越來越豐富,就銀行內部而言覆蓋各個業務部門,就外部市場而言涉及到了貨幣、信貸、證券、期貨、黃金和外彙市場,業務範圍廣泛。
1.4 中間業務是一種收費業務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通常以收取手續費、管理費的形式獲得收益。因為不直接參與信用活動,中間業務無法以利差形式獲得收益,通常他們隻能以收取手續費來獲取收益。這也是中間業務的一個重要特征。
2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存在的不利因素
2.1 產品種類少、質量低、範圍小,並缺乏支柱產品
由於獨立的經營管理模式的實施,很多的資產負債表業務發展受到限製,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業務品種少,主要局限於國際業務的國外保證業務,如安全驗證業務、備用信用證、機密的商業業務和一些低級別代理業務,銀行為了搶占更大的市場,許多代理業務實行免收費服務,甚至自掏腰包。
2.2 缺乏表外業務創新激勵機製,創新動機模糊
由於我國創新主體的錯位以及整個社會思維方式和西方不同,未完全形成“服務這種行為也應該有報酬”的概念,而我國微觀創新動機也極其模糊,鑒於傳統的定價模式,出現了許多無收益甚至是負收益的金融創新。
2.3 缺乏創新人才
金融創新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與西方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相比,中間業務在我國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而高素質人才又非常短缺。尤其是那些不僅了解市場還了解銀行經營管理,不僅可以開發設計新金融產品還會融彙資本業務,不僅會操作電腦還會市場營銷的人才。而且在管理方麵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中間業務產品開發自發性不強、對市場需求分析不足等問題。產品的重複性開發造成了研發成本的浪費,再加上產品本身也缺乏亮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國中間業務產品在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