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1)(3 / 3)

種子,即五穀,是生命的延續,是生命力量的源泉。那麼,五穀中最好的是什麼呢?小米。

小米在中國古代叫做“稷”,江山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國家的代稱叫做社稷,社是什麼?社就是我們對祖先表示一種祭祀。稷是什麼?是小米。“社稷”的意思就是我們祖先用最好的糧食來供奉祖先。

我們可以想象,一碗小米種在地上是一大片,這一碗小米有多少粒?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而且小米幾乎在任何貧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長,你隻要撒下去,它就能長起來,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所以我們的祖先把小米作為五穀之首,是有道理的。你看一碗老玉米,一共才幾十顆,可一碗小米,可是上百顆、上千顆,它所具有的生命能力,是不一樣的。

對人來講,小米也是補益中的上佳之品。革命戰爭時期,我們的八路軍傷員靠什麼養好傷的?靠的是山西老大娘的小米湯。現在女人生完孩子,從南到北為什麼都要喝小米粥?就是因為它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當女人生完孩子以後,體質是衰弱的,老中醫說“糜粥自養”,其實就是指的小米粥。所以,在五穀雜糧中,小米是最具生命力的。

我們熬小米粥,千萬別把上麵那層粥油撇掉。粥油就是上麵那層皮,是小米最精華的部分,主要作用是益氣健脾。小孩脾胃生發力最弱,常常會腹瀉,喝了粥油以後,很快就會好了。

而今,素食正風靡天下,想到素食,很多人就和蔬菜聯係起來,認為吃素食就是吃菠菜、油菜之類的綠葉蔬菜。這裏還是那句話,吃素食就要選大米、玉米、高粱、地瓜、胡蘿卜、土豆等這類種子。蔬菜要做得可口,需要大量的油,現在這不是什麼問題。但過去的時候,人們缺衣少食,能吃飽就已經是最大的幸福了,想吃點有油水的東西並不容易,所以蔬菜一般都是用水煮,加點鹽就算完了,根本談不上可口。而土豆、地瓜等種子類的食物,不需要加油,煮熟後就香飄飄的,引人食欲,還容易飽腹,所以幾千年來,我們的祖輩們都是用種子類的食物作為口糧,蔬菜隻是輔助。

然而就是這麼簡單的飲食,那時人們的體質也相當不錯,很少生病。看看現在那些以蔬菜攝入為主的素食者,動不動就生病去醫院,體質弱得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倒。由此看來,素食主義者還是應以種子類食物為主。

粥養,壯脾胃補氣血

李時珍75歲去世,在當時這已經是高壽了,他的養生保健方法除了一生勤於工作、筆耕不輟外,與他的粥養也是分不開的。李時珍特別推崇以粥養生。他在《本草綱目》中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穀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

現在看來,李時珍的粥養是非常科學合理的。我們日常所吃的食物大都是複雜的大分子有機物,食入後必須先在消化道內分解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才能通過消化道內的黏膜進入血液,送到身體各處供組織細胞利用,使各個髒器發揮正常的功能,保證身體的生長。西醫的營養學裏有一種叫“要素飲食”的方法,就是將各種營養食物打成粉狀,進入消化道後,即使在人體沒有消化液的情況下,也能直接吸收。由此看來,消化、吸收的關鍵與食物的形態有很大關係。液體的、糊狀的食物因分子結構小,可以直接通過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循環來滋養人體。所以,喂養嬰兒或者大病初愈、久病體弱的成年人或老年人需要補養腸胃時,都應該給予細碎的食物,這樣才能加快氣血的生成,促進身體的健康。粥恰好符合這些特點,它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不僅如此,健康的人經常喝粥,更可以滋養脾胃,從而保護元氣。所以,李時珍提出了“粥是第一補人之物”的論斷。

粥能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益壽,為此,這裏給大家介紹幾款養生粥:

1.山藥枸杞粥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山藥有“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之效。與枸杞、百米一起熬製的粥營養豐富,非常適合體弱、容易疲勞的人食用。

原料:山藥300克,枸杞10克,白米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