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醫強調生病要三分治,七分養,我們可能會有疑問:生病了,如果不及時治療,而是先調養,不會延誤病情嗎?在這裏我們要說兩點:
1.七分養適合慢性病,如果是急性、突發性疾病,那麼就應該先治療,在控製了病情的基礎上進行調養。比如一個人得了急性心肌梗塞,這時如果不先搶救、治療,而是讓他喝肉湯,喝保元湯保養去,那麼他的命就沒了。
2.七分養不會延誤慢性病的病情。因為七分養實際上就是治療,是促使病情穩定的基礎食療、心療和運動療法,隻有先把病情控製住,再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才是安全有效的。《劉太醫談養生》裏說過這樣一段話:“在癌症的治療上,隻有使用七分養把癌塊緊緊地包裹住,再使用控岩散才能發揮‘關門打狗’的療效。”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病情不嚴重的人使用七分養就能夠治愈疾病,而不必用藥。
有位姓王的中年男性得了痔瘡,每次大便都會出血且疼痛難忍。去醫院後醫生告訴他隻有開刀切除才能根治。王先生一聽到動刀,有些猶豫了,他告訴醫生自己要考慮一下。回家後悶悶不樂,妻子問明了緣由,一番安慰之後說:“今天,我有個中醫朋友出差路過,來咱們家看看,一會可以問一下她。”王先生聽了妻子的話,眼睛裏露出了一絲光亮。妻子的朋友告訴他,平時多喝水,注意一下生活習慣,經常做提肛動作,痔瘡會自然而愈,不用開刀。接下來兩個月內,王先生按照朋友的話堅持了下去,也真神了,痔瘡沒了,大便也順暢了。
三分之、七分養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方法,所以我們以後不管是有病還是健康,都要先把自己的身體養好,這才是中醫所謂的養生之道。
提升胃氣的開胃湯和肉湯
劉純認為七分養就是要注重食療,提升胃氣。那麼,什麼是胃氣呢?
胃氣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氣,是人體的元氣。曾有人將胃氣比喻為國家之餉道,餉道一絕,則萬眾立散,胃氣一敗,便百藥難施。劉純在《藥治通法補遺》中說:“毒藥傷人,首犯胃氣。故傷胃氣者謂之毒。”《黃帝內經》也強調:“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也就是說,胃氣決定人的生死。
劉純把“胃氣”具體化為一種極其常見的感覺:饑餓感。“胃氣者,知饑也”,在《短命條辨》一書中,劉純指出人體最大的弱點,就是消化吸收能力很差,這也是人體最易被傷害的功能,因此保持旺盛的饑餓感是求生的先決條件。
那麼我們該如何調養胃氣呢?
劉純經過試驗找到了最佳辦法——喝開胃湯和肉湯。
開胃湯可以增強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製作方法是:生北山楂100克,廣木香5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水煎頻飲。
劉純說,為了補充身體必須的營養,防病養身,還要喝肉湯。劉純列舉了四種肉湯。它們分別是牛蹄筋湯、有鱗的河魚和牛肉湯、肉皮(豬、牛皮)湯、豬肝(或牛肝)和血豆腐湯。
牛蹄筋湯可以補充人體自身無法合成的膠原纖維,有利於防癌治癌;有鱗的河魚和牛肉湯能提高抗病能力;肉皮(豬、牛皮)湯可以降低血液黏度;豬肝(或牛肝)和血豆腐湯可以補充鐵蛋白。
四種肉湯的熬法:
1.牛蹄筋湯的熬法
(1)牛蹄筋去掉帶毛孔的肉皮。
(2)用自來水泡半天,去除可能存在的殘留火堿。
(3)把牛蹄筋切成細條。
(4)放入小功率(300瓦,可進行改裝)電飯鍋內熬12小時。
(5)牛蹄筋每天用量,控製在0.25~1千克。0.5千克以下加2升水,0.5~1千克加4升水。必須把牛蹄筋熬成棉花一樣才算熬好。
(6)熬好之後再加食鹽。
(7)曬晾了應該結凍。
2.有鱗的河魚和牛肉湯的熬法
(1)河魚去掉魚鱗、魚鰓。
(2)用自來水泡半天,去除可能存在的殘髒東西。
(3)把牛肉絞成餡。
(4)放入小功率(300瓦,可進行改裝)電飯鍋內熬12小時。
(5)河魚每天用量,控製在1千克,加水2升,也可以把魚與牛肉放在一起熬。
(6)熬好之後再加食鹽。
3.肉皮(豬、牛皮)湯的熬法
(1)用自來水泡半天,去除可能存在的殘留火堿。
(2)把肉皮煮一下,然後刮去肥膘和印章痕跡。
(3)把肉皮切成細條。
(4)放入小功率(300瓦,可進行改裝)電飯鍋內熬12小時。
(5)肉皮每天用量,控製在0.25~0.5千克,加2升水。必須把肉皮熬成棉花一樣才算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