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衡針灸創始人:王文遠
20世紀60年代初,國家衛生部下發文件,點明要搶救老中醫的行醫知識,開展了全國性的“中醫師帶徒”工作。那時我16歲,有幸成為山東臨沂名醫劉春啟先生的門下。3年的學徒生涯後,我正式走進了中醫科學的殿堂,通過隨師抄方、抓藥,熟背了十多部中醫古籍,同時也掌握了300多個穴位的傳統針灸方法。
1964年,我來到部隊補了西醫課,懂得了生命科學的基礎知識,結合部隊訓練,在今後的50多年中,我給10萬多名部隊軍人防治、調理過訓練受的傷,給軍內外3萬多名針灸醫師做過培訓,在全國4千多家醫院開展臨床應用。最終,我成功地創立了“安全、單穴、3秒鍾見效”的平衡針灸創新技術。通過國家“973”中醫理論專項課題研究,平衡針灸對大腦中樞神經幹預的最佳時間是45毫秒,為平衡針灸即時效應提供了科學依據,先後被列為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農村及社區適宜技術推廣項目。
董峰醫師早年作為總後衛生部第三批名醫帶徒工程的優秀人才跟師於我,在近8年的時間裏,跟隨我從診室到訓練場,到偏遠山區,走過了大江南北,係統學習了平衡針灸療法。董峰醫師認真學習了我的學術思想,熟練掌握了平衡針灸學的精髓,在平衡針灸學科的發展中做了不少貢獻,成為我的好幫手、好學生。
正是因為董峰醫師的悟性一直較高,他以一名軍人的身份走進了中國中醫的最高學府——中國中醫科學院,在中醫科學院這個中醫的“國家隊”裏,他讓平衡針灸技術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看到這些甚是欣慰。我經常告訴他,中醫不僅是一門醫學科學,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科學和哲學思想,它是中國幾千年來文化積澱的瑰寶,同時也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想要將中醫弘揚光大,一定要有繼承,也要有發展,讓更多的人學習到中醫的科學內涵,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醫,接受中醫。我希望他可以將平衡針灸技術繼續發展創新。
讀過董峰此書的初稿後,我倍感欣慰。多年來,他經過刻苦的研習和大量臨床實踐,不但運用嫻熟平衡針法,治愈了無數患者,還為平衡針灸在海內外的傳播作出了貢獻。
眾所周知,心掌握著人們的情緒,隻有心緒平和、穩定的人才能長命百歲。《黃帝內經》講:“主不明,則十二官危。”這個“主”,指的就是心,此書也是圍繞養心、調心展開,字裏行間充滿真誠,毫無保留,給大眾帶來行之有效的健康養生知識,把中醫最精髓的文化內涵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傳達出來。
回想起多年前有名記者問過我,平衡針灸自成一家,您這樣輕易外傳,豈不天機泄露了嗎?我一直告訴我的學生,包括董峰醫師——醫乃仁術。我的醫術是黨和軍隊培養出來的,也是患者給予我的機會,我一定要將這一技之長獻給社會,讓廣大百姓享受到中醫創新的偉大成果,讓天下百姓遠離各種病痛。
尤感欣慰的是,這一點,我的學生董峰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