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不是一般的學習拳式,必須懂得很多基本功,做到“放鬆”、“氣道通暢”。肺主一身之氣,肺氣調則周身氣行,故練功必須令肺氣順,不可使氣道結滯,所以說練拳不可閉氣、使力,要以放鬆、沉氣為主,並配合呼吸、配合開合等。這些要求使得練太極拳的人們在練拳過程中注意放鬆並調整呼吸,每次練拳下來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而且身體微微出汗,促進體內新陳代謝,起到祛病強身的健身功效。具體而言,太極拳有以下功效:
1.腰為一身之主宰,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際。”練太極拳時,腰的轉動幅度大,帶動胃、腸、肝、膽、胰做大幅度轉動。同時,深、長、細、勻的呼吸,橫膈肌活動範圍的擴大,對於肝、膽起按摩作用,可以消除肝髒淤血,改善肝功能,甚至治愈肝炎等疾病。同時,加強胃腸的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進而改善整個消化係統,治療胃腸方麵的慢性疾病,效果非常明顯。
2.太極拳是哮喘患者治療和康複的最好方法之一。用太極拳治療哮喘時,鍛煉者兩臂、手腕、肩、背、腹等全身肌肉都放鬆,柔和的動作會使人感到輕鬆愉快、心情舒暢,從而使哮喘病人情緒穩定;神經係統的興奮和抑製過程得到很好的調節,有助於減輕或避免哮喘發作;常打太極拳對保持肺組織的彈性、胸廓的活動度、肺的通氣功能及氧與二氧化碳的代謝功能均有積極的影響。
3.太極拳重視加大人體下部運動量,有利於避免上盛下衰的“時代病”。人年過四十,肝腎易虧,猶如根枯而葉黃。澆水灌肥應從根部著手,滋肝補腎,乃是養生保健的秘訣。除了服用一些食品和藥品外,重要的是加強人體丹田部位和下肢的運動。因為人體丹田與命門之間(即小腹部位),正是人體吸收的各種營養轉化為精血最關鍵、最根本的部位,所以增強小腹、腰、襠部位及下肢運動正是促進人體消化吸收和氣血循環運行最基本的環節。腰脊和腿部增強,自然血脈流暢,精神旺盛,長久不衰,從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諸症。
所謂“上盛下衰”是中醫術語,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腎兩虧、陰虛陽浮而出現的血壓升高、心虛失眠、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食滯便秘等症候群。患者看上去紅光滿麵,並無病容,然而,因下元虛虧,兩腳發軟,走路時間一長,足後跟痛,膝關節發硬,腰酸背疼,渾身乏力。
此外,參加太極拳活動,有利於消除人的煩悶、焦慮、孤獨和憂鬱,對治療心理障礙也是一劑千金難買的良藥。
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
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寒冷的冬季,很多人就懶於鍛煉了,這句民間流傳的諺語就強調了冬季運動養生的重要性。在寒冷的冬季,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中樞神經係統的興奮性,改善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增強人體抵禦疾病的能力。
但冬季運動時應注意幾點:
1.冬季氣溫低,體表血管遇冷收縮,血流緩慢,肌肉的黏滯性增高,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降低,極易發生運動損傷。因此鍛煉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待熱後脫去一些衣服,再加大運動量。準備活動可采用慢跑、拍打全身肌肉、活動上肢和下蹲等。尤其是冬泳下水前,預備活動更要充分,通過慢跑、全身按摩等方法,調動機體各部分的機能活動,提高中樞神經係統的興奮性和反應能力。
2.不要過於劇烈運動,避免大汗淋漓。鍛煉時運動量應由小到大,逐漸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驟然間劇烈長跑,必須有一段時間小跑,活動肢體和關節,待機體適應後再加大運動量。通過鍛煉,感到全身有勁,輕鬆舒暢,精神旺盛,體力和腦力功能增強,食欲、睡眠良好,說明這段時間的運動是恰當的。
3.鍛煉後,要及時擦幹汗液,若內衣已潮濕,應盡快回到室內換上幹燥衣服。對於堅持冬季長跑的人,要特別注意冰雪,防止滑倒。遇冰封雪飄大霧天氣,可在室內、涼台或屋簷下原地跑步。
總之,運動需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應該忽略,否則一冬天積攢下來的身體方麵的問題就會在來年春天凸顯出來,而長期待在溫暖的室內也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增加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幾率。
“仁者壽”,民間諺語中的情誌養生法
養生莫若養性
關於養生,自古以來就強調“養生莫若養性”,通過各項對長壽老人的調查也表明了這一說法的科學性:絕大多數長壽老人都具有心胸豁達、性格開朗、情緒樂觀的性格特點。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心理狀態一直處於泰然自若的最佳水平者,神經內分泌對機體各器官的調節也保持在最佳狀態,從而提高了機體的抗病能力,有助於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