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民間諺語中的養生智慧(5)(1 / 3)

自古以來,我國的曆代醫學家、養生學家都把道德修養作為養生的重要內容。唐代藥王孫思邈指出:“古養性者,不但餌藥餐霞,其在兼於百行。會百行周備,雖絕藥餌,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這是說:沒有好的德行,無論服什麼靈丹妙藥,還是怎樣去祈求,都不會延年益壽。宋代養生家邵雍在《言行吟》中指出:“始知行義修仁者,便是延年益壽人。”清代著名養生家石天基則說:“善養生者,當以德性為主,而以調養為佐。二者並行,不悖,體自健而壽命可延長。”明養生家王文祿在《醫先》中提到:“養德,養生無二術。”這些都明確指出了養生與道德修養的密切關係。

但凡道德品行高尚之人,都會具備兩個方麵的基本素質:一方麵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追求的東西,不苛求自己或者他人,懂得知足常樂;另一方麵,他們在為人處世時不自私,能夠顧全大局,為別人著想,能做到與人為善樂於奉獻。總之,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多心胸寬廣、平和淡泊,健康的心理狀態會為他們帶來健康的體魄,長壽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民間諺語關於生活習慣的養生法

一覺閑眠百病消

在所有的休息方式中,睡眠是最理想的休息方式。經過一夜酣睡,多數人醒來時會感到精神飽滿,體力充沛。科學研究也證明,良好的睡眠能消除身體疲勞,使腦神經、內分泌、體內物質代謝、心血管活動、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得到修整,促使身體完成自我修補,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人們很早就發現,睡眠是人體恢複精氣、體力的主要方式。因而民間有“一覺閑眠百病消”的諺語。

其實,人體進入睡眠狀態,就是與外界聯係為主的係統暫時停止(吸氧除外),以內部調理為主的係統開始啟動。這一係統運行的功能包含解除疲勞、祛除病氣、修複損壞的肌體、分泌人體所需的腺體激素等。下麵我們就具體講一下這幾方麵的功能。

解除疲勞的功能不用贅述。一覺醒來,精氣複原,這是人人皆知的常識。但多數人認為這是由於經過休息,肌體處於相對靜止狀態,這個認識是不全麵的,準確地說應是修整,是轉換為另一種以平衡為主要特征的運行狀態——平衡供氧、平衡電位、平衡血壓……

祛除病氣的功能也是顯而易見的。感冒病人大汗淋漓的排毒現象往往出現在病人熟睡時段。重症病人出現昏睡進而從昏睡中醒來,也是睡眠能夠祛病的證明。前者是人體自身的複原功能提出睡眠祛病的需求,後者是祛病功能發揮作用的效果顯現。

修複損壞的肌體功能也是這樣——事實上,人們正是通過深呼吸這一充足的供氧,通過與清醒時不同的生物電刺激和含氧量充足的血液回流一次又一次地對疲倦和損傷的肌體、神經和器質進行撫摩、修複,不僅能使肌體複原,還能使損傷部位較快愈合。我們還發現,人在清醒時由大腦指揮肢體,生物電是一種走向,睡眠時這一動作電位肯定要變化,這時得服從修複係統工作的需要。這就如同我們維修信號係統,維修時的電流走向和正常運行時的電流走向會有所不同一樣。

可見,充足、安穩的睡眠對保持身體的健康是必要的,尤其是生病的人,更需要睡眠來恢複精神和體力。所以,每天晚上都保持充足和高質量的睡眠至關重要,這是保證你精力充沛和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

人老腿先老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指的是人到老年時,腿部的運動機能較之手臂運動器官早衰,常表現為腿的行動不利索,發軟無力。那為什麼“人老腿先老”呢?因為人到老年以後,腿部肌肉就開始減少,骨質逐漸疏鬆、軟化、彈性韌性降低,如果再不注意鍛煉,很多器官就會加快退化,迅速衰老。還有專家認為:腿部肌肉緊實的人必然也有顆強壯的心髒。所以,一個老人如果腿腳很利落,走路很穩健,這樣的老人必然高壽。有的老人頭發花白,耳聾眼花,這都不能預測他壽命的長短,隻有腿部肌肉結實才是長壽的標誌。

腿對於人體健康是如此重要,每個人都應該加強鍛煉,保持腿部肌肉的結實有力,下麵就介紹幾種鍛煉的方式:

1.幹洗腿:可使關節靈活,腿肌與步行能力增強,預防下肢靜脈曲張、水腫及肌肉萎縮等。方法是用雙手緊抱一側大腿,稍用力從大腿根部向下按摩,一直到腳踝,然後再從踝部按摩至大腿根部。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另一條腿。

2.揉腿肚:能疏通血脈,增強腿部力量。方法是用兩手掌夾住腿肚,旋轉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