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一笑,十年少
“笑一笑,十年少”,這可以說是一句人盡皆知的諺語。笑為心聲,是樂觀的表現,常笑的人,更容易時時樂觀。笑是人的良好情緒的反應。笑不僅能使肺部擴張、促進血液循環,而且能夠消除對健康有害的神經緊張感。笑會使生病的人更快痊愈。
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許多病痛,特別是心理疾病會隨著笑聲而銷聲匿跡。笑是調節人體神經狀態的最好方法。因為人在笑時肺部擴張,氧氣可暢通無阻地到達全身,同時笑相當於心髒按摩,有助於血液循環,胸肌伸展,增強免疫力。笑還可以減輕壓抑和緊張情緒,增強消化係統、心血管係統及植物神經係統的功能,減少偏頭疼和後背痛的發生。笑能增強腹肌收縮,使經絡疏通,血氣和暢,提高人體免疫力;此外,笑促進腦下垂體產生腦內肽,它是天然麻醉劑,如果笑到肚子痛,還能清肺、促進血液循環、釋放天然的止痛藥——內啡肽。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威廉姆·費賴伊是研究笑的先驅,他曾做過這樣的測試,將四十八名心髒病患者分成兩組,第一組每天觀看三十分鍾喜劇,另一組不做安排。一年後,第一組隻有兩人有過心髒病發作,另一組則有十人反複發作心髒病。在美國加州大學的一次笑療試驗中也證實:笑對患有嚴重疾病,包括患癌症的人有積極影響,可以緩解患者的不適和疼痛。
笑對我們來說不僅關乎心情更關乎健康,希望每個人都能笑口常開,笑聲不斷,笑到病除。
不急不惱百年不老,不懶不饞益壽延年
“不急不惱百年不老,不懶不饞益壽延年”,這句諺語聽起來雖然簡單,卻說明了精神養生、運動養生和飲食養生的大道理。
“不急不惱百年不老”指平時性情平和,情緒樂觀,遇事不急躁、不惱怒,可以使人健康長壽,保持青春活力。
“不懶不饞益壽延年”,不懶是指運動養生,平時手腳勤、不懶惰,經常參加體力及腦力勞動,或經常參加各種有益於身體健康的活動,適量的運動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饞是指飲食養生,即日常生活的飲食結構合理,平時的飲食能夠做到多樣化,粗細糧搭配、葷素搭配、不偏食,這樣有利於各種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也是重要的養生方法之一。
之所以這麼說,是與人的七情五誌是有關係的:所謂七情是指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緒變化;其中怒、喜、思、憂、恐為五誌,五誌與髒腑有著密切的聯係,不同的情誌刺激可傷及不同的髒腑,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具體來說就是:“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過分沉浸於任何一種情緒都會致病。
所以,要想健康長壽,首先就要不急不惱,遇事鎮定自如,冷靜地看待目前的複雜情況。事情過後,不要長期放在心上,自尋煩惱;要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心理抗逆能力,胸懷要寬廣,情緒要樂觀;要淡泊寧靜,知足常樂,把人生憂喜、榮辱、勞苦、得失視為過眼雲煙。萬事隻求安心,保持精神內守,人則長壽;平日多參加各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尋找精神寄托,這樣對預防情誌過度,保證髒腑安泰,促進身心健康有積極作用。
養生必先養德,大德必得其壽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要想長壽首先要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仁者壽”、“有大德必得其壽”的觀點,這似乎與養生離的有點遠,《黃帝內經》中也寫道:“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意思是有高尚道德修養的人,得享高壽,否則,被嗜欲、淫邪等牽累,思不合於德,行不合於道,就會受到災難的侵害。
有人或許認為道德修養與養生長壽之間的關係有點遠,但是想一下,如果一個道德品行敗壞的人,他終日心裏想的是怎樣對付別人、怎樣詆毀別人,或者是他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每天提心吊膽,唯恐被別人發現,精神極度緊張和驚恐,這樣的人又怎麼能夠長壽?現代醫學研究就認為:和諧的人際關係、與人為善的心態,能使體內分泌出有益的激素,將血液中的各種成分調節到最適當的水平;同時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天然鎮靜劑,使人獲得安寧與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