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錢乙:兒科施治理論的奠基者 (1)(2 / 3)

口腔炎、鵝口瘡、口腔潰瘍等引起的哭泣往往是邊吃奶邊哭,有時還會拒絕吃奶。

腸套疊等外科急症往往會使寶寶突然啼哭,哭聲緊迫,聲調高亢,臉色蒼白,表情痛苦,有時伴有出汗、嘔吐、便血等症狀,且間隙幾分鍾又再哭。這時,需要馬上將寶寶送醫院。

功能性腹痛引起的哭泣多發生在傍晚,寶寶煩躁不安,嚴重時哭聲劇烈,但幾分鍾後可能停止。這可能是腹中有了空氣所致。

急性喉炎也能引起哭泣,但哭聲往往嘶啞。

胸部有疾時會引起寶寶尖聲短促的哭鬧,並伴有兩眼發呆。

顱腦有疾時會引起寶寶尖叫,並伴有噴射狀嘔吐。

4.看孩子的睡眠

入睡後撩衣蹬被,並伴有兩顴及口唇發紅、口渴喜飲或手足心發熱等症狀,中醫認為是陰虛肺熱所致。

入睡後麵朝下,屁股高抬,並伴有口腔潰瘍、煩躁、驚恐不安等症狀,中醫認為是“心經熱則伏臥”。這常常是小兒患各種急性熱病後餘熱未淨所致。

入睡後翻來覆去,反複折騰,常伴有口臭氣促、腹部脹滿、口幹、口唇發紅、舌苔黃厚、大便幹燥等症狀。中醫認為這是胃有宿食的緣故,治療原則應以消食導滯為主。

睡眠時哭鬧不停,時常搖頭,用手抓耳,有時還伴有發燒,可能是小兒患有外耳道炎、濕疹或是中耳炎。

入睡後四肢抖動,一驚一乍,則多是白天過於疲勞或精神受了過強的刺激所引起。

入睡後用手去搔抓屁股,而肛門周圍又見有白線頭樣小蟲爬動,可見於蟯蟲病。

熟睡時,特別是仰臥睡眠時,鼾聲不止、張口呼吸,這是因為增殖體、扁桃體肥大影響呼吸所致。

所以,細心的父母要及時發現孩子睡態的異常,防治疾病的發生。

5.查孩子的大小便

6.瞧孩子精神

一般來說,健康的孩子精神飽滿、兩眼有神、容易適應環境,而生病的孩子情緒往往異常:

煩躁不安、麵色發紅、口唇幹燥,表示發熱;

目光呆滯、兩眼直視、兩手握拳,常是驚厥預兆;

哭聲無力或一聲不哭,往往提示疾病嚴重。

孩子年齡小,很多時候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就需要父母平時多觀察孩子,知道孩子為什麼哭、為什麼痛、為什麼臉色蒼白、為什麼舌苔發白等,從生活的點點滴滴關心幫助孩子,保證他們的健康。

五髒對五指,按摩孩子的雙手就可以治病

心經、肝經、脾經、腎經等每個經絡都有自己的循行路線,那麼一旦孩子的某個髒器出了問題,父母是不是必須找出相應的經絡循行路線來給孩子按摩呢?

當然不是,孩子的手指可以反映出五髒的健康狀況。在中醫文化裏,“髒器”是這麼寫的——“藏器”。中醫所說的“藏”,是內藏的意思。有內藏,就有外象。用中醫的觀點來理解,一根手指上就會有五藏。為什麼這麼說?人的手上是有皮毛的,在中醫理論上,肺主皮毛。所以皮毛的問題都跟肺氣有關,像皮膚病,就是跟肺氣有關的。那皮毛裏邊裹的是什麼呢?是肉,肉跟中醫髒器中的脾有關,脾主肌肉。肉裏麵有血,心血身脈。肉裏麵還有骨頭,骨頭是腎所主,骨頭是最收斂的,是最固斂的一個東西。還有就是筋,身體要想活動都要由筋來連綴的。那麼,筋的好與壞跟哪個髒器有關呢?中醫認為它跟肝有關,跟肝氣有關。肝氣實,則手能握,屈伸靈活;肝氣虛,則手指瘺軟或僵硬。就這小小的一根手指,中醫就可以看出心、肝、脾、肺、腎五藏來。具體來說是,大拇指對應的是脾經、食指對應的是肝經、中指對應的是心經、無名指對應的是肺經、小指對應的是腎經。

在孩子健康的時候,給孩子按摩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當孩子生病了,心肝脾肺腎的狀況就全都體現在5個手指頭上,哪個髒腑出問題了,就推相應的手指頭,舉手之間就能治病。

讓孩子吃好、喝好、玩好,可以鞏固先天之本

錢乙認識到孩子的生理特點是“髒腑柔弱”、“五髒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所以,在日常護理方麵,錢乙提醒家長要采用適當的方法來增強孩子的體質,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我們知道孩子的體質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孩子的先天體質完全取決於母體的健康狀況,一般來說,如果母親身體壯、氣血足,那孩子的體質就好;如果母親自身體弱多病、胃腸功能差、麵黃肌瘦、氣血不足,孩子體質也就虛弱。

對於先天體質好的孩子,我們隻需繼續維護即可,而對於那些先天體質弱的孩子來說,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落後了,如果父母再不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彌補,那孩子就永遠不會像先天體質好的孩子那樣健康成長。為此,父母應做好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