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名醫華佗的延年長壽秘訣(1)(2 / 3)

就五禽戲本身來說,它並不是一套簡單的體操,而是一套高級的保健氣功。華佗把肢體的運動和呼吸吐納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通過氣功導引使體內逆亂的氣血恢複正常狀態,促進健康。後代的太極、形意、八卦等健身術都與此有若幹淵源。無疑,它在運動養生方麵的曆史作用是巨大的。

通過上麵的論述,我們對五禽戲的功效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於它的內容及具體操作方法我們是否了解呢?

五禽戲的內容主要包括虎戲、鹿戲、熊戲、猿戲、鶴戲。

虎戲:自然站式,俯身,兩手按地,用力使身軀前聳並配合吸氣。當前聳至極後稍停,然後身軀後縮並呼氣,如此三次。繼而兩手先左後有向前挪動,同時兩腳向後退移,以極力拉伸腰身,接著抬頭麵朝天,再低頭向前平視。最後,如虎行般以四肢前爬七步,後退七步。

鹿戲:四肢著地勢,吸氣,頭頸向左轉、雙目向右側後視,當左轉至極後稍停,呼氣、頭頸回轉,當轉至朝地時再吸氣,並繼續向右轉,一如前法。如此左轉三次,右轉兩次,最後回複如起勢。然後,抬左腿向後挺伸,稍停後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後伸三次,右腿後伸兩次。

熊戲:仰臥式,兩腿屈膝拱起,兩腳離床麵,兩手抱膝下,頭頸用力向上,使肩背離開床麵,略停,先以左肩側滾落床麵,當左肩觸床麵,頭頸用力向上,肩離床麵,略停後再以右肩側滾落,複起。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後起身,兩腳著床麵成蹲式,兩手分按同側腳旁,接著如熊行走般,抬左腳和右手掌離床麵。當左腳、右手掌回落後即抬起右腳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軀亦隨之左右擺動,片刻而止。

猿戲:擇一牢固橫竿,略高於自身,站立手指可觸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雙手抓握橫竿,使兩腳懸空,作引體向上七次。接著先以左腳背鉤住橫竿,放下兩手,頭身隨之向下倒懸,略停後換右腳如法勾竿倒懸,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

鶴戲:自然站式。吸氣時蹺起左腿,兩臂側平舉,揚起眉毛,鼓足氣力,如鳥展翅欲飛狀。呼氣時,左腿回落地麵,兩臂回落腿側。接著蹺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後坐下。屈右腿,兩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後兩手換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也七次。最後,兩臂如鳥理翅般伸縮各七次。

五禽戲對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治療疾病,特別是慢性病有著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在閑來無事之際,可以練上一練。

運動養生在量、在質、在巧

華佗通曉養性之術,提倡體育運動與勞動鍛煉,他曾經這樣說道:“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意思就是人們需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勞動,但應避免過於勞累。

華佗的這一運動養生思想,在現在看來也是非常科學的。運動可加速食物消化,使血液循環暢通無阻,從而避免生病。這就像門樞軸,時常轉動,就不會僵澀失靈,但一定要掌握度。這是因為大量運動要耗費人體的大量氣血,我們知道大量的精氣儲藏於人體深處,它持續緩慢地供應著人體的日常生活所需。大量運動在短時間內造成大量氣血的損耗,會逼迫人體把原本應該儲藏起來慢慢使用的精氣在短時間內大量釋放出來,以維持人體的需要。年輕時運動過度,可能當時並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但歲數大了,很多疾病就可能找上門來。這在那些專業運動員的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他們中的很多人,年齡稍大後身體出現的問題往往比常人多。

運動有益健康,關鍵在度,所以我們一定要謹記華佗的教導,把握好適量的原則。每日取平緩之法,活動活動身體,既促進經絡中氣血的流通,又不損耗氣血,這才是正確的運動之道。

此外,運動養生還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冬天要減少運動。

古人有“冬不潛藏,春必病溫”之說。冬季是人體陽氣潛藏、溫養髒腑的好時期,此時應盡量減少活動,否則春天就會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