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民間諺語中的養生智慧(1)(2 / 3)

之所以說元氣是我們生存的根本,是因為“氣聚則生”,人先天的元氣是父母給的,如果不吃不喝的話,這些先天帶來的元氣隻夠維持7天的生命。要想活下去,就要保住先天的精氣,就要吃東西、呼吸自然之氣。《黃帝內經》中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元氣是從天得來的,這裏的天是指父母。所以說,母肥則子壯,如果打算生孩子,一定要先把夫妻雙方的身體都調養好,這樣才能給孩子比較充足的元氣,要知道懷胎十月可是會影響孩子一生的。

元氣雖然是先天帶來的父母之精氣,再加上後天的水穀之氣、呼吸之氣、自然之氣來補充,但元氣畢竟是有限的,有一個定數。人活著的這些年就是不斷耗散這些元氣的過程,元氣足的時候,人的免疫力就比較強,身體也比較健康,隨著元氣慢慢耗散,人的免疫力開始下降,疾病就容易侵入身體,有一天元氣耗盡了,也就是生命結束的時候。總之,人就是靠元氣活著的,元氣沒了,人也就死了。

總之,父母身體都很好的孩子,將來身體也會比較好,免疫力也比較強,不容易得病,但這並不代表他就可以長壽,因為還有一個後天保養的問題。如果他總是倚仗先天的那點元氣,不斷地透支,不懂得養生之道,壽命也不會很長。而有的孩子父母身體不是很好,先天元氣沒有那麼充足,這樣的人自小免疫力低、體弱多病,但如果他知道自己先天條件不好,很注意養生,懂得養護自己的元氣,也可能長壽。因此,父母的先天精氣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狀況,而至於能否長壽,還是要看本人能不能好好養護體內的元氣。元氣是我們生存的根本,大家都要珍惜父母賜給我們的生命力,好好養護元氣,這才是長壽的根本所在。

腎為先天之本

我們中國人對腎的話題非常敏感,因為這涉及傳宗接代的重大問題,同時也很注重補腎,現在市場上有很多補腎的藥品、保健品,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民間有句諺語說“腎為先天之本”,這句話不知道是不是出自《黃帝內經》,但道理卻是確鑿無疑的。

為什麼說“腎為先天之本”呢?這其中蘊涵著什麼養生的道理呢?這就要從腎的功能說起。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如果腎不好,就很可能影響他的生育能力。所以說,腎最為人們普遍所知的就是有繁衍後代的功能。每一個嬰兒的出生最初都是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相遇,結合,然後慢慢成長起來的。而精子和卵子與腎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腎能創造人類,難道這還不是最偉大的創造力嗎?《黃帝內經》中就說過“腎者,技巧出焉”,這就是在肯定腎的創造力。

腎的另一個主要功能就是主納氣。這個氣也是指元氣。元氣是天生的,元氣的重要性我們前麵已經講過了,保養腎也就是在養護自身的元氣。

另外,腎還有主水液代謝和生髓化血的功能。中醫學認為人體水液代謝主要與肺、脾、腎有關,其中腎最為關鍵。如果腎虛,會導致氣化作用失常,可產生遺尿、小便失禁、夜尿增多、尿少、水腫等症。而所謂“生髓化血”,這裏的髓包括骨髓、脊髓、腦髓。中醫認為血液的生成,其物質基礎是“精”和“氣”,精包括水穀精微和腎精,氣是指自然之清氣。老年易患骨質疏鬆症,就與腎虛,骨骼失養有關。

那麼,怎樣判斷一個人的腎是不是健康呢?有個很好的辦法,看頭發。中醫理論中認為“腎開竅於耳及二陰,其華在發”,就是說一個人的腎氣開始衰弱了,最先表現在頭發上。一般人過了40歲開始有白頭發,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表明人開始衰老腎氣衰退。如果有人少年白頭,說明先天不足,在母親肚子裏就虧了一些,應該多從後天之本的脾胃上補償一些。另外,腎開竅於耳,腎的精氣充足則會耳聰,聽覺靈敏,如果精氣不足,則會耳鳴。

既然腎對於人體來說如此重要,又該怎樣養腎呢?

1.保護腎精

在中醫抗衰老、保健康的理論中,常把保護腎精作為一項基本措施。對此,前人早有定論:“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當閉固而勿泄。”總的意思就是要求人們對房事要有節製,既要節而少,又要宜而和。隻要做到節欲保精,就會陰精盈滿,腎氣不傷,精力充沛,從而有利健康,延年益壽。

2.調暢情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