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1)(2 / 3)

李時珍非常重視食療養生,他認為食物皆有藥性,人類的某些小病小災完全可以通過合理的飲食來解決。下麵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腎虛腰痛。用茴香炒過,研細,切開豬腎,摻末入內,裹濕紙中煨熟,空心服,鹽酒送下。

(2)脾胃虛冷,吃不下飯。和白幹薑在漿水中煮透,取出焙幹,搗為末,加陳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開水送下。其效極驗。

(3)補肝明日。用蕪菁子(淘過)一斤、黃精二斤,和勻,九蒸九曬,研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服。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又方:蕪菁子二升、決肯子一升,和勻,以酒五升煮幹,曬為末。每服二錢,溫水調下,一天服兩次。

(4)長年心痛。用小蒜煮成濃汁,勿沾鹽,飽食,有效。

(5)目生頑翳。用真珠一兩、地榆二兩,加水二大碗煎幹。取真珠放醋中浸五日,熱水淘去醋氣,研為細末。每取少許點眼,至愈為止。

(6)病後常流鼻血。用牡蠣十分、石膏五分共研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亦可加蜜做丸子吃,一天三次。

(7)小兒疾。用鱉甲炙過,研為末。每服一錢,乳汁送下。一天服兩次,亦可加蜜做成丸子服用。

(8)五勞七傷。用烏鴉一隻,於其腹中裝入栝樓瓤一枚和白礬少許,紮緊煮熟,分四次服下。

(9)腎虛耳聾。用雄雞一隻,治淨,加酒三升煮熟,趁熱吃。食地視而不見,五隻,可以見效。

(10)婦女孤瘕(月經來時,因驚恐、悲傷或經受疾風暴雨而得此病,病狀是精神恍惚,月經不通,胸、脅、腰、背等處感到疼痛,小便困難,喜食欲嘔,像懷孕的樣子,宜早治)。用鼠一隻,裹新絮中,泥封火煆,一日夜後取出,去絮,加桂心末二錢半。每服一匙,酒送下。不過兩服可愈。

(11)老人虛秘。用阿膠(炒)二錢、蔥白三根,水煎化,加蜜兩匙,溫服。

(12)耳鳴耳聾(突然耳聾,為腎虛,耳內如有風水鍾鼓聲)。用穿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加蠍梢七個、麝香少許,共研為末,另以麻油化蠟,調末做成挺子。棉裹塞耳內。

(13)飲酒過度。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裏這樣記載:唯此豆芽白美獨異,食後清心養身,具有“解酒毒、熱毒,利三焦”之功。此外,他還說:“凡飲酒,先食鹽一匕,則後飲必倍。”

正月蔥、二月韭的養生之道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正月蔥,二月韭”。為什麼李時珍告訴我們正月裏要吃蔥,二月要吃韭菜呢?

按大自然的規律,順著時令吃菜,是傳統的養生之道。蔥發表通陽、解毒調味,韭菜理氣降逆、溫腎壯陽,都是春季健康美食,李時珍的“正月蔥,二月韭”正符合這個養生之道。下麵我們就具體介紹一下。

《本草綱目》裏說,大蔥味辛,性微溫,具有發表通陽、解毒調味的作用,可用於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陰寒腹痛,痢疾泄瀉,蟲積內阻等。而春天是萬物複蘇的季節,各種害蟲細菌也跟著活躍起來,而身體此時處在陽氣剛要生發之際,抵抗力較弱,稍不留神就會感冒生病,而大蔥有殺菌、發汗的作用,切上數段蔥白,加上幾片薑片,以水熬成湯汁服用,再穿上保暖的衣物或是加蓋棉被,就可以讓身體發汗,達到祛寒散熱、治療傷風感冒的效果。

再說這“二月韭”。《本草綱目》中記載,韭菜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腎壯陽、溫中開胃、散淤活血之功效。春天氣候漸暖,人體內的陽氣開始生發,這時候陽氣還比較微弱,需要保護,而韭菜性溫,可祛陰散寒,是養陽的佳蔬良藥,所以春天一定要多吃韭菜。此外,春天人體肝氣易偏旺,從而影響到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此時多吃韭菜可增強人體的脾胃之氣,對肝功能也有益處。

另外,春天是生長的季節,身體也會跟著生長,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補鈣,而韭菜含鈣高,最能補我們的骨架子。

五穀雜糧是人體生命力的來源

我們知道,維持人生命的除了脂肪、蛋白質外,最主要的還是無數具有生命力的種子,也就是五穀雜糧,相信沒有一個民族是不吃糧食就能生存的。其實中醫所講的吃五穀,就是各種各樣的種子。

不僅吃飯需要種子,維持人的生命也需要種子。中醫裏麵也有很多種子入藥,比如車前子、枸杞子……那些補腎的藥全是種子。《本草綱目》中也有很多關於種子的記載,比如“韭籽補肝及命門,治小便頻數,遺尿”、“地瓜蒸、切、曬、收充作糧食,稱為薯糧,使人長壽少病”、“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