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在《中藏經》中提到,人體就像自然界一樣,無論體內陰氣過盛還是陽氣過盛,都會導致疾病產生。要想獲得健康,陰陽調和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養生時應該把人體的陰陽調和作為一個重要的養生法則,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強身健體,預防百病。
那麼,我們該如何維持身體的陰陽平衡呢?
我們都知道人的生命儲備是有限的,人的生命就好比是一根燃燒著的蠟燭,燃燒得越旺,熄滅得越早,所以,維持生命陰陽平衡就要注意節能養生。節能養生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陽氣和陰氣,避免不必要的損耗,從而維持生命的陰陽平衡,它主要包括靜養生、慢養生和低溫養生三個方麵。
1.靜養生
靜養生是對生命的輕撫。靜養生的重大意義是什麼?靜養生能夠降低陽氣和陰精的損耗,從而維持生命的陰陽平衡,延緩早衰,延長壽命。靜養首先要先心靜,因為隻有心先靜下來。生命才能靜下來。心靜下來,呼吸、心跳等都能夠減慢,血壓才能夠降低。我們知道“心靜自然涼”,心靜下來以後,人體的生理代謝、陽氣和陰精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
2.慢養生
慢養生是節能養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絕招。慢養生的重大意義是什麼?有資料記載,古代的人一呼一吸所用時間為6.4秒,但是現在的人用時為3.3秒,或3.33秒,比古人快了一倍。可見,隨著人類生活節奏的加快,呼吸的頻率也越來越快。生命的長短與呼吸頻率成反比,呼吸頻率越慢,壽命越長,呼吸頻率越快,壽命越短。那麼,怎樣做到慢養生呢?
首先,我們要做到心慢,心慢下來,呼吸心跳才能慢下來,這樣才能減少陽氣和陰精的損耗。說一下上班族,上班的時候我們很緊張,因為我們知道社會競爭激烈,我們不能慢。但是下班以後,我們就應該轉入慢節奏,可以慢慢地做家務,慢慢地洗澡,慢慢地帶孩子,跟上班的時候應該有不同的節奏,先快後慢。總的原則是,生活應有快有慢、有緊有鬆、有忙有閑。
3.低溫養生
低溫養生是生命的涵藏。低溫養生的重大含義是什麼?中醫經典巨著《黃帝內經》就指出,“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就是說在高山上的人壽命都比較長,為什麼?因為高山上的溫度比較低,這就引出了低溫養生這個問題。低溫養生可以降低代謝,降低代謝的速度,降低陽氣和陰精的損耗。那麼,我們怎樣做到低溫養生呢?在冬天,室溫不能過高,暖氣不要開得太大,這不利於低溫養生。另外,我們要多接地氣,多吸陰氣,多飲地下水、井水、礦泉水。同時,低溫養生還要多吃水生食物,比如說水稻;越冬食物,比如冬小麥、大白菜;冬生水果,比如冬梨、蘋果、冬瓜、冬棗等。
總體來說,靜養生、慢養生、低溫養生互為因果關係,是生命節能的三大重要法寶。節能養生對維持生命的陰陽平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保護陰精和陽氣不被損耗。
另外,生命儲備是維持陰陽平衡的基礎,它包括三個方麵:一個是飲食,一個是睡眠,一個是房事。這三個方麵是增加生命儲備的三大要素,是維持身體陰陽平衡的主要環節。
首先,我們看飲食養生。飲食養生就是說首先我們要通過補和瀉來維持生命的陰陽平衡。其次就是睡眠。睡眠養生是對生命的充電,通過休息,以達到生命能量的儲備,所以我們提倡睡子午覺。最後,是房事養生。房事養生是對生命的協調,它的重大意義在於協調人體的陰陽平衡,陰陽平衡,衰老就能夠減緩,壽命就會延長。
所以,慢養生、靜養生、低溫養生是生命的節能養生,食養生、眠養生、性養生是生命的儲備養生。它們互相結合、互相配合,對維持人體的陰精和陽氣的平衡、維持生命的陰陽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勞傷”的調養應對之道
華佗認為一個人健康長壽不在於病時求醫問藥,關鍵在於未病時注重保健,神形兼養,謹防“勞傷”。
《中藏經》中有:“勞者,勞於神氣也;傷者,傷於形容也。饑飽無度則傷脾,思慮過度則傷心,色欲過度則傷腎,起居過常則傷肝,喜怒悲愁過度則傷肺。風寒暑濕則傷於外,饑飽勞役則敗於內;晝感之則病榮,夜感之則病衛。榮衛經行,內外交運,而各從其晝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