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2)(2 / 2)

在生活中,一定要讓自己的生活習慣符合天地四時的運行規律:夏天的時候該熱就得熱,冬天的時候該冷就得冷。因為我們是天地的產物,所以作為一個人來講,整個生命過程裏,不能夠違背天地自然運行的基本規律。

五髒各有所喜,飲食要與五味相匹配

食物有寒、熱、溫、涼四性,辛、甘、酸、苦、鹹五味。食物的味道不同,其作用也各有區別。中醫認為五髒各有所喜,例如肝宜甘,因為甘味可以緩解肝氣的勁急;心宜酸,因為酸味可以收斂心火;肺宜苦,因為苦味可以助肺氣肅降;脾宜鹹,因為鹹味可以使脾不會運化過度;腎宜辛,因為辛味可以宣散和提升腎水之陽氣。

張仲景認為:“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五髒各有所喜,而食物也是有偏性的,所以,飲食要與食物的四氣五味相一致,這樣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酸走筋”,酸類的食物是走筋、走肝的,如果你患了肝病就要吃酸,因為算具有收斂的作用,太收斂則肝氣就不能生發,病就會加重。對於多汗、尿頻、腹瀉、流涕不止等病症有很好的效果。

“辛走氣”,辛類的食物是走氣的。肺主氣,如果肺出現了問題,就不能吃辛味食物。但是辛味具有發散風寒、行氣止痛等作用,例如蔥薑善散風寒、治感冒,胡椒能祛寒止痛,茴香能理氣。

“苦走血”,苦味的東西是走血的,即走心。如果病在心上,就少吃苦味食物,讓心生發一下。但苦味食物可以清熱、瀉火。例如蓮子心能清心瀉火、安神,可以治療心火旺的失眠、煩躁之症。

“鹹走骨”,鹹類食物是走骨的,走骨就是走腎。如果病在骨上,就要少吃鹹,這樣才能把骨養好,把腎養好。鹹味食物具有軟堅散結、滋陰潛降等作用。例如早晚喝一碗淡鹽湯,對與治療習慣性便秘有很好的作用。

“甘走肉”,甜味的食物是走肉的,走脾胃。孩子如果特別喜歡吃糖,說明他脾虛。如果病在脾胃,就要少吃甜味的食物和油膩的食物,因為這樣的食物會讓脾增加代謝負擔,使脾更加疲勞。甜味食物具有滋養、強壯身體,緩和疼痛的作用。疲勞和胃痛時可以試一試。

張仲景的四季飲食養生法

張仲景認為,一年分四季,在不同的季節,飲食也要隨之發生改變,這樣才能達到養生的效果。

1.春季飲食

春天,天氣逐漸變暖,氣候溫和,人體陽氣開始升發,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起來,這時候要多用辛甘食品,以助陽氣,利於代謝。具體來說,在主食的選擇上要以味甘性涼的小麥加工成各種麵食為主,再配用一些米粥,這樣可防陽氣太過。副食主要選用辛甘之品,如蔥、荽(香菜)、韭菜、胡蘿卜、花生、圓白菜、雞肉、豬肉等。

2.夏季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