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以後,由於氣溫下降較快,感冒也成為此時的流行病,在城市,這個時間已經開始接種流感疫苗了。而在日常養生中,首先要做到適時添加衣物,不要盲目堅持“秋凍”,還要多加鍛煉,增強體質。對於老年人來說,寒露時節可謂“多事之秋”,許多疾病都會纏上老年人,甚至危及生命,其中最需警惕的便是心腦血管病。由於氣候開始明顯變冷,低溫使體表血管彈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壓升高,進而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寒冷的刺激可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從而使小動脈痙攣收縮,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壓升高;寒冷還能增加血液中纖維蛋白原的含量,使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液中栓的形成。所以,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或有病史的患者,在這個時節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進行適當的禦寒鍛煉,合理飲食起居,並保持良好心境。
我們還經常說“傷春悲秋”,氣候漸冷,秋風掃落葉,可能會引發人心中的淒涼之感,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就會出現情緒不穩,易憂鬱。因此,在深秋之際保持良好的心態,宣泄積鬱之情,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也是養生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
霜降
每年的10月23日左右是霜降,這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顧名思義就是:由於天氣寒冷,露水已經凝結成霜了。這個時候在北方的清晨,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包裹在幹枯樹枝上的霧凇,大自然在用這種方式告訴我們:冬天就要來了。
霜降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這個時節天氣漸冷,很多人手腳易涼,後背易冷,但心裏有燥熱的感覺,這是氣血遇寒循環不暢所致,因此養生就要注意做到“外禦寒、內清熱”。要依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物,以免被寒氣所侵或者熱傷風。對內則要清鬱熱、祛邪氣,可以吃些生的白蘿卜塊。白蘿卜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隻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生吃白蘿卜一是下氣,解腹脹;二是白蘿卜入肺,肺應秋季,白蘿卜可以加強肺的“肅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腸運動,“肺與大腸相表裏”。可以吃甜食的人吃些白梨;老弱病者則吃些白木耳;對於小孩子和身體好的人,心裏覺得燥熱時可以吃些冷飲,但要少吃。
天氣逐漸變冷,風濕病、“老寒腿”、慢性胃病又成了常見病,防治這些病症主要是注意身體的局部保暖。老年人要適當地多穿些衣服,膝關節有問題的可以穿上一副護膝,晚上睡覺時也要注意保暖。胃不好的人注意不要吃寒涼的東西,覺得胃部不適時,可以用熱水袋暖一會兒,疼痛就會緩解。
深秋時節,正是楓樹、黃櫨樹等植物的最佳觀賞季節,可以在天氣晴朗時外出登山觀賞美景。但老年人應注意不要運動過量,外出活動以頤養身心為宜,感覺勞累時不要硬撐,此外也要注意保暖防病,不要在大風天去爬山,以免感冒或者染上呼吸係統疾病。
冬季
立冬
每年的11月8日前後是立冬,這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在民間,立冬是進補的好時節,認為隻有這樣才足夠抵禦嚴冬的寒冷。
中醫學認為,立冬到來時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人類雖然不冬眠,但到了冬季人體陽氣潛藏,在養生方麵也應注意補腎藏精,中醫就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之說,意思是冬天如果不好好養精蓄銳,來年春天就會疾病纏身。