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民間諺語中的養生智慧(3)(2 / 3)

但專家認為,長期食鹽過量,可導致高血壓、中風、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最佳食鹽量不應超過6克。長期食鹽量低於6克,可使25~55歲人群的收縮壓降低9毫米汞柱,到55歲時冠心病死亡率可減少16%。因此,有專家提出:“遠離高血壓,從限鹽開始。”

1.烹飪時,少用點鹽,多利用蔬菜本身的風味,例如青椒、西紅柿、洋蔥、香菇、香菜和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西紅柿炒蛋就是好例子。

2.少喝湯、少吃泡麵、少吃快餐食品。

3.以前愛用“生辣椒加醬油”的人,請改用“生辣椒加白醋”,既減少鹽分攝取,又兼顧美味。

4.燉菜時不要加醬油,做好後依個人口味酌量添加。

5.吃足夠的蔬果,多吃橘子、豆芽,它們能將鹽中的鈉排出體外。

另外,腎髒病人也要注意少吃鹽。因為,腎病、腎功能不好的人排尿少,多餘的鹽分排不出去,便會吸收水分來稀釋這些鹽分,結果使人體組織中積水,導致水腫,所以,腎髒病人不能多吃鹽。患肝硬化腹水的人也不能多吃鹽,不然腹水很難消退。心力衰竭的病人同樣不能多吃鹽,不然水腫也難消退。鹽會把水分保留在血液中增高血壓,因此高血壓病人也要注意不能吃得太鹹。

民間諺語中“動為綱”的養生之道

運動好比靈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生命在於運動,對脆弱而寶貴的生命而言,運動是珍惜生命的必然態度。經常運動可以保持體力、延緩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壽。

1.運動可預防血管硬化

有位病理學家研究發現:腦力勞動者的各種動脈硬化發生率是14.5%,而體力勞動者隻有1.3%。運動可防止膽固醇在血管中沉澱,擴展動脈,減少血塊堵塞動脈的可能性。

2.運動能提高大腦功能

大腦支配肢體,肢體的活動又可興奮大腦,經常鍛煉可提高動腦的效力,提高回憶的效率,從而增強記憶力。此外,鍛煉還是消除焦慮、鎮恐壓驚、緩和緊張情緒的靈丹妙藥。一些老年人退休前精神飽滿,渾身是勁,退休後,反而老態龍鍾,判若兩人,原因可能是退休後無所事事,神經鬆弛,導致大腦傳導受阻,各種生理功能失調導致的。

3.運動能增強體內各髒器的功能

經常運動的人,肺的容量比不運動的人要大一倍以上;心肌發達,心髒的收縮力加強;胃腸道功能增強,消化好,飯量增加。

4.運動能強壯肌肉,靈活關節,改善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

運動能使人精神旺盛,心情舒暢。人體在鍛煉的時候會釋放出許多有益的激素,能調節人的情緒和心境,增強抵抗力,有益身心健康。所以,運動是保持青春的妙方,是延年益壽的良藥。

運動的最大好處是延緩衰老、防止動脈硬化,如果能堅持每天鍛煉,我們的體重、血壓就可以保持在一個健康的水平上,所以說“運動好比靈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運動可以代替藥物,卻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代替運動給人體帶來的好處。

沒事常走路,不用進藥鋪

俗話說:“沒事常走路,不用進藥鋪。”走路是我國的傳統健身方法之一,曆代養生家們也多認為“百練不如一走”。

走路是一種有益健康的便捷而有效的運動方式,無須器械,你可以在每天上下班、購物、逛公園時,隻要不太遠,都應選擇步行。走路看似簡單,其實蘊藏著許多你意想不到的健身效果。

1.走路可增強心肺功能

步行,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以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步行還可減少荷爾蒙分泌,降低血壓。

2.走路可促進糖類代謝正常化

飯前飯後散步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研究證實,中老年人以每小時3公裏的速度散步1.5~2小時,代謝率提高48%,糖的代謝也隨之改善。糖尿病患者經過一天的徒步旅行後,血糖可降低60毫克/升。

3.走路能延緩和防止骨質疏鬆

步行是一種需要承受體重的鍛煉,有助於延緩和防止骨質疏鬆症。步行還能預防或消除風濕性關節炎的某些症狀。

4.走路可防治頸椎疾病

步行時如果伴以昂首遠望、抬頭挺胸、雙肩大幅擺動,可防治頸椎疾病。

5.走路能保證睡眠質量

每天堅持走路一段時間,可提高夜間睡眠質量。睡前走路也有助於促進睡眠。

6.走路能使大腦思路靈活,記憶力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