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代表一種能量,代表儲藏,陽是用來消耗能量的。朱丹溪認為人體隻有在陰陽平衡的條件下,才是健康的,換句話說,隻有人體能量的儲存和消耗相等、支出和收入相同時,人才不會生病。否則,消耗過度,入不敷出,就會陰虛而病。以下幾個症狀都是陰虛的表現,我們要對其提高警惕,及時把握消耗的度。
1.愛吃味道濃的東西
現在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吃辣一族”,很多人沒有辣椒就吃不下飯。這在中醫上怎麼解釋呢?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人的脾胃功能越來越弱了,對味道的感覺也越來越弱,所以要用味濃的東西來把自己的腎精調出來,幫助自己調元氣上來,以助運化,說明元氣已經大傷,腎精已經不足。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現在人壓力太大,心情太鬱悶了,因為味厚的東西有通竄力,而吃辣椒和大蒜能讓人心胸裏的淤滯散開一些。總而言之,我們隻要愛吃味道濃的東西,就表示身體虛了。
2.老年人小便時頭部打激靈
小孩和老人小便時有一個現象,就是有時頭部會打一下激靈。但是老人的打激靈和小孩的打激靈是不一樣的。小孩子是腎氣不足以用,腎氣、腎精還沒有完全調出來,所以小便時氣一往下走,下邊一用力,上邊就有點空,就會激靈一下;而老人是腎氣不足了,氣血虛,所以下邊一使勁,上邊也就空了。所以,小便時一定要咬住後槽牙,以收斂住自己的腎氣,不讓它外泄。
3.下午5~7點發低燒
有些人認為發高燒不好,實際上發高燒反而是氣血充足的表現,氣血特別足的話,才有可能發高燒。小孩子動不動體溫就可以達到很高的熱度,是因為小孩子的氣血特別足。人到成年之後發高燒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所以,發低燒實際上是氣血水平很低的表現,特別在下午5~7點的時候發低燒,這實際上是腎氣大傷了。
4.成年人胸無大誌,容易滿足現狀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剛剛三四十歲就已經沒有什麼遠大的誌向了,隻想多賺錢維持生計,再比別人過得好一點就可以了,這實際上是腎精不足的表現。中醫理論認為,腎不僅可以主“仁、義、禮、智、信”中的“智”,還可以主誌氣的“誌”,腎的神就是“誌”。一個人的誌氣大不大、智力高不高,實際上都跟腎精足不足有關。小孩子腎精充足,所以他們的的誌氣就特別高遠。而人到老年,很多人會說,我活著就行了,什麼也不求了,這其實就表明他的精氣快絕了。
5.坐著時總是不自覺地抖腿
有些人坐著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抖腿,你也許會認為這是個很不好的毛病,是沒有修養的表現,其實這說明這個人的腎精不足。中國古代相書上說“男抖窮”,意思是男人如果坐在那兒沒事就抖腿,就說明他腎精不足。腎精不足就會影響到他的思維;思維有問題,做事肯定就有問題;做事有問題,就不會成功;做事總是不成功,就會導致他的窮困。所以,中國文化強調考察一個人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
6.年紀輕輕頭發就白了好多
走在大街上我們會發現,好多人年輕輕的就已經有了白頭發,這是怎麼回事呢?中醫認為,發為腎之華。華,就像花朵一樣,頭發是腎的外現,是腎的花朵。頭發的根在腎,如果你的頭發花白了,就說明你的腎精不足,也就是腎虛了,這時候就要補腎氣了。
7.迎風眼睛總是流眼淚
很多人都有迎風流淚的毛病,但因不影響生活,也就不太在意。在中醫裏,肝對應淚,如果總是迎風流淚的話,那就說明肝有問題了。肝在中醫裏屬厥陰,迎風流淚就說明厥陰不收斂,長時間下去,就會造成肝陰虛,所以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調理,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