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心城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的分析與思考
產業發展
作者:徐智超 王鍇 施洋
摘要:文章結合天津中心城區近年科技企業發展實際情況,就當前城區發展科技企業進行初淺分析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心城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自主知識產權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27-0005-03
2010年9月19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動員大會,這是天津經過認真調研、深思熟慮,麵向“十二五”天津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指擁有一定科技人員,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專有技術或先進知識,通過科技投入開展創新活動,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中小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是指年銷售收入在1億元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技術和產品,在行業內居於全國前列,具有較高成長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代表著中小企業的發展方向,是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1年12月31日,天津市經市科委認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共達到21763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1063家,科技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小巨人“頂天立地”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其中,天津中心城區作為天津市的核心經濟區域,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中心城區主要包括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紅橋區6個城區,2011年GDP總量約占全市1/3,六區區級財政收入總額達到了166億元,是2006年的2.864倍,為更多財政向科技等產業傾斜提供了充足保障。由於中心城區地理位置優越、土地麵積狹小,所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具有顯著特色,具體分析如下:
1 中心城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天津市經市科委認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為21763家,科技小巨人企業1064家,中心城區共有574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約占全市科技企業數量的26%,共有科技小巨人企業78家,占全市總量的7.3%。
2011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總籌集科技活動經費為390.58億元,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為329.67億元,科研投入占總收入的83.9%。中心城區科技企業總計籌集44.47億元,科技活動支出為36.94億元,分別占全市的11.39%、11.21%,南開區以財政科技撥款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1.68%在中心城區中位居首名。
全市科技企業從業人員總數為119萬人,其中科技從業人員27.3萬人,所占比率為22.9%。中心城區科技企業從業人員總數為14.5萬人,科技從業人員為5.6萬人,所占比率為38.6%,科技從業人員占從業人員比例大幅度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中心城區創新資源也十分豐富,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國家重點大學皆坐落於中心城區,此外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等大學主校區也在市區。此外全市38個國家部委級重點實驗室中除了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所屬的3個實驗室坐落在塘沽之外,其餘35家都坐落於中心城區。全市66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濱海新區有36家,占全市第一,中心城區共有18家,占全市的27.28%。
在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方麵,截至2011年底,天津共有62家孵化器通過了科技企業孵化器資格認定,其中國家級11家,市級12家。中心城區共有19家孵化器,其中國家級4家,市級8家。截止2012年7月底,共有89家生產力促進中心通過了科技企業孵化器資格認定,其中中心城區共有14家生產力促進中心通過資格認定,總量占全市的16%。
在創新成果研發及轉化方麵,2010年全市專利申請受理量為2.3萬件,中心城區總計申請受理量為11638件,約占全市的50%,單個區縣排名中南開區專利申請量居全市之首,達到5062件,中心城區的河北區、南開區及河西區均超過了5億元。技術市場交易額全年達到42.81億元,比上一年度增長了11.3%。中心城區的河北區、南開區及河西區均超過5億元。
2 中心城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2.1 基礎條件薄弱,發展空間相對狹窄
中心城區麵積為176.85平方公裏,占全市總麵積的14.45%,土地資源比較缺乏,企業戰略東移後留下的廠房相對比較分散,不利於形成集中的大規模的科技產業區,難以吸引國內外科技大公司、大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