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的小浩感冒了,小浩的爸爸便從家用小藥箱裏找出以前自己感冒時服用的藥讓兒子服下,當晚,小浩開始出現胡言亂語、無故發笑、幻視、幻聽等現象,精神異常興奮。後經醫生檢查確認,小浩是因服用過量藥物而引發藥物中毒。
小兒體內各組織器官未完全發育好,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解毒功能也較差,家長切不可圖方便、省錢,而將大人的藥給孩子服用,否則,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
摩腹和捏脊可有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錢乙說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髒腑嬌嫩,形氣未充,即小兒髒腑器官及體格發育尚未成熟,功能還不完善,與成人相比較,是處於髒腑未壯,精氣未充,經脈未盛,氣血不足,神氣怯弱的狀態。兒童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其病理特點必然為發病容易,且治療失宜則傳變迅速。感冒、發燒、咳嗽、腹瀉,甚至肺炎等這些常見疾病往往經常發作,特別是那些非母乳喂養的兒童、斷奶期兒童、早產兒,在疾病流行等特殊時期更容易出問題。從根本上講,兒童多病的原因是體質差,免疫力不強。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兩個孩子吃了同樣的東西,一個生病,而另一個卻不會。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體質的差異。作為父母,首先要增強孩子的體質,提高孩子身體的免疫力。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百病生於氣”,提高小兒防病抗病能力就需重視調理氣機和脾胃功能。而摩腹和捏脊便可調理髒腑陰陽的平衡,改善小兒消化功能,大大增強孩子體質。
1.摩腹
摩腹,起源於孫思邈的養生之道。摩腹,實際上就是對肚臍的一種按摩。肚臍附近的“丹田”,是人體的發動機,是一身元氣之本。經常給孩子按摩肚臍,能刺激孩子的肝腎之經氣,達到祛病的目的。
具體方法:在孩子進食以後三十分鍾開始摩腹,順時針進行,注意力量一定要輕柔,稍微帶動皮膚就可以了,速度不要太快,每分鍾30圈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腹瀉,就要改變摩腹的方向,要做逆時針方向的按摩。
1.捏脊
孩子的身心健康、發育正常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捏脊是促進孩子生長發育、防治多種疾病的妙法。
具體操作方法:讓孩子取俯臥位,父母用雙手的拇指、中指和食指指腹捏起脊柱上麵的皮膚,輕輕提起,從龜尾穴開始,邊撚動邊向上走,至大椎穴止。從下向上做,單方向進行,一般捏3~5遍,以皮膚微微發紅為度。
捏脊能很好地調節髒腑的生理功能,特別是對胃腸功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可提高孩子的抵抗力,但給孩子捏脊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應沿直線捏,不要歪斜。
2、捏拿肌膚鬆緊要適宜。
3.應避免肌膚從手指間滑脫。
堅持給孩子做摩腹和捏脊,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發現孩子胃口好了,身體也變得壯實起來。
讓孩子遠離寒濕的項原則
孩子是純陽之體,無論什麼季節,孩子的手都應該是溫暖的,如果孩子的手腳總是冰涼,舌苔發白,就說明孩子體內寒濕重。錢乙說孩子身體內寒濕重,會影響生長發育,而且體質極弱,易生疾病。所以,要想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就必須祛除孩子體內的寒濕。
造成孩子體內寒濕過重的因素主要有:經常使用抗生素;常喝冷飲,吃涼的東西;孩子總愛在空調房裏,很少出去活動;睡覺時不老實,喜歡蹬被子,胳膊老放在外邊……
體內寒濕過重是孩子健康的最大攔路虎,所以做家長的要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正確的觀念,幫助孩子減少寒氣的侵入。
1.別讓孩子光腳走路
現在很多孩子動不動就肚子痛、拉稀,究其原因主要和孩子喜歡光腳走路有關。現在大多家庭鋪有木板地、大理石地磚,進門時都要換鞋,但有些孩子沒養成習慣,進門把鞋一脫就光腳走在地板上。中醫自古就有“寒從腳下起”的說法,父母要注意讓孩子養成換鞋的習慣,千萬別讓其光腳走路,這樣可以避免寒氣入侵到孩子體內。
2.順天而行,不給孩子吃反季節食物
現在,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對待家裏獨一無二的寶貝,做父母的往往是寵愛有加,於是凡是孩子愛喝的、愛吃的,家長就不分季節往家裏買。有個7歲的小男孩,在冬天裏想吃西瓜,家長二話不說便買了回來,孩子當時是高興了,可第二天便開始腹瀉,捂著肚子喊難受。中醫認為,溫熱為陽,寒涼為陰,隻有將食物的溫熱寒涼因時因地地運用,才能讓人體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陰陽平衡,不會生病。如果逆天而行,不分季節、區域地給孩子亂吃一通,那麼這種“愛”孩子的方式,會毀掉孩子的健康,毀掉孩子的一生。
3.睡覺時給孩子蓋好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