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培固國醫智慧元氣的是《黃帝內經》 (1)(2 / 3)

另外,現在人們幾乎沒有了季節概念,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過著一種恒溫的生活,沒有機會出汗,也沒機會感受寒冷,這往往衍生出一些富貴病,可以說是生活條件提高帶來的負麵影響。所以現在很多城市人會趁著節假日往鄉下跑,去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感受一下綠色田野,再在農家院住上兩天,整個身心就會感覺很放鬆、很舒服,這就是人們在長期遠離自然後的一種本能。

《黃帝內經》是一本奇異的書,但它倡導的一些養生思想卻是最樸實、最智慧的,可以幫助我們輕輕鬆鬆了解中醫養生的真諦,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健康之道。

四季養生的“生、長、收、藏”法則

《黃帝內經》裏講道:“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意思是說,聰明智慧的人,都是因天之序,順應四時而養生的。

人與天地是相應的,養生就要順應四季,達到天人合一,那麼順四季養生又該遵循怎樣的要則呢?《黃帝內經》對此也有闡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生物適應四季氣象變化形成的普遍規律,順四時養生就要遵循“生、長、收、藏”這個定律。

1.春天保養“生”機

《黃帝內經》中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誌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季三個月,是萬物開始萌生的季節,這種生發之氣的源泉就是冬天的藏納和積累,如果冬天沒有好好地收藏,春天就沒有生發的基礎,就不能很有精力地投入一個新的開始。所以春天一定要保養好“生”機。

首先要“夜臥早起”。即天黑了以後就要睡覺,早上要早點起床。春天人容易犯困,一困就沒完沒了地睡覺,這肯定是不行的,這會阻礙身體氣機的生發。

“廣步於庭”就是告訴我們要經常到外麵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萬物生發的氣息,和自然界形成一種和諧的狀態。當然沒事的時候,可以在庭院裏大踏步地行走,這樣也有利於身體內氣機的生發。

第三就是“被發緩形”,就是披散著頭發,放鬆形體,不能穿緊身衣約束自己的身體,要使身體完全處於一種放鬆的狀態。

“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的意思是說:春天,人體同樣也在生發,這個時候人要有那種給予的精神,不能動任何殺機,人自身也要保持欣欣向榮的氣機,這樣身體才能健康,否則就會傷了人和天地的生機。

以上就是《黃帝內經》中的春季養生法則,如果違背這種法則,那麼供給夏季長養的力量就會減少,到了夏天就容易出現寒性病變。

有些人在春季容易抽筋、腹瀉,這叫“肝旺脾虛”。五行中肝屬木,脾屬土,二者是相克的關係。肝氣過旺,氣血過多地流注於肝經,脾經就會相對顯得虛弱,脾主血,負責運送血液灌溉周身,脾虛必生血不足,運血無力,造成以上諸般症狀。這時,可服用紅棗、山藥薏米粥等以健脾養血,脾血一足,肝脾之間便平和無偏了。

2.夏天養“長”

《黃帝內經》中有:“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誌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是天地萬物生長、蔥鬱茂盛的時期。這時,大自然陽光充沛,熱力充足,萬物都借助這一自然趨勢加速生長發育。人在這個時候“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晚上晚點睡,早晨早點起,要多曬太陽,因為夏天就應該往外散,就應該充分接受陽氣,多出汗。

夏天的時候,人們容易心情煩躁,動不動就發脾氣。這是因為夏天氣血都到外麵來了,裏麵的氣血相對不足,所以就容易生氣發火。因此,我們一定要記住,夏天要忌怒,別發脾氣,或者盡量少發脾氣。夏天的時候,本來氣血都在外麵了,再一發脾氣,血壓就容易升高,心髒就會出問題,哪裏還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